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46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包括工件支座、定位件、压紧机构和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机构之间具有可容纳所述左右支承座的空间,其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将左右支承座压紧在定位件上,实现机械夹紧,在有效实现夹紧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夹持速率,提高加工效率,且能够避免人工夹持可能会导致工件局部受力不均衡造成损坏等问题;另外还设置有自动找平装置,其对称设计且具有弹性,能够在对左右支承座两侧进行固定的同时实现平衡调节,避免了传统夹具中单边固定导致夹持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自动找平,保证加工质量且减少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牵引鞍座是半挂汽车列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起着连接牵引车与半挂车的作用,而且其强度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半挂车列车的行驶安全性。一般的牵引鞍座总成,其包括鞍座本体和左右支承座。所述左右支承座左右对称,设置在鞍座本体底部,其包括支承座上面板、支承座下面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承座上面板和支承座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支承座用以支撑鞍座本体。在左右支承座的加工中常需要对其进行钻孔等操作,在现有的钻孔加工中为采用夹具对其进行手动夹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影响加工效率;同时所述夹具为采用单边定位,常会导致夹持不稳定,导致钻孔的位置及孔的尺寸不符合要求,影响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其通过夹紧机构,有效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夹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夹持速率以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夹持稳定性良好保证了后续加工质量。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其包括工件支座、定位件、压紧机构和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机构之间具有可容纳所述左右支承座的空间;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座体和自动找平装置,所述第一座体在其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自动找平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浮动销,所述浮动销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本技术所提供的左右支承座夹具,其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将待加工的工件压紧在工件支架的定位块上,实现对左右支承座的机械夹紧,在有效实现夹紧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夹持速率,提高加工效率,能够避免人工夹持可能会导致工件局部受力不均衡造成损坏等问题;另外还设置有自动找平装置,其对称设计且具有弹性,能够在对左右支承座两侧进行固定的同时实现平衡调节,避免了传统夹具中单边固定导致夹持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能够自动找平,保证加工质量且减少了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找平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浮动销对应的衬套和弹簧,所述衬套及弹簧套设于所述浮动销上,所述衬套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在远离弹簧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限位部;通过第一定位座、衬套以及弹簧的配合,实现所述浮动销的伸缩功能;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座体,其具有与所述左右支承座一侧形状相匹配的定位面,所述第二座体具有与所述左右支承座相匹配的定位面,有助于提高对左右支承座夹持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为可拆卸式连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定位面的定位块本体,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左右支承座,提高夹具件的产品适用性。进一步地,所述工件支座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于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下面板上,且位于两个加强筋之间。此设置充分利用了空间,使夹具的结构更紧凑,减少了夹具整体的占地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头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体、第一活塞杆和气缸叉头,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位于第一气缸体内,另一端与所述气缸叉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摆动臂、摇臂以及滑动座,压紧头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中部;工件支座上面板边缘外固定设置有嵌块,所述摆动臂一端与所述嵌块铰接,另一端于所述摇臂一端铰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工件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前,所述气缸叉头和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共同铰接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传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相配合,实现对左右支承座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头包括工作面和固定面,所述工作面由若干个凸块拼接形成;所述固定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中部。所述摆件与工件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块,其可增大表面摩擦系数,以避免夹持工件时发生打滑,加强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工件支座上还设置有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浮动座、第二浮动座、斜块、连动块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斜块位于第一浮动座和第二浮动座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连动块横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浮动销孔,所述浮动销固定插设于所述浮动销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工件支座上面板,且其驱动路径平行于所述工件支座的纵向中心线;所述斜块朝向第二浮动座一侧为斜面,所述斜块最宽处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浮动座和第二浮动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浮动座、所述连动块以及所述浮动销三者依次固定连接且相互连动。所述斜块的斜面具有一定的自锁角度,所述工件压紧于定位块后,所述斜块受气缸驱动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浮动座接触,对第二浮动座、连动块以及浮动销进行锁紧,避免工件发生旋转移动,影响加工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自锁装置还包括有拉杆座,所述拉杆座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斜块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保证斜块的平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动座和第二浮动座相对设置有滚动轮,所述第一浮动座的滚动轮与所述斜块一侧滚动接触,所述第二浮动座的滚动轮可与所述斜块的斜面滚动接触。滚动轮的设置有助于减少斜块和浮动座之间的滑动摩擦。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还包括有螺杆,所述定位件沿横向中心线开设有一螺孔,所述螺杆自远离压紧机构一侧穿设于所述螺孔。所述螺杆一端可与待加工的工件接触,以加强对工件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第一气缸防护盖、自锁装置防护盖以及弹簧防护盖,以对第一气缸、自锁装置以及弹簧进行防护。本技术所提供的左右支承座夹具,其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将待加工的左右支承座压紧在工件支座的定位件上,实现对工件的机械夹紧,以便于后续加工,在有效实现夹紧的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夹持速率,提高加工效率,能够避免人工夹持可能会导致局部受力不均衡造成损坏等问题;所述夹具还设置有自动找平结构,其通过至少两个浮动销以及套设于浮动销的弹簧的设置,通过其同时浮动,实现对左右支承座平衡的自动调节,避免了人手操作同时能够提高夹持精度,保证后续加工精确度;并进一步设置有自锁结构,通过气缸、斜块以及浮动座的配合,利用斜块的自锁结构,在对夹持后实现锁定以避免左右支承座发生左右移动,进一步提高夹持稳定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左右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左右支承座夹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左右支承座夹具俯视图;图4为所述工件支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定位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自动找平装置剖视图;图8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为所述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所述压紧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工件支座连接示意图;图11为所述自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述结构的俯视图;图13为第一气缸防护盖结构示意图;图14为自锁装置防护盖结构示意图;图15为弹簧防护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支座、定位件、压紧机构和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机构之间具有可容纳所述左右支承座的空间;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座体和自动找平装置,所述第一座体在其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自动找平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浮动销,所述浮动销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支承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支座、定位件、压紧机构和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机构之间具有可容纳所述左右支承座的空间;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座体和自动找平装置,所述第一座体在其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自动找平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浮动销,所述浮动销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支承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找平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浮动销对应的衬套和弹簧,所述衬套及弹簧套设于所述浮动销上,所述衬套固定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在远离弹簧一端内侧设置有弹簧限位部;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座体,其具有与所述左右支承座一侧形状相匹配的定位面,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左右支承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座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于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下面板上,且位于两个加强筋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右支承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头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体、第一活塞杆和气缸叉头,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位于第一气缸体内,另一端与所述气缸叉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摆动臂、摇臂以及滑动座,压紧头固定设置于所述摆动臂的中部;工件支座上面板边缘外固定设置有嵌块,所述摆动臂一端与所述嵌块铰接,另一端于所述摇臂一端铰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工件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前,所述气缸叉头和所述摇臂的另一端共同铰接于所述滑动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欧阳光照左勇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