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嘉宇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39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由支撑架、封袋机构和填料机构配合完成食用菌培养菌种的制作加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目前食用菌菇的菌种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a:菌种由于颗粒细小,在对菌种收集时其内部混杂大量的杂物,导致菌种收集装袋时杂物太多,影响装袋后的成包的菌种质量;b:现有机械对菌种装袋的质量不均匀,导致成袋的菌种重量参差不齐,且在对菌种装袋后其封口不严实,导致菌种易受潮腐烂变质等难题。

A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edible fungus culture str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农产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金针菇等。目前食用菌菇的菌种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菌种由于颗粒细小,在对菌种收集时其内部混杂大量的杂物,导致菌种收集装袋时杂物太多,影响装袋后的成包的菌种质量;b:现有机械对菌种装袋的质量不均匀,导致成袋的菌种重量参差不齐,且在对菌种装袋后其封口不严实,导致菌种易受潮腐烂变质。所以为了提高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质量,保证包装后的菌种密封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具体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如下:S1、包装袋吸附固定:人工抽出固定卡板,将需要填充菌种的包装袋放置在固定卡板内且通过吸附气泵进行吸附固定;S2、菌种倒入:人工将集中采收的菌种倒入倒锥形漏斗内部,随后打开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毛刷转动对倒锥形漏斗内部的菌种进行摊匀处理;S3、菌种筛分与装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半弧形凸块运动与分料卡块相配合,使得分料卡块的漏料孔与分料环盘的漏料孔相对应,使得倒锥形漏斗内部的菌种由着分料卡块定量落下;并且在菌种下落的过程中,提前打开吹气泵,通过吹气泵的作用将菌种内部的杂物轻吹送入集杂导管内部进行杂物的收集,且在吹气泵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推动气缸的持续重复工作改变吹气泵的风力大小,彻底保证收集的菌种内部清洁;S4、包装袋的密封:通过侧刷的作用将清洁后的菌种引入落料导管收集在包装袋内;当一定量的菌种进入包装袋时,通过两侧的驱动气缸同时相向运动在热压块的作用下将包装袋密封完成;S5、袋装菌种密封检查:人工对密封后的成袋菌种检查,防止菌种的包装袋密封不严导致菌种受潮损坏;上述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S1-S5步骤中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需要由支撑架、封袋机构和填料机构配合完成食用菌培养菌种的制作加工处理;其中:所述的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填料机构,位于支撑架的下端内部设置有封袋机构,且所述的封袋机构位于填料机构的正下方。所述的填料机构包括倒锥形漏斗、顶盖、驱动电机、分料单元、匀料单元、落料导管和毛刷,所述的倒锥形漏斗的上端外壁设置有顶盖,位于顶盖的下端外壁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匀料单元相连接,所述的匀料单元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倒锥形漏斗的底端内壁相连接;位于倒锥形漏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分料单元,所述的毛刷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上,且毛刷的下端与分料单元相配合,所述的落料导管设置在倒锥形漏斗的下端。所述的分料单元包括分料环盘、分料卡块、复位弹簧、落料导块、风筛模块和集杂导管;所述的分料环盘的右端设置有漏料孔,位于其漏料孔的内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分料卡块,且所述分料卡块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与分料环盘相配合,所述分料卡块的中部设置有漏料孔;位于分料卡块的外部一端与匀料单元之间通过滚动方式相配合;位于分料环盘的漏料孔下端外壁设置有落料导块,所述落料导块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落料导块的内部腔体内设置有风筛模块,所述集杂导管设置在落料导块上,且集杂导管与落料导块的通孔相连通;设置的分料单元可以保证每次落下筛选的菌种质量一定,确保菌种与杂物之间的筛分,且进一步的保证了一定量的菌种收集在包装袋内部。