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具体涉及窑炉领域,包括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窑炉门,所述窑炉本体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下端放置有水槽,所述出风管的内表面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吸附网,通过热风的流动带动风扇转动,继而带动清洁刷和吸附网转动,由于吸附网的转动,可以将水槽中水里的杂质吸附上来,由于清洁刷的转动,可以清扫吸附在吸附网上的杂质,有利于清除水中的杂质,使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增加,不需要人工将水中的杂质去除,也不需要额外设置电机,简单方便。
A kind of kiln for processing antique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
本技术涉及窑炉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
技术介绍
窑炉或火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电窑比使用可燃气体和油的窑更容易控制温度。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760019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耐火砖烧制的砖窑结构,包括砖窑本体以及排烟筒,所述砖窑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砖口,进砖口位置设置有用于封闭进砖口的封闭门;所述进砖口的左侧还设置有用于传送耐火砖进入砖窑内部的送砖台;所述砖窑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烧制耐火砖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感应加热线圈;所述第一腔室右侧设置有隔离墙,隔离墙右侧设置有侧面外形为U型结构的排气道,排气道下方设置有第一水槽;所述排气道的右端设置有Z型结构的排气管,排气管右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水槽,第二水槽上方设置有排烟筒。本技术环保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上述技术专利的烟尘颗粒在掉落到水槽中后,当烟尘颗粒过多后,使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减小,不利于吸收有害气体,且需要人工将水中的杂质去除,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通过设有吸附网,通过热风的流动带动风扇转动,继而带动清洁刷和吸附网转动,由于吸附网的转动,可以将水槽中水里的杂质吸附上来,由于清洁刷的转动,可以清扫吸附在吸附网上的杂质,有利于清除水中的杂质,使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增加,不需要人工将水中的杂质去除,也不需要额外设置电机,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包括窑炉本体,所述窑炉本体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窑炉门,所述窑炉本体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下端放置有水槽,所述出风管的内表面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风扇,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出风管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轮齿与第二锥齿轮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水槽外表面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上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轮齿与第四锥齿轮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下端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水槽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水槽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转轴上方的第二转轴,所述水槽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轴右下方的第三转轴,所述水槽的外表面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外表面设有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的内表面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吸附网的外表面与第三转轴的外表面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轴外表面的底端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出风管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六锥齿轮。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锥齿轮的轮齿与第六锥齿轮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四转轴与第四传动轴通过带传动转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刷的底端与吸附网的上表面接触。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管的外表面连接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引流柱。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槽内腔底部的一侧连接有套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套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底部连接有浮漂,所述浮漂的底部位于水槽液面的上方。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水管顶部与底部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吸附网,通过热风的流动带动风扇转动,继而带动清洁刷和吸附网转动,由于吸附网的转动,可以将水槽中水里的杂质吸附上来,由于清洁刷的转动,可以清扫吸附在吸附网上的杂质,有利于清除水中的杂质,使水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增加,不需要人工将水中的杂质去除,也不需要额外设置电机,简单方便;2、本技术通过设有冷凝槽,在由于窑炉本体中排出气体的热量将水槽中的水蒸发后,使冷凝槽将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掉落在水槽内,以通过设置注水管,在水槽内的水减少时,可以将冷凝槽内的水引至水槽的内部,从而有利于使水槽内的水不会由于排出的热量而蒸发减少,且不需要人工加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窑炉本体、11窑炉门、12出风管、2水槽、3支撑板、31第一传动轴、32风扇、4第二传动轴、41第一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43第三锥齿轮、44支撑块、45第三传动轴、46第四锥齿轮、5清洁刷、6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第三转轴、63L形板、64第四转轴、7吸附网、8第五锥齿轮、81第六锥齿轮、82第四传动轴、9冷凝槽、91引流柱、92套管、100浮漂、101注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窑炉门11,所述窑炉本体1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12,所述出风管12的下端放置有水槽2,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1,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上端连接有风扇32,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一锥齿轮41的轮齿与第二锥齿轮42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43,所述水槽2外表面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块44,所述支撑块44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45,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上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三锥齿轮43的轮齿与第四锥齿轮46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下端连接有清洁刷5,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转轴6上方的第二转轴61,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轴61右下方的第三转轴62,所述水槽2的外表面连接有L形板63,所述L形板6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64,所述第四转轴64的外表面设有吸附网7,所述吸附网7的内表面与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6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吸附网7的外表面与第三转轴62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三传动轴45外表面的底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窑炉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本体(1)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12),所述出风管(12)的下端放置有水槽(2),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1),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上端连接有风扇(32),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一锥齿轮(41)的轮齿与第二锥齿轮(42)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43),所述水槽(2)外表面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块(44),所述支撑块(44)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45),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上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三锥齿轮(43)的轮齿与第四锥齿轮(46)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下端连接有清洁刷(5);/n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转轴(6)上方的第二转轴(61),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轴(61)右下方的第三转轴(62),所述水槽(2)的外表面连接有L形板(63),所述L形板(6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64),所述第四转轴(64)的外表面设有吸附网(7),所述吸附网(7)的内表面与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61)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吸附网(7)的外表面与第三转轴(62)的外表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仿古砖用窑炉,包括窑炉本体(1),所述窑炉本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窑炉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本体(1)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12),所述出风管(12)的下端放置有水槽(2),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1),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上端连接有风扇(32),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出风管(1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一锥齿轮(41)的轮齿与第二锥齿轮(42)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43),所述水槽(2)外表面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块(44),所述支撑块(44)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轴(45),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上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三锥齿轮(43)的轮齿与第四锥齿轮(46)的轮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45)的下端连接有清洁刷(5);
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转轴(6)上方的第二转轴(61),所述水槽(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轴(61)右下方的第三转轴(62),所述水槽(2)的外表面连接有L形板(63),所述L形板(6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64),所述第四转轴(64)的外表面设有吸附网(7),所述吸附网(7)的内表面与第一转轴(6)与第二转轴(61)的外表面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富鑫,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盈丰仿古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