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10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包括连杆体型腔、连杆盖型腔、压室、主流道和连通主流道和连杆体型腔的分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型腔和连杆盖型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流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分流道长度相等;四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连杆体型腔和每个连杆盖型腔连通,另一端与主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压室连通。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效率低、产品占比低、良品率低的现状,节约资源,降低烧损、提高资源利用率。

Runner structure of die casting die for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杆压铸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连杆铸造目前均采用压射铸造、重力铸造、锻压铸造等方式进行铸造,其中压射铸造由于采用的流道结构原因,其压射速度均为低速压射,生产效率低,良品率低,能耗高,烧损高,且产品易出现气孔、砂孔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的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包括连杆体型腔、连杆盖型腔、压室、主流道和连通主流道和连杆体型腔的分流道,所述连杆体型腔和连杆盖型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流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分流道长度相等;四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连杆体型腔和每个连杆盖型腔连通,另一端与主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压室连通。进一步限定,所述主流道与压室的连通点位于压室顶面和底面的距离比不大于4:6。进一步限定,四个所述分流道分为两两一组,且两组分流道于主流道中线对称设置;每组分流道中一个分流道横向水平设置,且与其中一个连杆体型腔中部连通,另一个分流道竖直设置,且与其中一个连杆盖型腔底部连通。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体型腔和连杆盖型腔上均连通有排气道。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气道上开设有集渣包。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1、实现了连杆杆体、连杆盖同时铸造的可能性。2、从压室到产品最终填充产品的内浇口的距离均为一致;由此保证产品的品质,亦可达到同时填充的目得;气体可均匀的由排气道排除,排气道应设置在距离产品进胶口最远端位置。3、其次,一般压铸的压室填充率均为60%一下,本技术方案中,在位于压室直径60%的水平位置设置主流道,依此保证在最高充填率的情况下也可满足整模产品同时充填。4、在实际生产中,慢压射铸造及其他铸造方式的速度为0.4m/s,此技术方案采用高压铸造方式可达到3m/s。5、在实际生产中,普通铸造的效率为每8小时300-400模次,此高压铸造可达到700-800模次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效率低、产品占比低、良品率低的现状,节约资源,降低烧损、提高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连杆体型腔1、连杆盖型腔2、压室3、主流道4、分流道5、排气道6、集渣包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所示,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包括连杆体型腔1、连杆盖型腔2、压室3、主流道4和连通主流道4和连杆体型腔1的分流道5,所述连杆体型腔1和连杆盖型腔2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流道5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分流道5长度相等;四个所述分流道5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连杆体型腔1和每个连杆盖型腔2连通,另一端与主流道4连通,所述主流道4与压室3连通。优选的,所述主流道4与压室3的连通点位于压室3顶面和底面的距离比不大于4:6。优选的,,四个所述分流道5分为两两一组,且两组分流道5于主流道4中线对称设置;每组分流道5中一个分流道5横向水平设置,且与其中一个连杆体型腔1中部连通,另一个分流道5竖直设置,且与其中一个连杆盖型腔2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连杆体型腔1和连杆盖型腔2上均连通有排气道6。优选的,所述排气道6上开设有集渣包7。本技术方案:1、实现了连杆杆体、连杆盖同时铸造的可能性。2、从压室到产品最终填充产品的内浇口的距离均为一致;由此保证产品的品质,亦可达到同时填充的目得;气体可均匀的由排气道排除,排气道应设置在距离产品进胶口最远端位置。3、其次,一般压铸的压室填充率均为60%一下,本技术方案中,在位于压室直径60%的水平位置设置主流道,依此保证在最高充填率的情况下也可满足整模产品同时充填。4、在实际生产中,慢压射铸造及其他铸造方式的速度为0.4m/s,此技术方案采用高压铸造方式可达到3m/s。5、在实际生产中,普通铸造的效率为每8小时300-400模次,此高压铸造可达到700-800模次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包括连杆体型腔、连杆盖型腔、压室、主流道和连通主流道和连杆体型腔的分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型腔和连杆盖型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流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分流道长度相等;/n四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连杆体型腔和每个连杆盖型腔连通,另一端与主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压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包括连杆体型腔、连杆盖型腔、压室、主流道和连通主流道和连杆体型腔的分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型腔和连杆盖型腔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分流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分流道长度相等;
四个所述分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连杆体型腔和每个连杆盖型腔连通,另一端与主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压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压铸模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与压室的连通点位于压室顶面和底面的距离比不大于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环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