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304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及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一横滑槽、第二横滑槽,第一横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横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间形成第二通孔,第二滑杆设于第二通孔,第二滑块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滑杆设有第一凸端,第一凸端设有第一导向面,第一滑块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二滑杆设有抵挡块、第二凸端,第二凸端设有第二导向面,第三滑杆设有第三凸端,第三凸端设有第三导向面;固定块内设有第一复位组件、第二复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具有开模后取出成品较方便、合模紧密性高、成型质量较好的效果。

A control mechanism of mould opening sequ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生产注塑玻璃杯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三板模具进行加工,三板模具主要是在传统的两板模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推板,推板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若采用传统的两板模具时,上模板上设置有上滑块,下模板上设置有下滑块,模具的上下模板都需采用滑块结构出模,由于成型的玻璃杯座上面部分胶位特征较多,采用传统的模具开模方式进行开模时,当下模块滑出后,成型的玻璃杯座会留在上模板而无法取出。为了达到更好地取出玻璃杯座的目的,需要对三板模具的开模顺序进行控制。开模时,先打开上模板与推板之间的分型面,然后再打开推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分型面,最后推板将成品顶出。现有技术是利用弹簧来控制开合模的顺序,弹簧设置在上模板与推板之间,开模时弹簧顶住推板,使推板与下模板保持闭合,上模板离开推板足够距离后通过拉杆将推板拉起,随之,推板与下模板开模。合模时则由于弹簧一直顶住推板,使推板与下模板先合模。但使用弹簧来控制开合模的方式受弹簧的性能影响较大,弹簧在频繁且高强度的使用环境下会因为金属疲劳而产生各种问题,弹簧的性能下降有可能导致开模时推板与下模板的分型面打开时间提早,而合模后由于弹簧的可伸缩性,推板和下模板件可能产生间隙,注塑时可能产生夹口批锋,从而影响玻璃杯座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具有开模后取出成品较方便、合模紧密性高、成型质量较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顶板的第一滑杆、设置于上模板的第二滑杆、设置于下模板的第三滑杆及设置于推板的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一横滑槽、第二横滑槽,第一横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横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开设有供第一滑杆伸入的第一通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形成第二通孔,第二滑杆滑动设置于第二通孔,第二滑块开设有供第三滑杆伸入的第三通孔;第一滑杆上设置有第一凸端,第一凸端与第一滑块扣接配合,第一凸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斜面,第二滑杆上设置有与第一滑块抵挡配合的抵挡块、与第二滑块对应配合的第二凸端,第二凸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第三滑杆上设置有第三凸端,第三凸端与第二滑块扣接配合,第三凸端设置有第三导向面;固定块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滑块向第二滑杆运动的第一复位组件、驱动第二滑块向第二滑杆运动的第二复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状态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与第二滑杆相抵,第二滑杆的抵挡块与第一滑块相抵挡,使推板与上模板合模,第一滑杆的第一凸端与第一滑块相抵挡,使顶板将上模板压紧于推板上,第三滑杆的第三凸端与第二滑块相抵挡,使下模板与推板合模,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具有合模紧密性高、成型质量较好的效果;开模时,顶板带动第一滑杆向上运动,在第一导向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推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横滑槽向远离第二滑杆滑移,第二通孔的间隙变大,第二滑杆的抵挡块不再与第一滑块相抵,第二滑杆上滑后第一滑块在第一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复位,上模板即可带动第二滑杆向上运动脱离第二通孔,脱离过程中在第二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推动第二滑块向远离第二通孔运动,使第三凸端能够穿过第三通孔,在第三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第二滑块继续向远离第二通孔滑移,使下模板带动第三滑杆完全脱离第三通孔。采用上述方式开模后,在取出成品时较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块的第一堵头,第一堵头与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块的第二堵头,第二堵头与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使第一滑块始终具有抵紧第二滑杆的抵紧力,第二弹性件使第二滑块始终具有抵紧于第二滑杆的抵紧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弹性件设置为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第一堵头,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于第一滑块;第二弹性件设置为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第二堵头,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于第二滑块。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块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一复位弹簧伸入第一限位孔,第二滑块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复位弹簧伸入第二限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分别对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歪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凸端设置有第四导向面,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第四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四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第一滑杆重新插入至第一通孔内,插入过程中,在第四导向面与第四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第一滑块自动向左滑移,对第一复位组件进行挤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抵挡块上设置有第五导向面,第一滑块外侧壁设置有与第五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五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第二滑杆重新插入至第二通孔内,插入过程中,在第五导向面与第五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