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和配送机器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649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和配送机器人,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包括:轮毂电机组件,轮毂电机组件包括转轴;减震组件,转轴安装于减震组件的下端;转向组件,转向组件设置于减震组件的上方,转向组件包括外壳、转向驱动件、转向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传动带,转向驱动件固定于外壳内,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上且下端与减震组件固定连接,第一同步轮设置于转向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第二同步轮设置于转向轴上,传动带套设于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由此,采用此种传动方式可以减小转向驱动件内部存在的齿轮背隙,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转向轴的盲区,可以提升转向组件的转向精度。

Independent steering drive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和配送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和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外卖和快递行业飞速发展,相应的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基于安全考虑,一些社区和园区禁止配送人员进入,为了解决该问题,配送机器人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配送机器人一般都设置有多个独立转向驱动机构,每个独立转向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轴,电机带动转轴实现转向的动作,但是电机本身存在齿轮背隙,对转轴的转向造成一个盲区,此盲区范围内电控无法控制转向,导致转向精度不高。另外,联轴器连接转轴和电机是常用的转向机构,但是机构转轴、联轴器和电机的轴必须同心,导致转轴在竖直方向占用空间较大,且无法安装角度反馈传感器,无法直接检测转轴的转向,导致检测精度不高,同时联轴器属于刚性连接,运行中的震动、颠簸、撞击等会造成电机齿轮背隙增大,使转向控制盲区增大,影响转向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独立转向驱动系统,该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可以减小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毂电机组件,所述轮毂电机组件包括转轴;/n减震组件,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下端;/n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上方,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外壳、转向驱动件、转向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传动带,所述转向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下端与所述减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于所述转向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于所述转向轴上,所述第一同步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同步轮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电机组件,所述轮毂电机组件包括转轴;
减震组件,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下端;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上方,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外壳、转向驱动件、转向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传动带,所述转向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下端与所述减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于所述转向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于所述转向轴上,所述第一同步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同步轮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和所述传动带上均设置有用于啮合的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外径,所述第一同步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齿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转向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轮还包括:轮主体和环形体,所述环形体设置于所述轮主体的轴向一侧,所述轮主体与所述传动带配合,所述轮主体和所述环形体均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轮主体和所述环形体外套于所述转向轴上,且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轮主体和所述环形体固定于所述转向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晓俊奚卫宁赵泉焦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