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相仁专利>正文

料架车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876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料架车定位装置,包括可检测料架车位置的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底座,底座其中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一固定部件,底座另外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摆动方向相反,控制装置分别与检测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优化了传统定位装置的结构,通过检测部件配合,使用时先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定位部件夹紧,减少了定位中以及定位后料架车的晃动问题,使料架车定位更准确,更能够配合生产线生产,并且整体结构较现有技术更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Positioning device of rack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料架车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果丹皮生产线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料架车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果丹皮生产线采用料架车承载并运送果丹皮托盘,其中,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料架车定位在固定位置,以便于机械将果丹皮托盘从料架车上下传送,因而料架车需要定位装置,然而传统的料架车定位装置结构复杂,固定不牢固,有时需要人工二次辅助定位,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定位效果的料架车定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包括可检测料架车位置的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底座,底座其中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一固定部件,底座另外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摆动方向相反,控制装置分别与检测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电连接。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固定件相对于底座转动。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转轴、连杆和顶杆,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轴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转轴另外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与第一伸缩装置铰接,顶杆与第一固定件接触连接,顶杆位于第一固定件下侧,第一伸缩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一固定件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底座连接。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一固定件包括件体和挡板,件体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件体另外一端与挡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挡板上部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大于件体上侧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固定件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固定件相对于底座转动。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其中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二伸缩装置另外一端与第二固定件中部铰接,第二伸缩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二固定件其中一侧设有多个转轮或者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转轮。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检测部件包括检测件和位置传感器,检测件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位置传感器位于检测件另外一端受压后的位置处。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盖板,盖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件相配合的第一通孔,盖板上设有与第二固定部件相配合的第二通孔,盖板上设有与检测部件相配合的第三通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优化了传统定位装置的结构,通过检测部件配合,使用时先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定位,然后通过第二定位部件夹紧,减少了定位中以及定位后料架车的晃动问题,使料架车定位更准确,更能够配合生产线生产,并且整体结构较现有技术更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料架车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料架车定位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料架车定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料架车定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料架车定位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检测部件、底座3、盖板4、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检测部件可检测料架车7的位置。底座3远离料架车7进入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件铰接,底座3靠近料架车7进入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件铰接,第一固定部件可往复摆动,第二固定部件可往复摆动,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摆动方向相反。控制装置1分别与检测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电连接。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件51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51其中一端与底座3铰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固定件51相对于底座3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52、转轴53、连杆54和顶杆55,转轴53与底座3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转轴53一端与顶杆55固定连接,转轴53另外一端与连杆54固定连接,连杆54与第一伸缩装置52铰接,第一伸缩装置52前部连接有Y形连接件,Y形连接件一端与第一伸缩装置52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Y形连接件另外两端通过销轴与第一固定件51铰接,顶杆55与第一固定件51接触连接,顶杆55位于第一固定件51下侧,顶杆55其中一侧转动连接有轮子56或者顶杆55两侧转动连接有轮子56。第一伸缩装置52为气缸。此外,也可以是液压缸或电动缸。此外,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微型电动马达带动驱动第一固定件51与底座3连接的轴来实现摆动等方式。第一固定件51远离底座3的一端通过弹性件59与底座3连接。弹性件59为弹簧或者其他弹性元件。通过弹性件59保持第一固定件51始终高于盖板4上侧面设置。第一固定件51包括件体57和挡板58,件体57其中一端与底座3铰接,件体57另外一端与挡板58可拆卸固定连接,挡板58上部与底座3之间的距离大于件体57上侧面与底座3之间的距离。通过挡板58位置设置,能够先一步将料架车7定位。挡板58的形状为L形,挡板58一端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挡板58通过螺栓、连接孔与件体57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第二固定件61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固定件61其中一端与底座3铰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固定件61相对于底座3转动。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伸缩装置62,第二伸缩装置62其中一端与底座3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装置62另外一端通过Y形连接件与第二固定件61中部铰接。第二伸缩装置62为气缸。此外,也可以是液压缸或电动缸。第二固定件61其中一侧设有多个转轮63,此外,也可以两侧分别设有多个转轮63。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61每侧设有三个转轮63。转轮63便于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检测部件包括检测件21和位置传感器22,检测件21其中一端与底座3铰接,位置传感器22位于检测件21另外一端受压后的位置处。检测件21为弯折的杆状件,检测件21弯折处高于盖板4上侧面设置,使用时,当料架车7前部的挡板58接触到检测件21时,检测件21受压,然后沿检测件21与底座3铰接处转动,检测件21未与底座3连接的一端向下摆动,然后位置传感器22检测到检测件21位置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发送指令给其他部件。检测件21设置于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61之间。盖板4与底座3可拆卸连接,盖板4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件相配合的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为矩形通孔,第一通孔41位于盖板4上侧面一端,盖板4上设有与第二固定部件相配合的第二通孔42,由于第二固定件61可相对于底板平行或竖直,第二通孔42设置于盖板4上侧面一端和竖侧面边缘,盖板4上设有与检测部件相配合的第三通孔43,第三通孔43为矩形通孔,第三通孔43位于盖板4上侧面中部。盖板4可供料架车7平稳行驶,此外,也可以单独在底座3上设置料架车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料架车定位装置,包括可检测料架车位置的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底座,底座其中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一固定部件,底座另外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摆动方向相反,控制装置分别与检测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料架车定位装置,包括可检测料架车位置的检测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底座,底座其中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一固定部件,底座另外一端铰接有可往复摆动的第二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摆动方向相反,控制装置分别与检测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固定件相对于底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转轴、连杆和顶杆,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轴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转轴另外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与第一伸缩装置铰接,顶杆与第一固定件接触连接,顶杆位于第一固定件下侧,第一伸缩装置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远离底座的一端通过弹性件与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架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包括件体和挡板,件体其中一端与底座铰接,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仁
申请(专利权)人:刘相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