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805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包括下扶手支架以及带有操作面板的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述下扶手支架内设有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述下扶手支架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的外周,所述下扶手支架的顶部铰接有上扶手支架,所述上扶手支架上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由于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设在下扶手支架内,因此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遭到撞击时,部分撞击力直接作用在所述下扶手支架上,减弱了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承受的撞击力,除此之外,由于上扶手支架能够带动操作面板向下转动,因此所述操作面板能够平放在所述下扶手支架内,节省了运输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所述操作面板遭到撞击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汽修车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
本技术涉及汽保领域,特别涉及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是一种对汽车变速箱油进行清洗以及交换的设备,该设备能够将旧油回收并进行计量,同时将同样重量的新油与清洗液换油的混合物高压加注到汽车变速箱内。现有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其外壳一般为金属外壳或者塑料外壳,由于汽修车间内人车流动频繁,当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不慎被撞击导致外壳凹陷后,其内部的元件容易遭到损坏,严重时会使得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无法继续使用。除此之外,由于现有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的操作面板凸出于设备本身,因此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其包装内的操作面板容易遭到撞击,从而导致操作面板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该设备在货物运输或者实际使用中具有良好的防撞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包括下扶手支架以及带有操作面板的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述下扶手支架内设有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述下扶手支架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的外周,所述下扶手支架的顶部铰接有上扶手支架,所述上扶手支架上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所述下扶手支架上固定设有带有限位通槽的限位块,所述上扶手支架上固定设有带有开口槽的转动块,所述开口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宽度,所述开口槽上分别设有铰接通孔以及固定通孔,所述铰接通孔内设有导向螺钉,所述固定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转动块与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通槽与导向螺钉的配合进行铰接,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固定通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限位通槽的长度,所述转动块与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通槽与导向螺钉、固定螺栓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下扶手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车轮。另外,两个所述车轮均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的后侧位置上。进一步,所述下扶手支架的底部设有两个刹车万向轮。另外,两个所述刹车万向轮均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的前侧位置上。进一步,所述下扶手支架和所述上扶手支架均由多个管材焊接而成。进一步,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的顶面设有顶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设在下扶手支架内,因此当本技术遭到撞击时,部分撞击力直接作用在所述下扶手支架上,减弱了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所承受的撞击力,除此之外,由于上扶手支架能够带动操作面板向下转动,因此所述操作面板能够平放在所述下扶手支架内,节省了运输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所述操作面板遭到撞击的风险。本技术主要用于汽修车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在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在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在折叠时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扶手支架在折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扶手支架从折叠到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100-下扶手支架、200-上扶手支架、400-操作面板、300-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510-车轮、520-刹车万向轮、110-底面框架、120-侧面框架、121-扶手部、610-限位通槽、600-限位块、210-竖管、220-横管、710-开口槽、700-转动块、711-导向螺钉、712-固定螺栓、310-顶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则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则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包括下扶手支架100、上扶手支架200和带有操作面板400的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和所述上扶手支架200共同形成扶手支架,由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为现有技术,因此下文不再对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内设有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可放置或者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内,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外周,当本技术遭到撞击时,部分撞击力直接作用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上,减弱了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承受的撞击力。所述上扶手支架200上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400,所述上扶手支架200铰接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的顶部,使得所述操作面板400能够随所述上扶手支架200向下转动并平放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内,节省了运输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所述操作面板400遭到撞击的风险。为了方便本技术的移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车轮510,两个所述车轮510均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后侧位置上;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的底部设有两个刹车万向轮520,两个所述刹车万向轮520均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前侧位置上。用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两个车轮510来拉动本技术,还可以使用两个车轮510以及两个刹车万向滚轮来推动本技术,只要用户锁定两个所述刹车万向滚轮,本技术便能停留在原地。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由多个管材焊接而成,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底面框架110以及用于保护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两个侧面框架120,两个所述侧面框架120分别焊接在所述底面框架110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面框架120上均设有便于用户推动的扶手部121,两个所述侧面框架120的管材的开放端内均固定连接有带有限位通槽610的限位块600;所述上扶手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扶手支架(100)以及带有操作面板(400)的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内设有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外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的顶部铰接有上扶手支架(200),所述上扶手支架(200)上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4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上固定设有带有限位通槽(610)的限位块(600),所述上扶手支架(200)上固定设有带有开口槽(710)的转动块(700),所述开口槽(710)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块(600)的宽度,所述开口槽(710)上分别设有铰接通孔以及固定通孔,所述铰接通孔内设有导向螺钉(711),所述固定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712),所述转动块(700)与所述限位块(600)通过限位通槽(610)与导向螺钉(711)的配合进行铰接,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固定通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限位通槽(610)的长度,所述转动块(700)与所述限位块(600)通过限位通槽(610)与导向螺钉(711)、固定螺栓(712)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撞功能的自动变速箱换油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扶手支架(100)以及带有操作面板(400)的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内设有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位于所述自动换油清洗机本体(300)的外周,所述下扶手支架(100)的顶部铰接有上扶手支架(200),所述上扶手支架(200)上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400);所述下扶手支架(100)上固定设有带有限位通槽(610)的限位块(600),所述上扶手支架(200)上固定设有带有开口槽(710)的转动块(700),所述开口槽(710)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块(600)的宽度,所述开口槽(710)上分别设有铰接通孔以及固定通孔,所述铰接通孔内设有导向螺钉(711),所述固定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712),所述转动块(700)与所述限位块(600)通过限位通槽(610)与导向螺钉(711)的配合进行铰接,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固定通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限位通槽(610)的长度,所述转动块(700)与所述限位块(600)通过限位通槽(610)与导向螺钉(711)、固定螺栓(712)的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峰李仁国徐雁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盐步康士柏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