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128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采用全新结构组合设计粉料收集系统,基于操控平台(4)高度提升设计、增设挡板(5),与操控平台(4)上粉料收集孔(7)内壁进行活动连接,并由挡板(5)下方、挡板(5)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夹角位置所设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提供压力反馈动力,同时结合粉料收集孔(7)内壁对挡板(5)的边缘,针对粉料收集孔(7)实现通断控制,即基于挡板(5)上表面堆积粉料的重力作用,实现粉料至粉料收集缸(3)的收集,有效避免了粉料的上扬,最大限度提升了3D打印的加工效率;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加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属于3D打印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3D打印行业越来越得到普及。由于金属3D打印过程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严格,且粉料比较昂贵,加工时会对多余粉料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但是现有3D打印设备内部多存在开放式集料端口,由于粉料本身自重和其他原因,易造成粉料上扬,不仅影响加工质量,而且不利于粉料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采用全新结构组合设计粉料收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粉料上扬,保证加工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其中,3D打印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密封箱体、以及设置于密封箱体内的电控铺粉装置,密封箱体内底面竖直下沉设置的成型缸、粉料缸、粉料收集缸,以及分别设置于成型缸、粉料缸内部的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连接、分别进行控制,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升降移动方向所在直线与其所设缸的开口所在面相垂直;还包括操控平台、挡板、第一压力回弹装置,其中,操控平台表面尺寸与密封箱体内底面尺寸相适应,操控平台固定设置于密封箱体内底面上;操控平台上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对应成型缸和粉料缸的位置,分别设置竖直贯穿操控平台上下面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与对应位置缸的口径相同,且各通孔分别与对应位置缸的顶部开口相对接,各缸中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分别在所设缸中、以及操控平台上对应通孔中竖直上下移动;操控平台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粉料收集孔,且粉料收集孔对应操控平台上表面的开口位置、与操控平台上表面分别对应成型缸、粉料缸的通孔位置三者共线,以及操控平台上表面对应成型缸的通孔位置位于三者的中间位置,粉料收集孔对应操控平台下表面的开口位置与粉料收集缸顶部敞开口位置相对接;电控铺粉装置设置于密封箱体内壁上,电控铺粉装置中的铺粉本体与操控平台上表面相平行、并保持预设间距间隙,控制模块与电控铺粉装置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控制铺粉本体水平移动,且铺粉本体移动路径所在直线、与操控平台上表面各孔位置所在直线相平行,以及铺粉本体所在直线与其移动路径相垂直,铺粉本体的移动区域覆盖操控平台上表面各孔的位置;挡板上的其中一边与粉料收集孔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挡板以其与粉料收集孔内壁相连边为轴进行转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设置于挡板下方、挡板与粉料收集孔内壁相连的夹角位置,挡板向下转动、对第一压力回弹装置施加压力,第一压力回弹装置受压产生反向弹力,且挡板向下转动过程中,挡板上表面与其所面向粉料收集孔内壁之间的开口、对接粉料收集缸的顶部敞开口;挡板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的反向弹力作用下、向上转动,且向上转动过程中,挡板上除与粉料收集孔内壁相连边外的其它各边与粉料收集孔内壁相接触,粉料收集孔内壁对挡板的向上转动进行限位,且挡板在该限位位置实现对粉料收集孔封堵;挡板转动过程中、其上的最高位置低于操控平台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L形杆和第二压力回弹装置,所述操控平台上粉料收集孔侧壁上、对应所述挡板相连位置设置水平姿态的凹槽,挡板上对应凹槽的下表面边缘位置上设置缺口;L形杆以其所在面为竖直姿态、置于凹槽中,L形杆其中一边上的两端之间任意一个位置固定,该位置定义为L形杆的转点位置,L形杆以转点位置为轴心、在竖直面内转动,L形杆上该边的外侧端部与挡板上的缺口相接触,第二压力回弹装置设置于L形杆顶点位置与凹槽内底面之间,凹槽内顶面上设置贯穿操控平台上表面的通孔,L形杆另一边的外侧端部向上突出该通孔,且操控平台上表面该通孔的位置位于铺粉本体的移动区域内;L形杆上突出操控平台上表面的端部、在铺粉本体移动与之接触的下压过程中,L形杆以转点位置为轴心、在竖直面内转动,其中,L形杆顶点位置向下转动,L形杆上与挡板上缺口相接触的端部向上转动,推动挡板向下转动;同时,L形杆顶点位置向下转动、对第二压力回弹装置施加压力,第二压力回弹装置受压产生反向弹力,在铺粉本体未对L形杆上突出操控平台上表面的端部施加下压操作时,L形杆顶点位置在第二压力回弹装置反向弹力下、向上转动,L形杆上与挡板上缺口相接触的端部向下转动、不对挡板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