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国专利>正文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25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属于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厚壁透明塑料件容易出现流痕等注塑成型缺陷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外界塑料熔体且呈圆管状的流道以及用于连通流道与模腔的浇口,所述浇口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扰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与浇口之间通过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上流动且呈扁管状的缓冲管连通,所述浇口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下流动且呈扁管状,所述扰流柱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扰流柱沿浇口宽度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浇注系统的管道结构和扰流柱布置方式,有效防止厚壁透明塑料件出现流痕。

Gating system of self disturbing flow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的作用是将塑料熔体输送至模腔中,一般包括用于连接外界塑料熔体的流道和用于连通流道与模腔的浇口。然而,由于浇口内的塑料熔体流入模腔时会对成型产品造成过大冲击或者浇口内的塑料熔体温度不均匀等原因,成型产品的外壁极易出现较为明显的流痕,影响产品质量和合格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605735U)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模具进胶口,其进胶口腔体内多个扰流凸起,可缓解塑料熔体对产品表面的冲击。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791460A)公开了一种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将扰流柱设置在浇口宽度方向的中部,使浇口内两侧的塑料熔体与中部的塑料熔体充分混流,提高进入模腔内的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然而,这两种结构只适用于制备薄壁透明塑料件(其壁厚一般小于等于3mm),均不能有效提高进入模腔时的塑料熔体温度,当模腔容积增大时,流入模腔内的塑料熔体容易冷却,使得成型产品出现流痕,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厚壁透明塑料件(其壁厚一般在8mm以上)的流痕问题。现有制备厚壁透明塑料件的模具中,通常采用在流道或浇口上增设加热装置或采用定向到流道或浇口的超声波发射等方式提高进入模腔时的塑料熔体温度。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6994766A)公开的一种深腔厚壁塑料件微发泡注塑模具,在主浇口套和分浇口套外壁上分别设置加热线圈;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1934577A)公开的一种制造厚壁塑料部件特别是光学部件的方法及设备,通过加热装置或超声波发射在浇道区域中引入能量。然而,加热装置或超声波的引入,不仅费用高,而且占用模具空间,不利于模具内空间布置,还有可能与模具内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影响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进入模腔时的塑料熔体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外界塑料熔体且呈圆管状的流道以及用于连通流道与模腔的浇口,所述浇口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扰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与浇口之间通过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上流动且呈扁管状的缓冲管连通,所述浇口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下流动且呈扁管状,所述扰流柱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扰流柱沿浇口宽度方向设置。本专利的工作原理为:塑料熔体依次经流道、缓冲管、浇口流入模腔,缓冲管引导塑料熔体向上流动,显著降低塑料熔体的流速,有效缓冲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缓冲管与浇口均呈扁管状,相比于圆管状的流道,可有效促进管道中部塑料熔体和管壁处塑料熔体的混合,从而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每排扰流柱沿浇口宽度方向排列,使得每排扰流柱所在的浇口截面面积显著减小,增大塑料熔体对扰流柱的冲击力,同时,浇口引导塑料熔体从上向下流动,提高塑料熔体撞击扰流柱前的流速,同样增大塑料熔体对扰流柱的冲击力,从而有效增大浇口内塑料熔体的剪切生热,提高进入型腔时的塑料熔体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引入加热装置或超声波的结构,本专利通过改进浇注系统的管道结构和扰流柱布置方式,解决厚壁透明塑料件的流痕问题,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可避免模具各部件发生干涉,保障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扰流柱排列成两排,分别为前排扰流柱和后排扰流柱,所述前排扰流柱与后排扰流柱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错位设置。有利于增大扰流柱的扰流效果,提高进入模腔时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使任意两个扰流柱之间在浇口宽度方向上均存在一定间距,便于进入浇口内的塑料熔体向下直接冲击到每一个扰流柱上,有利于提高塑料熔体冲击扰流柱时产生的剪切生热效果,从而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优选地,所述后排扰流柱的数量大于前排扰流柱的数量,后排扰流柱更靠近浇口与模腔的连通处,将更多扰流柱设置在后排,有利于塑料熔体冲击扰流柱剪切生热后快速进入模腔,减少塑料熔体进入模腔前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进入模腔时的塑料熔体温度。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前排扰流柱的数量为一根,所述后排扰流柱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前排扰流柱位于浇口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后排扰流柱对称设置于前排扰流柱的两侧。