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强专利>正文

中央立绞龙对称烘箱紧贴热风炉气流换向集成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38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央立绞龙对称烘箱紧贴热风炉气流换向集成烘干机、属农副产品烘干技术领域。中央立绞龙(6)布置在对称的烘箱(15)夹置的风道内。热风炉(7)的燃烧室(35)上方有竖烟管式换热器(11)。下方有排管火膛围墙(12)。集风室(9)通热风炉(7)的换热风膛(14),还通烘箱(15)。热风炉(7)紧贴烘箱(15)并安装离心风机(8)。对称的烘箱(15)内有四排角状管(29)、(26)、(23)、(17)。对称烘箱(15)夹置五层风道:(41)、(40)、(38)、(36)、(33)。风道内有上风口(42)和角状风口(39)、(37)、(34)、(32)。风道内端有内进风门:(31)、(28)、(25)、(21)、(18)。风道外端有外排风门:(30)、(27)、(24)、(20)、(17)。烘箱(15)有进料门(2),下有出料门(16)。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烘干均匀,结构紧凑,占地小,造价低。(*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农副产品加工,特别是粮食谷物及农副产品烘干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央立绞龙园型套筒孔板径向通热风烘干机,都采用横流烘干方式,为了能烘干物料均匀,须不断的循环物料,但也增加了破碎。热风炉还与烘箱分开布置,须由风管路、烟管路联接全套设备,不但占地大,热损失多,设备造价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烘干必须均匀,但不增加破碎,还解决热风炉和烘箱分开布置需风管路、烟管路联接,热损失多、造价高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装有物料22的对称烘箱15的中央布置带喂料斗1的立式绞龙6,联接减速器3和电机4。热风炉7紧贴对称烘箱15的一端。热风炉7的燃烧室35上方有竖烟管束换热器11,换热风膛14的上端与离心风机8相联通。换热风膛14的下端通集风室9,还通烘箱15。竖烟管束换热器11的管束下端和排管火膛围墙1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燃烧室35的上方和下方。竖烟管束换热器11的上端联通烟筒10。对称的烘箱15内有第一排角板管29,有第二排角板管26,有第三排角板管23,有第四排角板管19。烘箱15上有进料门2,下有出料门16。对称烘箱15的中间有第一风道41,有第二风道40,有第三风道38,有第四风道36,有第五风道33。第一风道41有上风口42,和内一门31,还有外一门30。第二风道40有角状风口39,和内二门28,还有外二门27。第三风道38有角状风口37,和内三门25,还有外三门24。第四风道36有角状风口34,和内四门21,还有外四门20。第五风道33有角状风口32,和内五门18,还有外五门17。对称烘箱内的第一排角板管2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9。第二排角板管26,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7。第三排角板管23,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4。第四排角板管1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2。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说明书附图是本技术三面投影示意图。主视图采用全剖、侧视图和俯视图采用半剖。具体实施方法启动电机4,传动减速器3,转动绞龙6。将湿物料22装进喂料斗1,经绞龙6升运提高进流管5后,注入烘箱15,湿物料22平面与上风口42下边缘持平后,停止绞龙6。打开炉门13将柴煤加入燃烧室35,点燃炉火,燃柴煤产生的热量加热排管火膛围墙12,和竖烟管束换热器11,废烟气进集烟箱43后再从烟筒10排出机外。启动离心风机8,环境空气经离心风机8正压吹入换热风腔14,与竖烟管束换热器11换热提高风温后,再与排管火膛围墙12续继换热后,热风进入集风室9。将内一门31打开,将外一门30关闭。将内二门28关闭,将外二门27打开。将内三门25打开,将外三门24关闭。将内四门21关闭,将外四门20打开。将内五门18打开,将外五门17关闭。此时,集风室9的热风同时进入第一风道41,也进入第三风道38,还进入第五风道33。进入第一风道41的热风进入上风口42后,向下流动与湿物料22进行热交换载湿降水后,绕进第一排角板管29的下口,从第一排角板管29的角状风口39进第二风道40,废气由从打开的外二门27,排出机外。也是此时,集风室9的热风,也能进入第三风道38,从第二排角板管26的角状风口37,进入第二排角板管26。热风从第二排角板管26的下口绕出后,一部分热风向上流动,与湿物料22进行热交换载湿降水后,进第一排角板管29的下口,也从第一排角板管29的角状风口39排进第二风道40,废气也从打开的外二门27排出机外。从第二排角板管26的下口,绕出的另一部分热风向下流动与湿物料热交换载湿降水后,绕进第三排角板管23的下口,从第三排角板管的角状风口34,排进第四风道36,废气从打开的外四门20排出机外。还是此时,集风室9的热风还进入了第五风道33,热风从第四排角板管19的角状风口32,进入第四排角板管19的下口,热风从第四排角板管19的下口绕出后,进入第三排角板管23的下口,从第三排角板管的角状风口34排进第四风道36,废气从打开的外四门20,排出机外。