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电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15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体、负极壳体和卷绕电芯。正极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正极壳体的底部具有绝缘层。负极壳体具有底部开口,负极壳体的顶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导电棒,正极壳体和负极壳体围成容纳腔。卷绕电芯位于容纳腔内,卷绕电芯的中部具有沿可充电纽扣电池的轴向延伸的通道,导电棒位于通道中,卷绕电芯包括负极极耳,负极极耳位于绝缘层的上方并与导电棒电连接,从而能够电连接至负极壳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充电纽扣电池,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生产时同时监测两类极耳的状况,并且可以将没有极耳的一侧放置在台面上,能够避免极耳损坏;并且易于焊接,装配简单效率高。

Rechargeable butt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纽扣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用电器具和电子产品的日趋小型化(诸如蓝牙耳机、助听器以及电子表等),市场对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微型充电纽扣电池,具有使用温度宽,可循环使用,贮存时间长,放电电压平稳等特征,能够满足上述市场需求。并且随着5G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和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应用产品的推广,未来可以预见微型充电纽扣电池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然而目前生产此类电池时,电池的正负极耳分别设置在两端,例如正极极耳和正极壳体焊接在一侧,负极极耳和负极壳体焊接在另一侧。此类方式由于焊接空间的限制,焊接难度很大,电池装配过程复杂,装配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放置到台面上的一侧的极耳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包括:正极壳体,所述正极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正极壳体的底部具有绝缘层;负极壳体,所述负极壳体具有底部开口,所述负极壳体的顶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导电棒,所述正极壳体和所述负极壳体围成容纳腔;卷绕电芯,所述卷绕电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卷绕电芯的中部具有沿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的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导电棒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卷绕电芯包括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上方并与所述导电棒电连接,从而能够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充电纽扣电池,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生产时同时监测两类极耳的状况,并且可以将没有极耳的一侧放置在台面上,能够避免极耳损坏;并且易于焊接,装配简单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电芯还包括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壳体电连接,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均靠近所述正极壳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壳体包括正极壳底和从所述正极壳底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正极壳壁,所述负极壳体包括负极壳顶和从所述负极壳顶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负极壳壁,所述负极壳壁位于所述正极壳壁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位于所述正极壳壁与所述负极壳壁之间的密封部和绕所述负极壳壁的底端向内弯折的弯曲部。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极耳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正极壳壁和所述密封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壳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凹陷部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还包括扎线,所述扎线从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的外部缠绕至所述凹陷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棒的底部构造为截锥形。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棒焊接至所述负极壳体。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导电棒焊接连接。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可充电纽扣电池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可充电纽扣电池的剖切示意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可充电纽扣电池的卷绕电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可充电纽扣电池110:正极壳体111:正极壳壁112:正极壳底113:凹陷部120:负极壳体121:负极壳壁122:负极壳顶130:卷绕电芯131:正极极片132:负极极片133:通道140:负极极耳150:正极极耳160:绝缘层170:导电棒190:密封圈191:密封部192: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可充电纽扣电池100包括正极壳体110、负极壳体120以及卷绕电芯130。其中正极壳体110和负极壳体120均优选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可采用304型号或316L型号的不锈钢材料制造。具体地,请参考图2。正极壳体110包括正极壳底112和从正极壳底112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正极壳壁111,正极壳壁111围成顶部开口。正极壳体110的底部具有绝缘层160,该绝缘层160可以预先设置在正极壳底112上。负极壳体120包括负极壳顶122和从负极壳顶122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负极壳壁121,负极壳壁121位于正极壳壁111的内侧,负极壳壁121围成底部开口。负极壳体120的顶部,即负极壳顶122具有朝向底部开口凸出的导电棒170,导电棒170朝向正极壳体110的方向延伸。该导电棒170可以与负极壳体120焊接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负极壳体120以底部开口朝向顶部开口的方向插入正极壳体110,正极壳体110和负极壳体120围成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置有卷绕电芯130和电解液。卷绕电芯130的结构请参考图2和图3。卷绕电芯130包括正极极片131、负极极片132以及将正极极片131和负极极片132间隔开的隔膜,三者能够卷绕成近似圆柱体。其由内至外分别可以为隔膜、负极极片132、隔膜、正极极片131、隔膜,以此类推。容易理解地是,负极极片132与正极极片131的位置相反亦可。正极极片1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包括:/n正极壳体,所述正极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正极壳体的底部具有绝缘层;/n负极壳体,所述负极壳体具有底部开口,所述负极壳体的顶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导电棒,所述正极壳体和所述负极壳体围成容纳腔;/n卷绕电芯,所述卷绕电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卷绕电芯的中部具有沿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的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导电棒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卷绕电芯包括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上方并与所述导电棒电连接,从而能够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包括:
正极壳体,所述正极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正极壳体的底部具有绝缘层;
负极壳体,所述负极壳体具有底部开口,所述负极壳体的顶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导电棒,所述正极壳体和所述负极壳体围成容纳腔;
卷绕电芯,所述卷绕电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卷绕电芯的中部具有沿所述可充电纽扣电池的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导电棒位于所述通道中,所述卷绕电芯包括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位于所述绝缘层的上方并与所述导电棒电连接,从而能够电连接至所述负极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电芯还包括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壳体电连接,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均靠近所述正极壳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壳体包括正极壳底和从所述正极壳底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正极壳壁,所述负极壳体包括负极壳顶和从所述负极壳顶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负极壳壁,所述负极壳壁位于所述正极壳壁的内侧。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海涛张志明苏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