铺粉装置还包括转动电机、传动杆、安装座;其中,转动电机设置于密封箱体外壁上,转动电机的转动杆端部穿过其所设密封箱体外壁、进入密封箱体内部;传动杆的杆身上设置外螺纹,传动杆水平置于密封箱体内部,传动杆的其中一端固定对接转动电机的转动杆端部,且传动杆所在直线与转动电机转动杆所在直线相共线,传动杆的另一端活动对接密封箱体相应内壁上,控制模块与转动电机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传动杆随转动电机上转动杆的驱动而转动,安装座上设置贯穿其两侧的直线形通孔,通孔的内径与传动杆的外径相适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与传动杆上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安装座以其通孔套设于传动杆上的方式进行设置,安装座受到限位、不随传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则安装座随传动杆的转动、沿传动杆来回移动,铺粉本体与安装座相连接,铺粉本体随安装座的移动而水平移动。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设计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采用全新结构组合设计粉料收集系统,基于操控平台高度提升设计、增设挡板,与操控平台上粉料收集孔内壁进行活动连接,并由挡板下方、挡板与粉料收集孔内壁相连夹角位置所设第一压力回弹装置,提供压力反馈动力,同时结合粉料收集孔内壁对挡板的边缘,针对粉料收集孔实现通断控制,即基于挡板上表面堆积粉料的重力作用,实现粉料至粉料收集缸的收集,有效避免了粉料的上扬;并且进一步引入L形杆设计,结合第二压力回弹装置,基于电控铺粉装置中的铺粉本体的移动,实现对挡板操作的触发,连通粉料收集孔,进一步实现了粉料主动收集下落的操作,最大限度提升了3D打印的加工效率;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加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密封箱体,2.电控铺粉装置,3.粉料收集缸,4.操控平台,5.挡板,6.第一压力回弹装置,7.粉料收集孔,8.铺粉本体,9.L形杆,10.第二压力回弹装置,11.凹槽,12.转动电机,13.传动杆,14.安装座,15.粉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其中,3D打印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密封箱体1、以及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的电控铺粉装置2,密封箱体1内底面竖直下沉设置的成型缸、粉料缸、粉料收集缸3,以及分别设置于成型缸、粉料缸内部的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连接、分别进行控制,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升降移动方向所在直线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其中,3D打印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密封箱体(1)、以及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的电控铺粉装置(2),密封箱体(1)内底面竖直下沉设置的成型缸、粉料缸、粉料收集缸(3),以及分别设置于成型缸、粉料缸内部的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连接、分别进行控制,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升降移动方向所在直线与其所设缸的开口所在面相垂直;/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控平台(4)、挡板(5)、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其中,操控平台(4)表面尺寸与密封箱体(1)内底面尺寸相适应,操控平台(4)固定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底面上;操控平台(4)上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对应成型缸和粉料缸的位置,分别设置竖直贯穿操控平台(4)上下面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与对应位置缸的口径相同,且各通孔分别与对应位置缸的顶部开口相对接,各缸中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分别在所设缸中、以及操控平台(4)上对应通孔中竖直上下移动;/n操控平台(4)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粉料收集孔(7),且粉料收集孔(7)对应操控平台(4)上表面的开口位置、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分别对应成型缸、粉料缸的通孔位置三者共线,以及操控平台(4)上表面对应成型缸的通孔位置位于三者的中间位置,粉料收集孔(7)对应操控平台(4)下表面的开口位置与粉料收集缸(3)顶部敞开口位置相对接;/n电控铺粉装置(2)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壁上,电控铺粉装置(2)中的铺粉本体(8)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相平行、并保持预设间距间隙,控制模块与电控铺粉装置(2)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控制铺粉本体(8)水平移动,且铺粉本体(8)移动路径所在直线、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各孔位置所在直线相平行,以及铺粉本体(8)所在直线与其移动路径相垂直,铺粉本体(8)的移动区域覆盖操控平台(4)上表面各孔的位置;/n挡板(5)上的其