所述的风筛模块包括吹气泵、导气管头、卡罩、限压杆、执行弹簧、推动气缸和卡头;所述吹气泵的出风口与吹气管头相连接;所述的卡罩与导气管头相连通且卡罩的下端设置在落料导块上,所述的限压杆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卡罩内,且限压杆的外壁套设有执行弹簧,所述限压杆的下端为楔块结构,所述推动气缸安装在卡罩的内壁,推动气缸的顶端安装有卡头,所述的卡头与限压杆的下端相配合;菌种在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吹气泵的作用将菌种内部混有的杂物筛选出去,且通过推动气缸往复运动带动限压杆时刻改变吹气泵喷出的气压大小,进一步充分保证了菌种的纯净度。所述的匀料单元包括转动轴杆、下卡柱、上卡柱、卡接弹簧、侧刷和半弧形凸块,所述转动轴杆的外壁设置有安装槽,位于其安装槽的下端设置有下卡柱,其安装槽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上卡柱,所述的上卡柱其外壁套设有卡接弹簧,所述的侧刷通过与下卡柱和上卡柱之间卡接安装在转动轴杆的安装槽内;所述的半弧形凸块设置在转动轴杆的外壁,且半弧形凸块与分料卡块相配合;通过匀料单元的作用充分将筛分处理后的菌种完全刷送到落料导管的进料口处通过落料导管落下并收集在包装袋内部;设置的匀料单元可以充分保证菌种全部落入到包装袋内。所述的封袋机构包括底板、侧边卡板、驱动气缸、配合块、安装卡板、调节弹簧、热压块和固定模块;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侧边卡板,位于其侧边卡板的上端内部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的配合块设置在底板左端的驱动气缸的顶端,所述的安装卡板设置在底板右端的驱动气缸的顶端,安装卡板内部均匀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的热压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安装卡板内部,且热压块与调节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模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底板上端面中部;当包装袋内部达到一定质量的菌种时,通过驱动气缸工作使得热压块向配合块内部按压将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压封合;设置的封袋机构可以保证包装袋完全热压封合,保证了包装袋的密封作用,防止包装袋的袋口密封不完全,且通过调节弹簧的作用充分保证了配合块与热压块之间的配合作用,防止袋口密封不完全。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模块包括固定卡板和吸附气泵;所述的固定卡板内部设置有吸附气泵,吸附气泵的进气口设置在固定卡板的腔体结构内;且所述固定卡板的腔体结构与固定卡板的外部通过均匀设置的导气孔相连通;将包装袋放置在固定卡板上,通过吸附气泵工作将其吸附固定;设置的固定模块保证了包装袋的吸附固定作用,便于将菌种填充在包装袋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封袋机构可以保证包装袋完全热压封合,保证了包装袋的密封作用,防止包装袋的袋口密封不完全,且通过调节弹簧的作用充分保证了配合块与热压块之间的配合作用,防止袋口密封不完全;二、本专利技术菌种在下落的过程中通过吹气泵的作用将菌种内部混有的杂物筛选出去,且通过推动气缸往复运动带动限压杆时刻改变吹气泵喷出的气压大小,进一步充分保证了菌种的纯净度;三、本专利技术通过匀料单元的作用充分将筛分处理后的菌种完全刷送到落料导管的进料口处通过落料导管落下并收集在包装袋内部;设置的匀料单元可以充分保证菌种全部落入到包装袋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架、封袋机构和填料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如下:/nS1、包装袋吸附固定:人工抽出固定卡板(281),将需要填充菌种的包装袋放置在固定卡板(281)内且通过吸附气泵(282)进行吸附固定;/nS2、菌种倒入:人工将集中采收的菌种倒入倒锥形漏斗(31)内部,随后打开驱动电机(33),通过驱动电机(33)工作带动毛刷(37)转动对倒锥形漏斗(31)内部的菌种进行摊匀处理;/nS3、菌种筛分与装袋:通过驱动电机(33)带动半弧形凸块(356)运动与分料卡块(342)相配合,使得分料卡块(342)的漏料孔与分料环盘(341)的漏料孔相对应,使得倒锥形漏斗(31)内部的菌种由着分料卡块(342)定量落下;并且在菌种下落的过程中,提前打开吹气泵(3451),通过吹气泵(3451)的作用将菌种内部的杂物轻吹送入集杂导管(346)内部进行杂物的收集,且在吹气泵(3451)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推动气缸(3456)的持续重复工作改变吹气泵(3451)的风力大小,彻底保证收集的菌种内部清洁;/nS4、包装袋的密封:通过侧刷(355)的作用将清洁后的菌种引入落料导管(36)收集在包装袋内;当一定量的菌种进入包装袋时,通过两侧的驱动气缸(23)同时相向运动在热压块(27)的作用下将包装袋密封完成;/nS5、袋装菌种密封检查:人工对密封后的成袋菌种检查,防止菌种的包装袋密封不严导致菌种受潮损坏;/n上述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