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896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包括:固定支架,其包括固定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一端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柱以及沿连接柱周向均布的第一间隔凸起,相邻的第一间隔凸起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以及,定位组件,其包括第一外壳、一端嵌入第一外壳内的横向按压件,以及与所述横向按压件连接的第一复位件;所述连接座嵌入第一外壳内;所述横向按压件包括滑杆、固定于所述滑杆外端的驱动头,以及固定于滑杆内端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上设置有配合于第一间隔槽的第一定位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和朝向,且调节之后能够对其朝向和状态进行锁定,维持其稳定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卡车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现有的卡车后视镜一般通过C形固定杆固定在卡车的两侧,由于卡车较宽、体积较大,因此需要预先调整合适的视野,以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但时现有的卡车后视镜存在调节不便且调节后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保持既定角度的后视镜在车身长期的使用和颠簸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角度偏移,影响行车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能够解决现有卡车后视镜调节不便且调节后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包括:固定支架,其包括固定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一端上的连接座;所述固定杆上固定有后视镜,且所述连接座通过定位组件安装在卡车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柱以及沿连接柱周向均布的一圈第一间隔凸起,相邻的第一间隔凸起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以及,定位组件,其包括与卡车外侧壁连接的第一外壳、一端嵌入第一外壳内并能够进行相对滑动的横向按压件,以及与所述横向按压件连接并能够将其向外挤压的第一复位件;所述连接座嵌入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具有配合于所述连接座的容置腔以及配合于所述横向按压件的滑动腔;所述横向按压件包括滑杆、固定于所述滑杆外端的驱动头,以及固定于所述滑杆内端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上设置有配合于第一间隔槽的第一定位凸起,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挤压下嵌入在任一第一间隔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头上还固定有与所述滑杆平行且朝向一致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固定有第一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一外壳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腔平行的压力通道,所述压力通道内设置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将所述压力通道分隔为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所述第一活塞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室内,且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第一活塞头与第一限位环之间;所述第二压力室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环互相吸引的磁体,所述磁体在磁力的吸引下能够封堵在所述第一限位环中心处的第一单向孔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磁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单向孔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球面;所述第二压力室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磁体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单向孔,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压力室贴合的侧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内端头上设置有隔绝柱,所述滑杆对应于所述连接柱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隔绝柱外径的十字槽,且所述隔绝柱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十字槽的深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外壳为对称设置且能够互相拼接的两瓣式,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组件和调节机构安装在卡车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具有容置通道的第二外壳、一端插入所述容置通道且另一端外伸的按压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通道内并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外端封堵且内端开口,其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仅能够发生沿其长度方向的直线滑动;所述按压组件的内部沿其周向均布有一圈第二间隔凸起,相邻的第二间隔凸起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槽;所述套管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按压组件的滑动通道内,且其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二间隔凸起的第二定位凸起;当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嵌入所述第二间隔槽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也能够同时嵌入所述第一间隔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内部具有滑动通道的驱动管、固定于所述驱动管内部的第二推杆,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推杆下端的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二活塞头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第二节流孔;所述套管组件包括插入所述驱动管内部的上管段、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下端的下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的中管段;所述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之间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的周向转动;驱动管的顶部与上管段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固定于所述上管段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活塞头位于所述上管段的内部,并能够在上管段内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中管段的上端设置有位于第二活塞头正下方的第二限位环,所述中管段的内部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在弹性件的挤压下封堵在所述第二限位环中心处的第二单向孔上;所述下管段的上端形成了对弹性件进行限位的台阶面,且所述下管段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部;所述下管段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固定槽,所述容置通道的底部形成了配合于所述下管段外径的穿口,且该穿