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80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属于医疗检测领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和箱体;所述电极系统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混匀装置固定在电极系统的对立侧;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内部,分别与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多通道维生素检测,能快速同步检测出血清样本中的多种维生素含量,且检测时间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

A multi channel vitamin synchronous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维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至今已有近150年,但维生素的检测,特别是生物样本中维生素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且检测程序繁杂,试验周期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导致检测误差较大,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目前,临床诊断大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症状,市面上能用于快速检测血清样本中维生素的系统较少。目前用于维生素检测的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光谱法,酶联、时间分辨荧光、电/化学发光等方法,但在应用于临床人体维生素检测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缺乏专一性、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不同维生素所需色谱条件不同,同一色谱质谱条件测定难以实现多种维生素检测;用于检测维生素的设备或系统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整体检测费用较高,难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的间距对电流效率有一定影响,间距小电化学反应相对容易进行,但需要考虑生成的产物对阴阳极反应的影响,间距过小会导致电极击穿;电极间距过大会导致溶液电阻过大,电流线容易分散在溶液相,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效率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出现降低。同时,电极间相对位置的改变会影响电极的浓差极化和间距的欧姆极化。此外,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的面积比也会影响物质检测。通常而言,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面积比为3~5。面积比会影响电流密度,电场分布,也到影响辅助电极上的反应速率,以及电化学噪声。较大的辅助电极能够改善工作电极的电场均匀性,降低其边缘化效应。在维生素检测中,确定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的面积比、间距和相对位置,对于提高电化学检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用于维生素检测的电极系统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是分离的,使用过程中无法保证上述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因而不能保证维生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因此,基于人体维生素检测的特点,急需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价格适中的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以满足各级临床机构的人体维生素临床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和箱体;所述电极系统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混匀装置固定在电极系统的对立侧;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内部,分别与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电连接。进一步,所述电极系统包括电极固定座、工作电极、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所述工作电极、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固定在同一基底上;所述基底与电极固定座连接;所述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设置有通孔,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进一步,所述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分别位于工作电极两侧。进一步,所述工作电极为圆柱状玻碳电极,所述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为长方体银块。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机I、丝杆滑块和位置传感器。所述电机I、丝杆滑块和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极固定座的升降。进一步,所述混匀装置包括电机II和样品固定座;所述电机II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样品固定座的旋转和振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备进一步优化了维生素检测步骤,简单易用,系统工作稳定,智能化程度较高;2、检测维生素的线性较好,检测灵敏度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3、多通道维生素检测,能快速同步检测出血清样本中的多种维生素含量,且检测时间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的单通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技术检测维生素的线性曲线示例。附图标记:1-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I,3-辅助电极II,4-电极系统,5-电机I,6-丝杆滑块,7-电极固定座,8-位置传感器,9-电机II,10-样品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的其中一个通道的结构图,中控计算机控制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工作,单片机控制电极子系统升降到系统设定的位置,由位置传感器8反馈位置信息进行控制。当电极子系统在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的升降控制模块控制下下降到设定的位置后,启动试剂混匀控制模块工作,实现试剂混匀机构按照一定的转速和方向转动设定的时间。混匀完成后,如图2所示,中控计算机控制各维生素检测通道的单片机输出扫描电压,并通过工作电极采集电流变化,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上传到中控计算机;中控计算机接收到与被测维生素浓度相关的电流变化信号后,对信号进行消噪处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提纯后的电流变化曲线;中控计算机利用内置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峰值电流Ip值,作为根据图3所示Ip值与维生素浓度的关系曲线所得到的维生素浓度量化模型的特征输入,计算维生素浓度,并通过显示器实时显示。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包括:中控计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和箱体;/n所述电极系统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n所述混匀装置固定在电极系统的对立侧;/n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箱体上;/n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内部,分别与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以及控制电路和箱体;
所述电极系统与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混匀装置固定在电极系统的对立侧;
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箱体上;
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箱体内部,分别与电极系统、升降装置和混匀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维生素同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系统包括电极固定座、工作电极、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
所述工作电极、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固定在同一基底上;
所述基底与电极固定座连接;
所述辅助电极I和辅助电极II设置有通孔,且内部设置有中空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彦剑李川邓苑佐段云飞陈星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东渝中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