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3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通过设置的旋转平台,驾驶室与搅拌罐同向转动,可做到左转90度,右转180度,其狭窄地段作业后可驾驶室同步右转180度,驾驶室方向向后,自行驶出狭窄作业地段,车辆设计有旋转动力装置,以达到后向行驶与前向行驶一样的操作方式,且后向行驶时仍然保持驾驶室在其车辆左侧,降低操作人员的适应时间,提升驾驶操作体验,达到后向行驶可达到与前向行驶相同的行驶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The driver's cab rotates synchronously from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
本技术涉及自上料搅拌车领域,特别涉及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
技术介绍
自上料搅拌车适用于所有需要混凝土的工程项目,能够搅拌大量物料,并且设计有动力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可于道路上正常行驶,便于输送搅拌料。在使用过程中,自上料搅拌车可完成以下形式的操作:其动力系统工作,提供动力源,操作控制杆,通过驱动系统控制主动轮运转,可于道路上行驶,通过转向系统完成转向操作,便于输送物料。现有国内同类自上料搅拌车以做到驾驶室与搅拌罐左右同步旋转各90°卸料,可以为各种复杂地点路况进行卸料工作,不阻挡操作人员视线。但是现有驾驶室旋转同步搅拌车进入狭窄地段作业完成后,只能将车辆倒车行驶,驶出狭窄作业地段,视线受阻,增加操作人员驾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搅拌罐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斗,所述车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车头,所述车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平台。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主动轮。优选的,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立柱,所述旋转平台的下端中部外表面与立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后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升举臂,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前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伸缩臂,所述主伸缩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副伸缩臂,所述副伸缩臂的上端外表面与上料斗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搅拌罐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罐的前端下方外表面与主伸缩臂的上端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罐的后端下方外表面与升举臂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罐的后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嘴,所述搅拌罐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车窗,所述驾驶室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车门,所述驾驶室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天窗,所述驾驶室的内部设置有操纵杆与方向盘。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法兰盘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二号安装孔,所述通孔的孔径略大于立柱的外径,所述二号安装孔的数量为四组,所述一号安装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一号安装孔呈圆形分布。优选的,所述车头的内部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头的下端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从动轮,所述车头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增重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通过设置的旋转平台与固定板,驾驶室与搅拌罐同向转动,可做到左转90度,右转180度,其狭窄地段作业后可驾驶室同步右转180度,驾驶室方向向后,自行驶出狭窄作业地段,车辆设计有旋转动力装置,以达到后向行驶与前向行驶一样的操作方式,且后向行驶时仍然保持驾驶室在其车辆左侧,降低操作人员的适应时间,提升驾驶操作体验,达到后向行驶可达到与前向行驶相同的行驶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利于人们使用,整个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的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的图1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的图1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的图4中连接器1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主轴;3、搅拌罐;4、上料斗;5、驾驶室;6、固定板;7、主动轮;8、车头;9、出料嘴;10、升举臂;11、旋转平台;12、从动轮;13、副伸缩臂;14、增重体;15、车窗;16、车门;17、天窗;18、主伸缩臂;19、连接器;20、通孔;21、法兰盘;22、一号安装孔;23、二号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罐3,搅拌罐3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5,驾驶室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搅拌罐3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斗4,车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车头8,车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平台11。车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主轴2,主轴2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主动轮7,控制主动轮7转动,可于道路上正常行驶;车体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立柱,旋转平台11的下端中部外表面与立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平台11的上端后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升举臂10,旋转平台11的上端前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伸缩臂18,主伸缩臂18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副伸缩臂13,副伸缩臂13的上端外表面与上料斗4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提供旋转动力,可控制旋转平台11转动;搅拌罐3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搅拌罐3的前端下方外表面与主伸缩臂18的上端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搅拌罐3的后端下方外表面与升举臂10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搅拌罐3的后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嘴9,搅拌罐3的前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罐3的后端通过升举臂10控制垂直高度,搅拌罐3的前端与主伸缩臂18活动连接,保证了搅拌罐3可正常转动;驾驶室5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车窗15,驾驶室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车门16,驾驶室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天窗17,驾驶室5的内部设置有操纵杆与方向盘,其车窗15与天窗17均由玻璃材质制成,透光性强,提高驾驶室5内部的采光效果;固定板6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器19,连接器19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法兰盘21,法兰盘2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0,法兰盘2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安装孔22,固定板6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二号安装孔23,通孔20的孔径略大于立柱的外径,二号安装孔23的数量为四组,一号安装孔22的数量为若干组,一号安装孔22呈圆形分布,使驾驶室5能够跟随旋转平台11同向转动;车头8的内部设置有转向系统,车头8的下端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从动轮12,车头8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增重体14,使车体1在行驶过程中方向可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罐(3),所述搅拌罐(3)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5),所述驾驶室(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搅拌罐(3)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斗(4),所述车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车头(8),所述车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平台(11)。/n

【技术特征摘要】
1.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上端设置有搅拌罐(3),所述搅拌罐(3)的一侧设置有驾驶室(5),所述驾驶室(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6),所述搅拌罐(3)的前端设置有上料斗(4),所述车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车头(8),所述车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平台(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主轴(2),所述主轴(2)的两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主动轮(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的上端中部外表面设置有立柱,所述旋转平台(11)的下端中部外表面与立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平台(11)的上端后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升举臂(10),所述旋转平台(11)的上端前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伸缩臂(18),所述主伸缩臂(18)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副伸缩臂(13),所述副伸缩臂(13)的上端外表面与上料斗(4)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前后双向同步旋转行驶自上料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3)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罐(3)的前端下方外表面与主伸缩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聚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