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环形固定槽的环形凸起;所述封堵件的外径配合于所述中管段的内侧壁,且所述封堵件的外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纵向缺口,所述纵向缺口与所述中管段的内侧壁共同夹逼围合形成输气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沿伸的导向条,所述容置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导向条的导向槽,所述驱动管穿过所述容置通道的上端口,且所述导向条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管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条的方向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管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之间互相贴合,所述中管段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夹层空间,且所述中管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使得所述中管段的内部与所述夹层空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夹层空间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使得夹层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管段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二推杆的穿孔,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单向孔,所述第三单向孔的内侧设置有能够将其盖合或者打开的挡片,所述挡片通过其边缘的任一处与所述第三单向孔内侧的边缘进行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调节后视镜的角度和朝向,且调节之后能够对其朝向和状态进行锁定,维持其稳定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支架(100),其包括固定杆(10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01)一端上的连接座(102);所述固定杆(101)上固定有后视镜,且所述连接座(102)通过定位组件(200)安装在卡车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座(102)包括连接柱(102a)以及沿连接柱(102a)周向均布的一圈第一间隔凸起(102b),相邻的第一间隔凸起(102b)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G-1);以及,/n定位组件(200),其包括与卡车外侧壁连接的第一外壳(201)、一端嵌入第一外壳(201)内并能够进行相对滑动的横向按压件(202),以及与所述横向按压件(202)连接并能够将其向外挤压的第一复位件(203);/n所述连接座(102)嵌入所述第一外壳(201)内;所述第一外壳(201)的内部具有配合于所述连接座(102)的容置腔(201a)以及配合于所述横向按压件(202)的滑动腔(201b);所述横向按压件(202)包括滑杆(202a)、固定于所述滑杆(202a)外端的驱动头(202b),以及固定于所述滑杆(202a)内端的限位头(202c);所述限位头(202c)上设置有配合于第一间隔槽(G-1)的第一定位凸起(202d),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复位件(203)的挤压下嵌入在任一第一间隔槽(G-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100),其包括固定杆(10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01)一端上的连接座(102);所述固定杆(101)上固定有后视镜,且所述连接座(102)通过定位组件(200)安装在卡车的外侧面上;所述连接座(102)包括连接柱(102a)以及沿连接柱(102a)周向均布的一圈第一间隔凸起(102b),相邻的第一间隔凸起(102b)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槽(G-1);以及,
定位组件(200),其包括与卡车外侧壁连接的第一外壳(201)、一端嵌入第一外壳(201)内并能够进行相对滑动的横向按压件(202),以及与所述横向按压件(202)连接并能够将其向外挤压的第一复位件(203);
所述连接座(102)嵌入所述第一外壳(201)内;所述第一外壳(201)的内部具有配合于所述连接座(102)的容置腔(201a)以及配合于所述横向按压件(202)的滑动腔(201b);所述横向按压件(202)包括滑杆(202a)、固定于所述滑杆(202a)外端的驱动头(202b),以及固定于所述滑杆(202a)内端的限位头(202c);所述限位头(202c)上设置有配合于第一间隔槽(G-1)的第一定位凸起(202d),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复位件(203)的挤压下嵌入在任一第一间隔槽(G-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202b)上还固定有与所述滑杆(202a)平行且朝向一致的第一推杆(202e),所述第一推杆(202e)上固定有第一活塞头(202f),所述第一活塞头(202f)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孔(202f-1);
所述第一外壳(20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腔(201b)平行的压力通道,所述压力通道内设置第一限位环(201c),所述第一限位环(201c)将所述压力通道分隔为第一压力室(201d)和第二压力室(201e);所述第一活塞头(202f)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室(201d)内,且所述第一复位件(203)设置于第一活塞头(202f)与第一限位环(201c)之间;所述第二压力室(201e)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环(201c)互相吸引的磁体(204),所述磁体(204)在磁力的吸引下能够封堵在所述第一限位环(201c)中心处的第一单向孔(201c-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204)对应于所述第一单向孔(201c-1)的一端设置为第一球面(204a);
所述第二压力室(201e)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风口(201e-1);所述磁体(204)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通道(204b),所述流通通道(204b)的一端正对所述第一单向孔(201c-1),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压力室(201e)贴合的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2a)的内端头上设置有隔绝柱(102c),所述滑杆(202a)对应于所述连接柱(102a)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配合于所述隔绝柱(102c)外径的十字槽(202a-1),且所述隔绝柱(102c)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十字槽(202a-1)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01)为对称设置且能够互相拼接的两瓣式,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3或5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卡车的后视镜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固定杆(101)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杆(101)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组件(200)和调节机构安装在卡车的外侧壁上;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具有容置通道(N)的第二外壳(300)、一端插入所述容置通道(N)且另一端外伸的按压组件(400),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通道(N)内并与所述固定杆(101)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的套管组件(500);
所述按压组件(400)的内部具有滑动通道,其外端封堵且内端开口,其在所述第二外壳(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龙许恩永王衍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