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内的高压风机、与所述防护外壳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的进风管以及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的排风管,所述高压风机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所述排风管外接与除尘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通过高压风机的作用,将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外界的空气经进风管进入排风管从而经除尘设备进行降尘操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外界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设备相关
,具体为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通风系统中有排风和进风,排风是把废气或其它不需要的气体从室内抽出;进风是把外界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目的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中内空调系统有送风和回风。回风是把室内的空气抽出气,进气是把空气(外界的、室内抽出的或者是混合空气)经过加湿、加温或降温、除尘、杀菌等处理后送入室内。室外部分:通风系统只有风机、除尘等主要设备中央空调系统要有冷冻机、冷却塔、加温设备、组合空调系统等,较为复杂。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中的回风管路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回风管路进行除尘,进而降低了新风系统的工作精度,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新风系统的回风管路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中的回风管路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回风管路进行除尘,进而降低了新风系统的工作精度,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新风系统的回风管路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防护外壳内的高压风机、与防护外壳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的进风管以及与进风管相连通的排风管,高压风机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排风管外接与除尘设备,进而便于通过高压风机的作用,将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外界的空气经进风管进入排风管从而经除尘设备进行降尘操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对外界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防护外壳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道与进风管固定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外界空气进行引流的质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相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从而便于通过密封圈有效的增加了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相连接的气密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本技术的工作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进风管和排风管呈涡流状设置,且进风管和排风管相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有效的避免了回流,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本技术的工作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外壳外周均匀的设置有散热翅片以及设置在防护外壳下端中部位置的固定底座,散热翅片与防护外壳固定连接,且散热翅片设置为三角形、长方形或者半圆形其中的一种,进而便于通过散热翅片实时的对防护外壳进行散热,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高压风机的工作精度,固定底座与防护外壳固定连接,且固定底座通过固定螺栓与安装面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固定底座将防护外壳与安装面相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高压风机的工作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另外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外壳远离与第一连接管道相连接一端的防护罩,防护罩通过卡合结构与防护外壳相连接,且防护罩设置为栅格结构,进而便于通过防护罩对高压风机进行检修,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高压风机的工作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内的高压风机、与所述防护外壳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的进风管以及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的排风管,所述高压风机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所述排风管外接与除尘设备,进而便于通过高压风机的作用,将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外界的空气经进风管进入排风管从而经除尘设备进行降尘操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对外界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中的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外壳、10-散热翅片、2-高压风机、3-防护罩、4-固定底座、51-第一连接管道、52-第二连接管道、61-进风管、62-排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防护外壳1内的高压风机2、与防护外壳1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51、与第一连接管道51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52、与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通的进风管61以及与进风管61相连通的排风管62,高压风机2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排风管62外接与除尘设备,进而便于通过高压风机2的作用,将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内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便于外界的空气经进风管61进入排风管62从而经除尘设备进行降尘操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对外界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请参照图1和图3,第一连接管道51的一端与防护外壳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道52与进风管61固定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外界空气进行引流的质量;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从而便于通过密封圈有效的增加了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接的气密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本技术的工作精度;请参照图2和图3,进风管61和排风管62呈涡流状设置,且进风管61和排风管62相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有效的避免了回流,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本技术的工作精度。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1)内的高压风机(2)、与所述防护外壳(1)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5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1)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5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通的进风管(61)以及与所述进风管(61)相连通的排风管(62),所述高压风机(2)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所述排风管(62)外接与除尘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1)内的高压风机(2)、与所述防护外壳(1)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道(5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1)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道(5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通的进风管(61)以及与所述进风管(61)相连通的排风管(62),所述高压风机(2)通过电源导线外接于供电设备,所述排风管(62)外接与除尘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1)的一端与防护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52)与进风管(6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机构的回风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道(51)和第二连接管道(52)相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旺能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