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71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组装而成的流道,上模板上开有主流道,主流道上安装有分流块,下模板上设置有副流道,副流道正对应主流道,主流道与副流道构成流道,副流道两侧均设置有分支流道,副流道下方位置设置有加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更加方便浇注液方便从上模板流入到下模板的流道中,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也便于下模板中加热组件的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器械,对于各类型产品,往往都需要借助模具来实现成型。现有的模具通常是由上模与下模构成,下模内一般会设置流道,上模设置注流孔,通过注流孔将热流体加入到流道内,进而流到成型腔中。现有的流道结构,在加入热流体时,热流体往往会形成直接的冲击,而且有时会往同一方向流动,造成热流体的流动压力较大,而且热流体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导致产品的成型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在2017年10月31日授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8463U,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具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以及通过上模板和下模板组装而成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开设于下模板上端面的主流道以及设置于主流道两侧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底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凸部,所述圆弧凸部底部设置有一个空心腔,该空心腔内设置有加热组件。虽然此结构能够实现在浇注时加热,不会出现溶液冷却而降低流速的情况,但是对于此种浇注液不能够很好进入到下模板上的流道中,从而无法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下模板上的加热组件也不好安装与拆卸,从而加大了人们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更加方便浇注液方便从上模板流入到下模板的流道中,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也便于下模板中加热组件的安装与拆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组装而成的流道,上模板上开有主流道,主流道上安装有分流块,下模板上设置有副流道,副流道正对应主流道,主流道与副流道构成流道,副流道两侧均设置有分支流道,副流道下方位置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分流块具有芯体和芯体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芯体上端面高于上模板上端面,其芯体卡在上模板的主流道中,分流孔侧边为台阶面弧形状,具体的一级台阶面弧形状,从分流孔下来的流体经分流块分流后流到副流道内,其其芯体卡在上模板的主流道中,实现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操作效率。所述副流道垂直于水平面的截面呈“W”型,其两侧为弧形面。所述下模板上对应加热件设置有半圆形加热槽,半圆形加热槽下部设置有凹槽,与之对应地,加热件下部设置有卡柱,更加方便加热件的拆卸与安装。所述加热件为半圆形加热丝,半圆形加热丝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并通过电源供电加热。所述上模板外侧设置上定位柱,上定位柱上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定位柱,下定位柱上设置有下定位孔,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中插接有螺栓,其能够快速实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对准,从而快速安装,也便于连接更加紧密,也便于人们的拆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流道上安装有分流块,分流块的两个分流侧边为台阶面弧形状,通过将分流侧边设成台阶面弧形状,从而起到了定向分流的作用,而且对热流体的注流压力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小了热流体的流动压力,使得热流体进料更加均匀,减少产品跑披锋,提升产品的成型质量;所述分流块具有芯体和芯体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芯体上端面高于上模板上端面,其只用将分流块安装在主流道中,其通过芯体上端面高于上模板上端面,从而形成自动卡合在主流道中,方便人们的安装与拆卸;所述上模板外侧设置上定位柱,上定位柱上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定位柱,下定位柱上设置有下定位孔,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中插接有螺栓,其能够快速实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对准,从而快速安装,也便于连接更加紧密,也便于人们的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如图所示,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和下模板2组装而成的流道,上模板1上开有主流道11,主流道11上安装有分流块12,所述分流块12具有芯体121和芯体121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122,芯体121上端面高于上模板1上端面,其芯体121卡在上模板1的主流道11中,分流孔122侧边为台阶面弧形状,具体的一级台阶面弧形状,从分流孔122下来的流体经分流块分流后流到副流道21内,其其芯体121卡在上模板1的主流道11中,实现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操作效率,下模板2上设置有副流道21,所述副流道21垂直于水平面的截面呈“W”型,其两侧为弧形面,副流道21正对应主流道11,主流道11与副流道21构成流道,副流道21两侧均设置有分支流道211,副流道21下方位置设置有加热件22,所述下模板2上对应加热件22设置有半圆形加热槽,半圆形加热槽下部设置有凹槽,与之对应地,加热件22下部设置有卡柱,更加方便加热件22的拆卸与安装,所述加热件22为半圆形加热丝,半圆形加热丝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并通过电源供电加热。进一步说,所述上模板1外侧设置上定位柱13,上定位柱13上设置有上定位孔,所述下模板2上设置有下定位柱23,下定位柱23上设置有下定位孔,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中插接有螺栓3,其能够快速实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对准,从而快速安装,也便于连接更加紧密,也便于人们的拆卸。本技术先将上模板1和下模板2安装在一起,其通过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中插接有螺栓3,其能够快速实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对准,从而快速安装(也便于人们的拆卸),然后在主流道11上安装有分流块12,在使用时流体从分流孔122下来的流体经分流块分流后流到副流道21内,分流块12的两个分流侧边为台阶面弧形状,通过将分流侧边设成台阶面弧形状,从而起到了定向分流的作用,而且对流体的注流压力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小了流体的流动压力,使得流体进料更加均匀,减少产品跑披锋,提升产品的成型质量,当流体从主流道12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和下模板(2)组装而成的流道,其特征在于:上模板(1)上开有主流道(11),主流道(11)上安装有分流块(12),下模板(2)上设置有副流道(21),副流道(21)正对应主流道(11),主流道(11)与副流道(21)构成流道,副流道(21)两侧均设置有分支流道(211),副流道(21)下方位置设置有加热件(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和下模板(2)组装而成的流道,其特征在于:上模板(1)上开有主流道(11),主流道(11)上安装有分流块(12),下模板(2)上设置有副流道(21),副流道(21)正对应主流道(11),主流道(11)与副流道(21)构成流道,副流道(21)两侧均设置有分支流道(211),副流道(21)下方位置设置有加热件(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12)具有芯体(121)和芯体(121)上均匀分布的分流孔(122),芯体(121)上端面高于上模板(1)上端面,其芯体(121)卡在上模板(1)的主流道(11)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具的流道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升张中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万隆模塑成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