第一滑块自动向左滑移,对第一复位组件进行挤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凸端上设置有第六导向面,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第六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六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第二滑杆重新插入至第二通孔内,插入过程中,在第六导向面与第六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第二滑块自动向右滑移,对第二复位组件进行挤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三凸端上设置有第七导向面,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七导向面导向配合的第七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时,第三滑杆重新插入至第三通孔内,插入过程中,在第七导向面与第七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第二滑块自动向右滑移,对第二复位组件进行挤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块内开设有第一竖滑槽、第二竖滑槽和第三竖滑槽,第一竖滑槽连通于第一通孔,第二竖滑槽连通于第二通孔,第三竖滑槽连通于第三通孔,第一滑杆与第一竖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杆与第二竖滑槽滑动配合,第三滑杆与第三竖滑槽滑动配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分别对应地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抵,实现合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具有具有合模紧密性高、成型质量较好的效果,且在开模过程中,顶板、上模板、下模板与推板依次开模,在取出成品时较方便;2.采用若干组导向面与导向斜面导向配合的方式,可使合模过程中,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第三滑杆自动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安装于模具上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固定块的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和滑杆与滑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模具;11、顶板;12、上模板;13、推板;14、下模板;15、下模座;2、第一滑杆;21、第一凸端;22、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设置于顶板(11)的第一滑杆(2)、设置于上模板(12)的第二滑杆(3)、设置于下模板(14)的第三滑杆(4)及设置于推板(13)的固定块(5);/n所述固定块(5)内开设有第一横滑槽(51)、第二横滑槽(52),所述第一横滑槽(5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二横滑槽(52)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6)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滑杆(2)伸入的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滑块(6)与所述第二滑块(7)之间形成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滑杆(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滑块(7)开设有供所述第三滑杆(4)伸入的第三通孔(71);/n所述第一滑杆(2)上设置有第一凸端(21),所述第一凸端(21)与所述第一滑块(6)扣接配合,所述第一凸端(2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22),所述第一滑块(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22)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斜面(62),所述第二滑杆(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6)抵挡配合的抵挡块(31)、与所述第二滑块(7)对应配合的第二凸端(32),所述第二凸端(32)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21),所述第三滑杆(4)上设置有第三凸端(41),第三凸端(41)与所述第二滑块(7)扣接配合,所述第三凸端(41)设置有第三导向面(411);/n所述固定块(5)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滑块(6)向所述第二滑杆(3)运动的第一复位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7)向所述第二滑杆(3)运动的第二复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于顶板(11)的第一滑杆(2)、设置于上模板(12)的第二滑杆(3)、设置于下模板(14)的第三滑杆(4)及设置于推板(13)的固定块(5);
所述固定块(5)内开设有第一横滑槽(51)、第二横滑槽(52),所述第一横滑槽(5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二横滑槽(52)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6)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滑杆(2)伸入的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滑块(6)与所述第二滑块(7)之间形成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滑杆(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滑块(7)开设有供所述第三滑杆(4)伸入的第三通孔(71);
所述第一滑杆(2)上设置有第一凸端(21),所述第一凸端(21)与所述第一滑块(6)扣接配合,所述第一凸端(2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22),所述第一滑块(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22)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斜面(62),所述第二滑杆(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6)抵挡配合的抵挡块(31)、与所述第二滑块(7)对应配合的第二凸端(32),所述第二凸端(32)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21),所述第三滑杆(4)上设置有第三凸端(41),第三凸端(41)与所述第二滑块(7)扣接配合,所述第三凸端(41)设置有第三导向面(411);
所述固定块(5)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滑块(6)向所述第二滑杆(3)运动的第一复位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7)向所述第二滑杆(3)运动的第二复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块(5)的第一堵头(56),所述第一堵头(56)与所述第一滑块(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块(5)的第二堵头(57),所述第二堵头(57)与所述第二滑块(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开模顺序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第一复位弹簧(56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61)的一端抵于所述第一堵头(56),所述第一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名胡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