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1832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属于汽车换热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散热系统和乘员舱加热系统;电机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单元;乘员舱加热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散热单元和第一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热传导组件,热传导组件用于将散热单元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换热单元。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热管理系统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与现有技术中仅仅依靠室外和室内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散热单元的热量,将散热单元的热量也及时通过第一换热单元传递至第二换热单元,提高了传热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汽车换热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使用该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在冬季取暖时,常规的取暖方式多为直接换热的模式,即通过室外和室内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提供驾驶室的供暖。然而这种直接换热的方式传热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目前现有的直接通过室外和室内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存在传热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散热系统和乘员舱加热系统;所述电机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单元;所述乘员舱加热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热传导组件,所述热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以使得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为低温散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为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为室内换热器,所述热传导组件为至少一条翅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散热系统和乘员舱加热系统;/n所述电机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单元;/n所述乘员舱加热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n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热传导组件,所述热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以使得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散热系统和乘员舱加热系统;
所述电机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单元;
所述乘员舱加热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
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和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热传导组件,所述热传导组件用于将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以使得所述散热单元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为低温散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为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为室内换热器,所述热传导组件为至少一条翅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内设有多条换热扁管,所述低温散热器内设有多条散热扁管,所述翅片为多条,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相邻所述换热扁管和相邻所述散热扁管之间,用于对所述换热扁管和所述散热扁管进行热交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呈波浪形延展,所述翅片的高度、相邻所述换热扁管的间距及相邻所述散热扁管的间距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沙沙王恒牛荣平常瑞征李宗檀金鑫田宇星祖亮姚文天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