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的生产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13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子生产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包含有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毛坯成型设备、去毛刺机、软磨机、热处理设备、粗磨机、细磨设备、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清洗干燥装置、外观检测系统、尺寸检测系统、以及自动上油系统;外观检测系统通过输送板、移栽模组等输送滚子,使得滚子在各个工位分别进行R角、圆周面及端面的检测,滚子得到了全方位的检测;尺寸检测系统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滚子的外径;自动上油系统中滚子在滤油料带上传输,淋油装置对滚子进行淋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滚子的生产系统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了人工,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产品品质。

Roller produc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子的生产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滚子的生产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滚子属滚动体与钢球同是轴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轴承行业使用最多的滚动体,滚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轴承的品质和寿命。圆柱滚子主要用于圆柱滚子轴承,还可以将滚子组件直接用于机械中,该类滚子在尺寸上已标准化,可作为商品滚子供设计和用户选择。圆柱滚子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外观进行严格检测,包含外形尺寸、外部缺陷等,目前的检测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工作量大,存在效率低下,缺陷检出率低等问题;另外还要对滚子的尺寸进行检测,测量尺寸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人工测量时依靠肉眼观察、人工判断存在一定误差;以往滚子最后一道上油的工作由人工来完成,人工操作易导致上油不均匀,且工作效率低下;最后人工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节省人工成本,工作效率高,保证产品品质的滚子的生产系统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节省人工成本,工作效率高,保证产品品质的滚子的生产系统及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为:/n步骤1:毛坯成形;使用毛坯成型设备将金属材料成形成滚子;/n步骤2:去毛刺或环带;使用去毛刺机去掉成形滚子的毛刺/n步骤3:软磨滚动面;使用软磨机软磨滚子的滚动面;/n步骤4:软磨双端面;使用软磨机软磨滚子的两个端面;/n步骤5:热处理;使用热处理设备对滚子进行热处理;/n步骤6:前粗磨滚动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滚动面进行粗磨;/n步骤7:粗磨双端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两个端面进行粗磨;/n步骤8:后粗磨滚动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滚动面再次进行粗磨;/n步骤9:终磨双端面;使用细磨设备对滚子的两个端面进行细磨;/n步骤10:细、终磨滚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1:毛坯成形;使用毛坯成型设备将金属材料成形成滚子;
步骤2:去毛刺或环带;使用去毛刺机去掉成形滚子的毛刺
步骤3:软磨滚动面;使用软磨机软磨滚子的滚动面;
步骤4:软磨双端面;使用软磨机软磨滚子的两个端面;
步骤5:热处理;使用热处理设备对滚子进行热处理;
步骤6:前粗磨滚动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滚动面进行粗磨;
步骤7:粗磨双端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两个端面进行粗磨;
步骤8:后粗磨滚动面;使用粗磨机对滚子的滚动面再次进行粗磨;
步骤9:终磨双端面;使用细磨设备对滚子的两个端面进行细磨;
步骤10:细、终磨滚动面;使用细磨设备对滚子的滚动面进行细磨;
步骤11:超精加工滚动面;使用精密研磨抛光设备对滚子的滚动面进行超精加工;
步骤12:清洗、干燥;使用清洗和干燥装置对滚子进行清洗和干燥;
步骤13:外观检测;外观检测系统(1)对滚子的外观进行检测;
步骤14:尺寸检测;尺寸检测系统(2)对滚子的尺寸进行检测;
步骤15:涂油包装;自动上油系统(3)对滚子进行的涂油。


2.一种滚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毛坯成型设备、去毛刺机、软磨机、热处理设备、粗磨机、细磨设备、精密研磨抛光设备、清洗干燥装置、外观检测系统(1)、尺寸检测系统(2)、以及自动上油系统(3);
所述外观检测系统(1)包含有车间生产线(1.1)、以及设置于车间生产线(1.1)旁的检测平台(1.2);所述车间生产线(1.1)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来料传感器(1.7),车间生产线(1.1)的后端两侧设置有出料传感器(1.8);所述车间生产线(1.1)的前端还设置有线体截流机构(1.9),所述线体截流机构(1.9)位于来料传感器(1.7)的后方;所述检测平台(1.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工件移栽模组(1.3);所述检测平台(1.2)上、两个工件移栽模组(1.3)之间设置有输送板(1.10),所述输送板(1.10)底部的检测平台(1.2)沿输送板(1.1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大于输送板(1.10)的长度,输送板(1.10)在凹槽中前后移动,输送板(1.10)在凹槽中顶升和下降;所述凹槽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过渡支撑座(1.12);所述输送板(1.10)上端设置有四个滚子座(1.11),所述滚子座(1.11)包含有两个凸块(1.11.1),凸块(1.11.1)的高度高于输送板(1.10)的上端面,两个凸块(1.11.1)的相对面为斜面,两个斜面与输送板(1.10)的上端面形成凹面(1.11.2),所述凹面(1.11.2)与滚子的圆周面相匹配,滚子的圆周面嵌入凹面(1.11.2)中;所述四个滚子座(1.11)中两两相邻的滚子座(1.11)之间,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R角视觉检测工位(1.4)、R角视觉检测工位(1.4)、圆周面视觉检测工位(1.5);两个R角视觉检测工位(1.4)的上方均设置有带工业变焦镜头的工业线阵相机,两个工业线阵相机的工业变焦镜头分别位于滚子两头的上方,圆周面视觉检测工位(1.5)的上方设置有带工业镜头的工业线阵相机;所述R角视觉检测工位(1.4)和圆周面视觉检测工位(1.5)上均设置有两对相对放置的转动辊组,两对转动辊组分别位于输送板(1.10)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辊组包含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由电机驱动旋转的转动辊(1.13),所述转动辊(1.13)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板(1.10)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的转动辊组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滚子座(1.11)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检测平台(1.2)后端的工件移栽模组(1.3)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端面检测工位(1.6),所述端面检测工位(1.6)的上方设置有带工业镜头的工业面阵相机;所述检测平台(1.2)的后侧与车间生产线(1.1)之间设置有NG品缓存区(1.14);
所述车间生产线(1.1)上合格的滚子通过向下倾斜的下料轨道(4)输送至尺寸检测系统(2)上;
所述尺寸检测系统(2)包含有设置于工作台中部位置的输送带(2.1),下料轨道(4)的后方设置有高度高于滚子的导轨(2.11),导轨(2.11)位于输送带(2.1)的右侧,所述导轨(2.11)通过支撑件支撑于工作台上,导轨(2.11)的右端下部滑动设置有L形的推板(2.12);所述输送带(2.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长度方向与输送带(2.1)垂直的挡条(2.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理淳陶昱刘向军蔡晨良吴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精成数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