S1-S5步骤中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需要由支撑架(1)、封袋机构(2)和填料机构(3)配合完成食用菌培养菌种的制作加工处理;其中:/n所述的支撑架(1)上端设置有填料机构(3),位于支撑架(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封袋机构(2),且所述的封袋机构(2)位于填料机构(3)的正下方;/n所述的填料机构(3)包括倒锥形漏斗(31)、顶盖(32)、驱动电机(33)、分料单元(34)、匀料单元(35)、落料导管(36)和毛刷(37),所述的倒锥形漏斗(31)的上端外壁设置有顶盖(32),位于顶盖(32)的下端外壁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匀料单元(35)相连接,所述的匀料单元(35)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倒锥形漏斗(31)的底端内壁相连接;位于倒锥形漏斗(31)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分料单元(34),所述的毛刷(37)设置在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外壁上,且毛刷(37)的下端与分料单元(34)相配合,所述的落料导管(36)设置在倒锥形漏斗(31)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如下:
S1、包装袋吸附固定:人工抽出固定卡板(281),将需要填充菌种的包装袋放置在固定卡板(281)内且通过吸附气泵(282)进行吸附固定;
S2、菌种倒入:人工将集中采收的菌种倒入倒锥形漏斗(31)内部,随后打开驱动电机(33),通过驱动电机(33)工作带动毛刷(37)转动对倒锥形漏斗(31)内部的菌种进行摊匀处理;
S3、菌种筛分与装袋:通过驱动电机(33)带动半弧形凸块(356)运动与分料卡块(342)相配合,使得分料卡块(342)的漏料孔与分料环盘(341)的漏料孔相对应,使得倒锥形漏斗(31)内部的菌种由着分料卡块(342)定量落下;并且在菌种下落的过程中,提前打开吹气泵(3451),通过吹气泵(3451)的作用将菌种内部的杂物轻吹送入集杂导管(346)内部进行杂物的收集,且在吹气泵(3451)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推动气缸(3456)的持续重复工作改变吹气泵(3451)的风力大小,彻底保证收集的菌种内部清洁;
S4、包装袋的密封:通过侧刷(355)的作用将清洁后的菌种引入落料导管(36)收集在包装袋内;当一定量的菌种进入包装袋时,通过两侧的驱动气缸(23)同时相向运动在热压块(27)的作用下将包装袋密封完成;
S5、袋装菌种密封检查:人工对密封后的成袋菌种检查,防止菌种的包装袋密封不严导致菌种受潮损坏;
上述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S1-S5步骤中的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需要由支撑架(1)、封袋机构(2)和填料机构(3)配合完成食用菌培养菌种的制作加工处理;其中:
所述的支撑架(1)上端设置有填料机构(3),位于支撑架(1)的下端内部设置有封袋机构(2),且所述的封袋机构(2)位于填料机构(3)的正下方;
所述的填料机构(3)包括倒锥形漏斗(31)、顶盖(32)、驱动电机(33)、分料单元(34)、匀料单元(35)、落料导管(36)和毛刷(37),所述的倒锥形漏斗(31)的上端外壁设置有顶盖(32),位于顶盖(32)的下端外壁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匀料单元(35)相连接,所述的匀料单元(35)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倒锥形漏斗(31)的底端内壁相连接;位于倒锥形漏斗(31)的中部内壁设置有分料单元(34),所述的毛刷(37)设置在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外壁上,且毛刷(37)的下端与分料单元(34)相配合,所述的落料导管(36)设置在倒锥形漏斗(31)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菌种制作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料单元(34)包括分料环盘(341)、分料卡块(342)、复位弹簧(343)、落料导块(344)、风筛模块(345)和集杂导管(346);所述的分料环盘(341)的右端设置有漏料孔,位于其漏料孔的内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分料卡块(342),且所述分料卡块(342)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343)与分料环盘(341)相配合,所述分料卡块(342)的中部设置有漏料孔;位于分料卡块(342)的外部一端与匀料单元(35)之间通过滚动方式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嘉宇郭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罗嘉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