需要气流换方向时烘干后的干物料22,从出料门2排出机外。将内一门31关闭,将外一门30打开。将内二门28打开,将外二门27关闭。将内三门25关闭,将外三门24打开。将内四门21打开,将外四门20关闭。将内五门18关闭,将外五门17打开。此时集风室9的热风只能同时进入第二风道40,和第四风道36。经内二门28进入第二风道40的热风,从第一排角板管29的角状风口39进入第一排角板管29,热风绕出第一排角板管29的下口后,一部分向上流动,与湿物料22进行热交换载湿降水后,经过上风口42出来,进入第一风道41,废气从打开的外一门30排出机外。另一部分热风向下流动,与湿物料22热交换载湿降水后,进入第二排角板管26的下口,从角状风口37出来,进入第三风道38。废气从打开的外三门24,排出机外。集气室9的热风还同时经内四门21进入第四风道36。经角状风口34,进第三排角板管23的下口,一部分热风绕出向上流动与湿物料22进行热交换载湿降水后,进入第二排角板管26的下口,从角状风口37出来,排进第三风道38,从打开的外三门24排出机外。另一部分热风绕出后向下流动与湿物料22进行热交换载湿降水后,进入第四排角板管19的下口,从角状风口32出来,排进第五风道33,废气从打开的外五门17排出机外。权利要求1.一种中央立绞龙对称烘箱紧贴热风炉气流换向集成烘干机其特征是装有物料(22)的对称烘箱(15)的中央布置带喂料斗(1)的立式绞龙(6),联接减速器(3)和电机(4)。热风炉(7)紧贴对称烘箱(15)的一端。热风炉(7)的燃烧室(35)上方有竖烟管束换热器(11),换热风膛(14)的上端与离心风机(8)相联通。换热风膛(14)的下端通集风室(9),还通烘箱(15)。竖烟管束下端和排管火膛围墙(1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燃烧室(35)的上方和下方,竖烟管束换热器(11)的上端联通烟筒(10)。对称的烘箱(15)内有第一排角板管(29),有第二排角板管(26),有第三排角板管(23),有第四排角板管(19)。烘箱(15)上有进料门(2),下有出料门(16),对称烘箱(15)的中间有第一风道(41),有第二风道(40),有第三风道(38),有第四风道(36),有第五风道(33)。第一风道(41)有上风口(42),和内一门(31),还有外一门(30)。第二风道(40)有角状风口(39),和内二门(28),还有外二门(27)。第三风道(38)有角状风口(37),和内三门(25),还有外三门(24)。第四风道(36)有角状风口(34),和内四门(21),还有外四门(20)。第五风道(33)有角状风口(32),和内五门(18),还有外五门(17)。对称烘箱内的第一排角板管(2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9)。第二排角板管(26),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7)。第三排角板管(23),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4)。第四排角板管(1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2)。专利摘要一种中央立绞龙对称烘箱紧贴热风炉气流换向集成烘干机、属农副产品烘干
中央立绞龙(6)布置在对称的烘箱(15)夹置的风道内。热风炉(7)的燃烧室(35)上方有竖烟管式换热器(11)。下方有排管火膛围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立绞龙对称烘箱紧贴热风炉气流换向集成烘干机其特征是:装有物料(22)的对称烘箱(15)的中央布置带喂料斗(1)的立式绞龙(6),联接减速器(3)和电机(4)。热风炉(7)紧贴对称烘箱(15)的一端。热风炉(7)的燃烧室(35)上方有竖烟管束换热器(11),换热风膛(14)的上端与离心风机(8)相联通。换热风膛(14)的下端通集风室(9),还通烘箱(15)。竖烟管束下端和排管火膛围墙(1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燃烧室(35)的上方和下方,竖烟管束换热器(11)的上端联通烟筒(10)。对称的烘箱(15)内有第一排角板管(29),有第二排角板管(26),有第三排角板管(23),有第四排角板管(19)。烘箱(15)上有进料门(2),下有出料门(16),对称烘箱(15)的中间有第一风道(41),有第二风道(40) ,有第三风道(38),有第四风道(36),有第五风道(33)。第一风道(41)有上风口(42),和内一门(31),还有外一门(30)。第二风道(40)有角状风口(39),和内二门(28),还有外二门(27)。第三风道(38)有角 状风口(37),和内三门(25),还有外三门(24)。第四风道(36)有角状风口(34),和内四门(21),还有外四门(20)。第五风道(33)有角状风口(32),和内五门(18),还有外五门(17)。对称烘箱内的第一排角板管( 2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9)。第二排角板管(26),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7)。第三排角板管(23),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4)。第四排角板管(19),水平固定并联接角状风口(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刘恋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强刘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