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1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上模设置有与型腔对应的型芯,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型芯与型腔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型腔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每一列型腔中,相邻两个第二腔之间连接有通道,通道的底壁与第二腔的底壁平齐,在人工取出餐具时,第二腔两侧的通道能够便于手指伸入模具,从而将餐具拿出。

A hot pressing mould for table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具热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餐具热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餐具(例如勺子、叉子等)多由木制或竹制材料制成,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先将木片、竹片裁切出勺叉的形状,再将片状的勺叉通过热压机将头部压弯,以制成预期形状。热压机热压时,片状的材料放置于模具内,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模具通常在下模上开设型腔,上模开设有对应的型芯,上下模合模时能够将片材压弯,随后通过人工取出的方式将压好的餐具取出。然而,现有的模具设计中,型腔的形状与餐具的形状相同或仅略大于餐具的形状,压好的餐具从下模内取出较不方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便于餐具取出的餐具热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具热压模具,能够便于产品取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连通;每一列所述型腔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腔之间连接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腔的底壁平齐;所述上模设置有与所述型腔对应的型芯,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型芯与所述型腔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作为优选,每一列所述型腔中,相邻所述型腔的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交错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的顶部开口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一腔的底壁向内凹陷。作为优选,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腔的远离所述第二腔的一侧衔接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的底壁向朝向椭圆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能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件。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模架、上加热板及上模板,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上加热板和所述上模架之间设置有上隔热板。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模架、下加热板及下模板,所述型腔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下加热板和所述下模架之间设置有下隔热板。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还包括若干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可调节的螺钉连接于所述下模架上,通过所述螺钉调节所述压块与所述下模架之间的距离,所述压块的底面抵压于所述下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上模设置有与型腔对应的型芯,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型芯与型腔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型腔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每一列型腔中,相邻两个第二腔之间连接有通道,通道的底壁与第二腔的底壁平齐;在热压时,将预先裁切好形状的片材放入型腔内,上模与下模合模,上模和下模的热量使得片材受热并变形为预期形状的餐具;在人工取出餐具时,第二腔两侧的通道能够便于手指伸入模具,从而将餐具拿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餐具热压模具的下模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餐具热压模具的上模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餐具热压模具未合模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餐具热压模具合模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下模的相邻的型腔及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11、型芯;12、上模架;13、上隔热板;14、上加热板;15、上模板;16、定位件;2、下模;21、型腔;211、第一腔;212、第二腔;213、矩形腔;22、通道;23、下模架;24、下隔热板;25、下加热板;26、下模板;27、定位孔;28、压块;29、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如图1-图5所示,该餐具热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21,型腔21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211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212,第一腔211和第二腔212连通;每一列型腔21中,相邻两个第二腔212之间连接有通道22,通道22的底壁与第二腔212的底壁平齐;上模1设置有与型腔21对应的型芯11,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型芯11与型腔21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在热压时,将预先裁切好形状的片材放入型腔21内,上模1与下模2合模,上模1和下模2的热量使得片材受热并变形为预期形状的餐具;在人工取出餐具时,第二腔212两侧的通道22能够便于手指伸入模具,从而将餐具拿出。由于第一腔211的宽度大于第二腔212的宽度,为了合理地布置型腔21,每一列型腔21中,相邻型腔21的第一腔211和第二腔212交错设置。由此,型腔21在下模2的排列更为紧凑,充分地利用下模2的面积,使得一次开合模能够加工更多的餐具,提高生产效率。该餐具热压模具可用于勺子的热压加工,为了适应勺子的形状,第一腔211的顶部开口面呈椭圆形,且第一腔211的底壁向内凹陷。此外,该餐具热压模具也可用于叉子的加工,为此,椭圆形的第一腔211的远离第二腔212的一侧衔接有矩形腔213,矩形腔213的底壁向朝向椭圆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该矩形腔213可用于叉子的前端放入,同时矩形腔213的底壁内凹使得叉子的前端在热压时能够被压弯。为使合模时型腔21和型芯11能够一一对应,下模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定位孔27,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能与定位孔27配合的定位件16。合模时,定位件16插入定位孔27内,以保证上下模2的相对位置,使得型腔21和型芯11对齐,以保证加工质量。参照图3和图4所示,上模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模架12、上加热板14及上模板15,型芯11设置于上模板15的底部。上模架12用于支撑上加热板14及上模板15,餐具热压模具在使用时,上模架12连接于一驱动装置,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升降,实现开模和合模。上加热板14内设置有加热丝,上加热板14用于对上模板15加热,使得型芯11具有一定的热量,在压迫片材时能够对片材进行热传递,迫使片材受热弯曲并在型腔21内定形。为避免上加热板14的热量使得上模架12温度升高,上加热板14和上模架12之间设置有上隔热板13。隔热板用于阻隔上加热板14的热量朝向上模架12扩散。下模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模架23、下加热板25及下模板26,型腔21设置于下模板26的顶部。下模架23用于支撑下加热板25及下模板26;下加热板25内设置有加热丝,下加热板25用于对下模板26加热,使得型腔21受热,在压迫片材时能够对片材进行热传递,迫使片材受热弯曲并在型腔21内定形。为避免下加热板25的热量使得下模架23温度升高,下加热板25和下模架23之间设置有下隔热板24。隔热板用于阻隔下加热板25的热量朝向下模架23扩散。下模2还包括若干压块28,压块28通过可调节的螺钉29连接于下模架23上,通过螺钉29调节压块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21),所述型腔(21)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211)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212),所述第一腔(211)和所述第二腔(212)连通;每一列所述型腔(21)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腔(212)之间连接有通道(22),所述通道(22)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腔(212)的底壁平齐;所述上模(1)设置有与所述型腔(21)对应的型芯(11),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合模时,所述型芯(11)与所述型腔(21)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具热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顶面阵列分布地设置有若干型腔(21),所述型腔(21)包括用于成型餐具头部的第一腔(211)及用于成型餐具柄部的第二腔(212),所述第一腔(211)和所述第二腔(212)连通;每一列所述型腔(21)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腔(212)之间连接有通道(22),所述通道(22)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腔(212)的底壁平齐;所述上模(1)设置有与所述型腔(21)对应的型芯(11),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合模时,所述型芯(11)与所述型腔(21)之间形成餐具预期弯曲形状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列所述型腔(21)中,相邻所述型腔(21)的所述第一腔(211)和所述第二腔(212)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211)的顶部开口面呈椭圆形,且所述第一腔(211)的底壁向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热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腔(211)的远离所述第二腔(212)的一侧衔接有矩形腔(213),所述矩形腔(213)的底壁向朝向椭圆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内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热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荣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前程竹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