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盖组件、外壳及二次电池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外壳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在广泛推广,但是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少,电池包成本高,电池包的可靠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上述的问题,对电动车的核心零件二次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二次电池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等。目前,二次电池普遍采用的是方形硬壳结构,二次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外壳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以容纳电极组件及电解液,电极组件的电能通过顶盖组件的极柱从密闭空间内引出到密闭空间外。现有的顶盖组件中,顶盖板为金属板并且开设通孔,极柱分为基体部和延伸部。装配时,基体部位于顶盖板的下方(即壳体内部),基体部通过转接片与极耳连接,延伸部穿过通孔后利用卡簧或者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延伸部,通过此方式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二次电池安装完成以后,二次电池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使转接片(极耳连接部分)遭到机械破坏,从而可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第一通孔;/n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n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极柱的凸出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n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顶盖板之间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顶盖板隔开;/n其中,所述顶盖板的与所述限位件接触的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限位件的与所述顶盖板接触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凹凸配合以限制所述限位件以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为转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第一通孔;
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极柱的凸出所述顶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顶盖板之间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顶盖板隔开;
其中,所述顶盖板的与所述限位件接触的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限位件的与所述顶盖板接触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凹凸配合以限制所述限位件以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为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所述凸起凸设于所述顶盖板的所述第一配合面;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限位件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至少贯穿所述限位件的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凸起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定位通孔或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顶盖板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顶盖板的所述第一配合面;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设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凸起,所述凸起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件的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槽;
所述固定件为环状结构,所述固定件的内周与所述极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周向外边缘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内环和凸出环,所述第一内环与所述极柱固定连接,所述凸出环连接于所述第一内环的外周,所述凸出环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环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环形槽的槽底设置有卡设于所述缺口内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所述第二环和所述第四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环的两端,使所述第二环、所述第三环和所述第四环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婷婷,冯俊敏,张万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