中一边与粉料收集孔(7)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挡板(5)以其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边为轴进行转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设置于挡板(5)下方、挡板(5)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的夹角位置,挡板(5)向下转动、对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施加压力,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受压产生反向弹力,且挡板(5)向下转动过程中,挡板(5)上表面与其所面向粉料收集孔(7)内壁之间的开口、对接粉料收集缸(3)的顶部敞开口;挡板(5)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的反向弹力作用下、向上转动,且向上转动过程中,挡板(5)上除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边外的其它各边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接触,粉料收集孔(7)内壁对挡板(5)的向上转动进行限位,且挡板(5)在该限位位置实现对粉料收集孔(7)封堵;挡板(5)转动过程中、其上的最高位置低于操控平台(4)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3D打印系统的粉料收集装置,其中,3D打印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密封箱体(1)、以及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的电控铺粉装置(2),密封箱体(1)内底面竖直下沉设置的成型缸、粉料缸、粉料收集缸(3),以及分别设置于成型缸、粉料缸内部的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连接、分别进行控制,各个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升降移动方向所在直线与其所设缸的开口所在面相垂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控平台(4)、挡板(5)、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其中,操控平台(4)表面尺寸与密封箱体(1)内底面尺寸相适应,操控平台(4)固定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底面上;操控平台(4)上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对应成型缸和粉料缸的位置,分别设置竖直贯穿操控平台(4)上下面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与对应位置缸的口径相同,且各通孔分别与对应位置缸的顶部开口相对接,各缸中电控活塞式升降装置的平台分别在所设缸中、以及操控平台(4)上对应通孔中竖直上下移动;
操控平台(4)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粉料收集孔(7),且粉料收集孔(7)对应操控平台(4)上表面的开口位置、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分别对应成型缸、粉料缸的通孔位置三者共线,以及操控平台(4)上表面对应成型缸的通孔位置位于三者的中间位置,粉料收集孔(7)对应操控平台(4)下表面的开口位置与粉料收集缸(3)顶部敞开口位置相对接;
电控铺粉装置(2)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壁上,电控铺粉装置(2)中的铺粉本体(8)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相平行、并保持预设间距间隙,控制模块与电控铺粉装置(2)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控制铺粉本体(8)水平移动,且铺粉本体(8)移动路径所在直线、与操控平台(4)上表面各孔位置所在直线相平行,以及铺粉本体(8)所在直线与其移动路径相垂直,铺粉本体(8)的移动区域覆盖操控平台(4)上表面各孔的位置;
挡板(5)上的其中一边与粉料收集孔(7)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挡板(5)以其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边为轴进行转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设置于挡板(5)下方、挡板(5)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的夹角位置,挡板(5)向下转动、对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施加压力,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受压产生反向弹力,且挡板(5)向下转动过程中,挡板(5)上表面与其所面向粉料收集孔(7)内壁之间的开口、对接粉料收集缸(3)的顶部敞开口;挡板(5)在第一压力回弹装置(6)的反向弹力作用下、向上转动,且向上转动过程中,挡板(5)上除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连边外的其它各边与粉料收集孔(7)内壁相接触,粉料收集孔(7)内壁对挡板(5)的向上转动进行限位,且挡板(5)在该限位位置实现对粉料收集孔(7)封堵;挡板(5)转动过程中、其上的最高位置低于操控平台(4)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宗军王林卢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精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