即扰流柱设置在浇口的中后端,有利于提高塑料熔体对扰流柱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同时,进入浇口内的塑料熔体先经前排的一个扰流柱从中间进行分割成两股,两股塑料熔料再分别经后排的扰流柱再次进行分割,使浇口两侧的塑料熔体和浇口中部的塑料熔体相互混合,提高进入模腔时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扰流柱均呈棱柱状,且每一所述扰流柱的一个棱边均正对浇口与缓冲管的连通处。塑料熔体撞击到扰流柱的凸棱上,易于被切割分流,有利于提高进入模腔时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同时可防止塑料熔体在切割处形成回旋,保障塑料熔体快速稳定流动,确保注塑效率。并且,可有效增大扰流柱与塑料熔体的冲撞面积,提高塑料熔体的剪切效果,从而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扰流柱的上端面均与浇口的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扰流柱的下端面均与浇口的下表面平齐设置,即扰流柱上下贯穿浇口设置,进一步增大扰流柱与塑料熔体的冲撞面积,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和温度均匀性。优选地,所述扰流柱的中心分别位于浇口宽边的三条四等分线上,即浇口内的三根扰流柱的中心依次位于浇口宽边的三条四等分线上,进一步提高塑料熔体的均匀性。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浇口呈直角梯形体状,所述浇口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所述浇口的上表面为斜面,且所述浇口上表面与缓冲管相连的一端高于与模腔相连的一端。使浇口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截面积从其前端(即浇口与缓冲管连接的一端)朝其后端(即浇口与模腔连接的一端)逐渐减小,可保障浇口内塑料熔体的流速,有利于提高塑料熔体的剪切生热,确保注塑效率。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缓冲管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管。即缓冲管的上端与浇口相连,缓冲管的下端与流道相连,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竖直上升至浇口内,优化缓冲管的缓流效果,从而显著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同时,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缓冲管截面形状与浇口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便于缓冲管和浇口在连接处的形状相适配,保障塑料熔体的流速。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流道与缓冲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呈扁管状且其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连接管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管的截面积从与流道连接的一端向与缓冲管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连接管的设置,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依次流经连接管、缓冲管、浇口再进入模腔,连接管呈扁管状,可提高流入缓冲管时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连接管截面积从其前端(即与流道连接的一端)朝其后端(与缓冲管一端)逐渐增大,可防止从圆管状的流道流入连接管内的塑料熔体的流速增大,有利于减小流入缓冲管时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从而有助于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连接管的截面形状为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外界塑料熔体且呈圆管状的流道(1)以及用于连通流道(1)与模腔(7)的浇口(2),所述浇口(2)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扰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与浇口(2)之间通过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上流动且呈扁管状的缓冲管(4)连通,所述浇口(2)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下流动且呈扁管状,所述扰流柱(3)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扰流柱(3)沿浇口(2)宽度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外界塑料熔体且呈圆管状的流道(1)以及用于连通流道(1)与模腔(7)的浇口(2),所述浇口(2)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扰流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与浇口(2)之间通过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上流动且呈扁管状的缓冲管(4)连通,所述浇口(2)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下流动且呈扁管状,所述扰流柱(3)排列成至少一排,每排扰流柱(3)沿浇口(2)宽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3)排列成两排,分别为前排扰流柱(31)和后排扰流柱(32),所述前排扰流柱(31)与后排扰流柱(32)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扰流柱(31)的数量为一根,所述后排扰流柱(32)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前排扰流柱(31)位于浇口(2)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后排扰流柱(32)对称设置于前排扰流柱(3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3)均呈棱柱状,且每一所述扰流柱(3)的一个棱边正对浇口(2)与缓冲管(4)的连通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国虞伟炳谌胤铨姚震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国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