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58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其中,包括机器人本体、挑臂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挑臂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所述挑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的开口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搏击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
本技术涉机器人
,特别是一种用于擂台赛的小型搏击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些年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我国经常举办机器人大赛,该类大赛中的机器人擂台赛是一项集观赏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大赛,它将机械专业、电子电路专业、计算机专业结合在一起,对各高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机器人擂台赛上,学生设计的机器人需要在规则范围内自主进行互相搏击,以击倒对方者为胜者,但很多学生设计的用于擂台赛的机器人结构复杂并且笨重,搏击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结构简单,搏击能力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其中,包括机器人本体、挑臂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挑臂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所述挑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的开口向上。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弧形部的开口内设有锯齿。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转动中心为竖直线,所述第二驱动件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行走组件、动力组件和安装板;>所述行走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支撑组件。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前角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右前角处。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V形槽。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起撑杆;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起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起撑杆的另一端向后上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驱动件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起撑杆向下转动,以使机器人从后仰倒地姿势站起。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个底板和两个并列设置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行走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和连接板;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五驱动件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接线盒、安装在所述接线盒内的电路板;所述蓄电池被设置为用于给所述机器人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通过在机器人本体上设置第一驱动件和挑臂,由于所述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挑臂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即,挑臂能够绕其旋转中心线向上转动,从而能够将对手挑翻,进而达到增加机器人搏击能力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器人本体,2-挑臂,3-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5-第三驱动件,6-起撑杆,7-第一传感器,8-第二传感器;11-行走组件,12-动力组件,13-安装板,14-支撑组件;111-底板,112-行走机构;1121-第四驱动件,1122-第五驱动件,1123-连接板;121-蓄电池,122-接线盒;141-第一支撑杆,142-第二支撑杆,143-支撑块,144-V形槽;21-弧形部;211-锯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其中,包括机器人本体1、挑臂2和第一驱动件3。所述机器人用于机器人擂台赛。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所述挑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转动连接,所述挑臂2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3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2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为舵机、电机等,能够实现转动的部件,以便于能够使挑臂2实现上挑的动作,即,使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沿由下到上的方向转动,使用时,将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插入到对手机器人的下方,通过挑臂2由下向上转动来达到将对手机器人掀翻的目的。所述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设有弧形部21,具体地所述挑臂2可以为S形,且所述弧形部21的开口向上。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将挑臂2的弧形部21插入到对手机器人的下方,通过挑臂2由下向上的转动能够对对手机器人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力,从而使对手机器人摔倒。本技术结构简单,搏击能力强。具体地,所述挑臂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之间可以通过一U形板连接,挑臂2与该U形板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U形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转轴固定连接。通过第一驱动件3的转轴的转动来带动所述挑臂2的转动。请参照图1和图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弧形部21的开口内设有锯齿211。能够在弧形部21的开口内设置锯齿211,在利用挑臂2掀翻对手机器人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锯齿211刮住对手机器人上的板件边沿,更容易对对手机器人施加斜向上的力,更容易将对手机器人后仰摔倒进而失去行动能力。具体地,所述挑臂2为条形板件,且所述条形板件所在的面为竖直面。如此,能够使挑臂2在将对手机器人掀翻的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力。请参照图1和图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所述第二驱动件4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具体实施时,第二驱动件4为电机、舵机等能够实现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转动中心为竖直线,所述第二驱动件4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具体地,通过第二驱动件4能够实现挑臂2绕竖直线转动。通过第一驱动件3与第二驱动件4的同步控制,还能够使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实现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旋转、由右下方向右上方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挑臂(2)和第一驱动件(3);/n所述第一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所述挑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转动连接,所述挑臂(2)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3)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2)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n所述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设有弧形部(21),且所述弧形部(21)的开口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挑臂(2)和第一驱动件(3);
所述第一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所述挑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转动连接,所述挑臂(2)的旋转中心线位于水平面内;所述第一驱动件(3)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挑臂(2)绕其旋转中心线转动;
所述挑臂(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一端设有弧形部(21),且所述弧形部(21)的开口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21)的开口内设有锯齿(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所述第二驱动件(4)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
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转动中心为竖直线,所述第二驱动件(4)被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包括行走组件(11)、动力组件(12)和安装板(13);
所述行走组件(11)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连接,所述动力组件(1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3)的上表面;
所述安装板(13)上安装有支撑组件(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4)包括第一支撑杆(141)和第二支撑杆(142);
所述安装板(13)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41)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141)位于所述安装板(13)的左前角处;
所述第二支撑杆(142)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13)的下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磊张念鹏窦文浩刘海鹏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