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33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涉及混凝土多功能车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搅拌灌;所述搅拌灌内部设置有同步转动的双搅拌机构;所述双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灌两端设置的B转轴和A转轴,所述B同步齿和A转轴间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上设置有间隙可调的刮板;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刮板、搅拌翅和抱箍,所述搅拌翅和抱箍两侧分别设置在B转轴或A转轴的两侧,且搅拌翅和抱箍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刮板安装在搅拌翅远离抱箍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搅拌效果,同时提高了搅拌灌提交,提高了运输效率。

A multi-function vehicle of double mixing asphalt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多功能车
,具体是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混凝土的专用卡车;由于它的外形,也常被称为田螺车。这类卡车上都装置圆筒型的搅拌筒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现有技术的缺点,容量小,由于体积较小实际应用得到广泛限制;主要应用于道路坑槽和小面积修补搅拌不够均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体积大,搅拌均匀的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搅拌灌;所述搅拌灌内部设置有同步转动的双搅拌机构;所述双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灌两端设置的B转轴和A转轴,所述B同步齿和A转轴间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上设置有间隙可调的刮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刮板、搅拌翅和抱箍,所述搅拌翅和抱箍两侧分别设置在B转轴或A转轴的两侧,且搅拌翅和抱箍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刮板安装在搅拌翅远离抱箍一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板上设置有腰型孔,且腰型孔上设置有用于将刮板安装在搅拌翅上的螺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灌一端铰接在车体上,另一端通过液压缸安装在车体;且所述搅拌灌铰接端底部设置有排料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转轴的上安装有A同步齿,且A同步齿设置在搅拌灌外侧,所述B转轴上安装有与A同步齿啮合的B同步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B转轴的端部与液压马达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入端连接在安装在车体上的泵的一个输出端上,所述泵的输入端连接在车体上的油箱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为双联泵。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另一个输出端与液压缸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灌内壁上贴置有耐磨衬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双搅拌机构,提高搅拌效果,同时提高搅拌灌的体积,提高运输效率;通过设置液压缸,便于将搅拌灌内部物料排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耐磨衬板,提高耐摩性,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刮板上设置腰型孔,便于调整刮板与搅拌灌内壁之间的间隙;本技术提高了搅拌效果,同时提高了搅拌灌提交,提高了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中搅拌灌的侧视图。图3为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中搅拌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搅拌灌-1、排料口-2、加料口-3、液压马达-4、车体-5、泵-6、液压缸-7、A同步齿-8、B同步齿-9、B转轴-10、A转轴-11、刮板-12、搅拌翅-13、抱箍-14、耐磨衬板-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包括安装在车体5上的搅拌灌1;所述搅拌灌1内部设置有同步转动的双搅拌机构。所述双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灌1两端设置的B转轴10和A转轴11,所述B同步齿9和A转轴11间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上设置有间隙可调的刮板12。具体的,通过设置双搅拌机构,提高搅拌效果,同时提高搅拌灌1的体积,提高运输效率。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刮板12、搅拌翅13和抱箍14,所述搅拌翅13和抱箍14两侧分别设置在B转轴10或A转轴11的两侧,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固定在B转轴10或A转轴11上。所述刮板12间隙可调的安装在搅拌翅13远离抱箍14一端。所述刮板12上设置有腰型孔,且腰型孔上设置有用于将刮板12安装在搅拌翅13上的螺栓,通过设置腰型孔便于调整刮板12的位置。所述搅拌灌1一端铰接在车体5上,另一端通过液压缸7安装在车体5;且所述搅拌灌1铰接端底部设置有排料口2。当需要排料时,液压缸7伸出,使得搅拌灌1沿着铰接端转动,将搅拌灌1内部物料排出。所述A转轴11的上安装有A同步齿8,且A同步齿8设置在搅拌灌1外侧,所述B转轴10上安装有与A同步齿8啮合的B同步齿9,该设置便于保持B转轴10和A转轴11同步转动,保证搅拌的均匀性。所述B转轴10的端部与液压马达4连接,所述液压马达4的输入端连接在安装在车体5上的泵6的一个输出端上,所述泵6的输入端连接在车体5上的油箱上。所述泵6为双联泵,且泵6另一个输出端与液压缸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搅拌灌1的上端设置有加料口3。所述搅拌灌1内壁上贴置有耐磨衬板15,该设置便于提高本技术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双搅拌机构,提高搅拌效果,同时提高搅拌灌1的体积,提高运输效率;通过设置液压缸7,便于将搅拌灌1内部物料排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耐磨衬板15,提高耐摩性,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刮板12上,设置腰型孔便于调整刮板12与搅拌灌1内壁之间的间隙;本技术提高了搅拌效果,同时提高了搅拌灌1提交,提高了运输效率。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包括安装在车体(5)上的搅拌灌(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灌(1)内部设置有同步转动的双搅拌机构;/n其中,所述双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灌(1)两端设置的B转轴(10)和A转轴(11),B同步齿(9)和A转轴(11)间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上设置有间隙可调的刮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包括安装在车体(5)上的搅拌灌(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灌(1)内部设置有同步转动的双搅拌机构;
其中,所述双搅拌机构包括贯穿搅拌灌(1)两端设置的B转轴(10)和A转轴(11),B同步齿(9)和A转轴(11)间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上设置有间隙可调的刮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刮板(12)、搅拌翅(13)和抱箍(14),所述搅拌翅(13)和抱箍(14)两侧分别设置在B转轴(10)或A转轴(11)的两侧,且搅拌翅(13)和抱箍(14)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刮板(12)安装在搅拌翅(13)远离抱箍(14)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12)上设置有腰型孔,且腰型孔上设置有用于将刮板(12)安装在搅拌翅(13)上的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搅拌沥青混凝土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A转轴(11)的上安装有A同步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亚妮李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天工程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