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28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包括骨架绕线头、打直角整形装置、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和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能在一台设备上且操作一次就可满足骨架绕线始端分别在压直角胶片两侧进行两种打直角整形的需求,且其进行两种打直角整形操作无需分两台机器便能完成和无需人工参与操作,其不但解决了传统是采用人手操作的方式来对变压器进行绕线具有工作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企业的劳务成本高的问题,其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对变压器进行直角绕线的设备需要分开由二台机构才能完成操作,且其无法打出两次不一样直角产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
技术介绍
行业里的变压器绕线产品,其绕线起脚打直角一直都是采用人手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人手操作的方式具有工作效率低、工人的劳务成本高和绕线直角整形效果差的不足。后来,市面上研发了一些能对变压器进行绕线的设备,但每个变压器的始端在进行两次打直角操作需要分由两台机器才能完成或需要分两次才能打出两次一样直角的产品,但其不能打出二次不一样直角的产品,导致其需要浪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打直角整形操作,其的打直角整形工艺比较复杂和繁琐,购机成本高,不便于企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和不便于企业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其实现能在一台设备上且操作一次就能满足绕线分别在压直角胶片两侧进行不同的两种打直角整形的需求,且其进行两种打直角整形操作无需分两台机器便能完成,其降低了购机成本和节约了需要分开操作的时间,使其具有工作效率高、打直角整形效果好和成本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包括骨架前后移送电机,骨架前后移送电机的前侧设置有绕线头安装架,绕线头安装架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骨架绕线头,每个骨架绕线头的前侧设置有骨架,每个骨架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整形装置,打直角整形装置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的前侧竖向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于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作为优选,所述打直角整形装置包括弹簧钢片,弹簧钢片的一侧设置有起线直角转轴,弹簧钢片的另一侧设置有压直角胶片。起线直角转轴是指用于对骨架的绕线进行起脚打直角的转轴。作为优选,所述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打直角支架,每个打直角支架与绕线头安装架连接设置有骨架前后移送滑杆组件。作为优选,所述打直角整形装置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打直角整形装置为并行分布。作为优选,起线直角转轴与弹簧钢片的连接处形成的角度设置为90度,弹簧钢片与压直角胶片的连接处形成的角度设置为90度,此角度的设计使其实现能对产品进行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运动。作为优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设置有左右对称分布的二条Z向滑轨,二条Z向滑轨之间设置有Z向丝杆,Z向丝杆的一端与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连接,Z向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后与压直角胶片连接,使压直角胶片通过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并在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的驱动下能进行上下移动,压直角胶片通过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并在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的驱动下又能进行左右移动。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设置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二条X向滑轨,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于前后对称分布的二条X向滑轨的上面滑动,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与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连接有X向丝杆。每个骨架前后移送滑杆组件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二条滑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包括骨架前后移送电机、绕线头安装架、骨架绕线头、骨架、打直角整形装置、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打直角支架和骨架前后移送滑杆组件,所述打直角整形装置包括弹簧钢片、起线直角转轴和压直角胶片。本专利技术的骨架前后移送电机启动时能推动绕线头安装架沿骨架前后移送滑杆组件向前移动,使骨架和骨架绕线头能共同随绕线头安装架的前移而向前移送至绕线的位置或绕线工位;当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启动并向上移动时能驱动压直角胶片随之而向上移动,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启动时能驱动压直角胶片进行左右移动,压直角胶片在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和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的共同配合驱动下能精确地卡到骨架的前端内,以完成将压直角胶片定位到骨架上的操作;由于压直角胶片的一侧设置有绕线导针,骨架内设置有骨架线槽,当绕线导针缠脚后,铜线能经压直角胶片的边上引导到骨架线槽内,当骨架绕线头在与之连接的绕线电机的驱动下以90度旋转的轨迹进行转动时,转动的骨架绕线头能带动骨架自动进行绕线并实现了绕线起脚打直角的操作;由于起线直角转轴在与之连接的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能进行旋转运动,当起线直角转轴进行旋转时能带动弹簧钢片随之而进行旋转,又由于起线直角转轴与弹簧钢片是呈90度的夹角的,而弹簧钢片与压直角胶片或骨架又是呈90度夹角的,使旋转的弹簧钢片利用90度角的结构设计能对骨架的另一端自动进行起线打直角的操作;其整体的结构通过将打直角整形装置与架前后移送电机、绕线头安装架、骨架绕线头、骨架、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打直角支架和骨架前后移送滑杆组件等组件配套使用,使其实现能在一台设备上且操作一次就能满足绕线始端分别在压直角胶片两侧进行两种打直角整形的需求,其解决了目前对变压器进行绕线的设备无法打出二次不一样直角的产品,且其进行两种打直角整形操作无需分两台机器便能完成,其降低了购机成本和节约了需要分开操作的时间,使其具有工作效率高、打直角整形效果好和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的多个打直角整形装置并行分布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包括骨架前后移送电机1,骨架前后移送电机1的前侧设置有绕线头安装架2,绕线头安装架2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骨架绕线头3,每个骨架绕线头3的前侧设置有骨架4,每个骨架4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整形装置5,打直角整形装置5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6,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6的前侧竖向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7,于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7的前侧滑动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8,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8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9,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8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10,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10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打直角整形装置5包括弹簧钢片51,弹簧钢片51的一侧设置有起线直角转轴52,弹簧钢片51的另一侧设置有压直角胶片5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前后移送电机,骨架前后移送电机的前侧设置有绕线头安装架,绕线头安装架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骨架绕线头,每个骨架绕线头的前侧设置有骨架,每个骨架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整形装置,打直角整形装置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的前侧竖向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于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起脚打直角整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前后移送电机,骨架前后移送电机的前侧设置有绕线头安装架,绕线头安装架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骨架绕线头,每个骨架绕线头的前侧设置有骨架,每个骨架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整形装置,打直角整形装置中部的前侧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打直角上下移动滑座的前侧竖向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于打直角上下移动滑轨组件的前侧滑动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一侧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电机,打直角左右移动滑座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打直角左右移动滑轨组件的下面设置有打直角上下移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君杨波黄鑫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纵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