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0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其包括具有多个腔室的消声器筒体、自一级腔室延伸并经次级腔室延伸至消声器筒体外部并且由变压管道和排水管道组成的出气管和毛细管。其中,变压管道的入口位于一级腔室中,出口连接至排水管道的入口,排水管道的出口位于消声器筒体之外并与大气连通。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至排水管道的邻近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的底部,变压管道可使得其出口与入口之间的气压之差大于其出口与一级腔室之间的气压之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能够在不改变消声器筒体结构的情况下保证持续排出内部的冷凝水,并避免对排气消声器原本的性能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Exhaust muffler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对各种车辆产生的噪声的极限值都有严格的规定,汽车排气消声器就是为了满足对噪声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于减小排气噪声的装置。通常,排气消声器通过降低、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来消除或减小噪声。排气消声器一般可以利用吸收、反射两种基本的消声方式来达到降噪的目的,其中吸收式消声是通过使废气在例如玻璃纤维、钢纤维和石棉等吸音材料上的摩擦而消耗其能量,而反射式消声则是布置有多个串联的谐调腔,利用废气在其中经历的多次反射、碰撞、膨胀、冷却而减轻振动、消耗其能量。目前,汽车厂商大多通过综合利用不同的消声方式组合设计排气消声器的具体构造。另外,排气消声器作为汽车排气管道的一部分,还应保证其排气畅通。然而,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汽在经过排气消声器时会冷凝成水,并在排气消声器中形成积水。现有的汽车排气消声器为了排出冷凝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设计。第一种是利用虹吸管将排气消声器中的冷凝水排出,但这种方法受到发动机工况的制约,无法保证冷凝水被持续地排出。第二种则是直接在排气消声器的筒体底部打孔排水,这种方式尽管能够保证冷凝水得以被持续排出,但是消声器筒体打孔后会导致排气消声器的密封性能不佳,排水的孔洞处容易发生腐蚀,并且冷凝水经由排水孔被排出于车底,可能会导致车主误以为车辆发生油液泄露的故障。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设计,以消除现有排气消声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排气消声器无法保证持续排出内部的冷凝水,或者因打孔而导致排气消声器密封性能不佳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其包括:消声器筒体,所述消声器筒体具有由带孔隔板隔开的多个腔室,所述腔室包括一级腔室和次级腔室,所述一级腔室与汽车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次级腔室位于所述一级腔室的外侧,而且所述一级腔室中的气压高于所述次级腔室中的气压,其特点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还包括:自所述一级腔室延伸并经所述次级腔室延伸至所述消声器筒体外部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由变压管道和排水管道组成,其中所述变压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一级腔室中,出口连接至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述排水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消声器筒体之外,与大气连通;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排水管道的邻近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腔室的底部,其中,所述变压管道被布置为使得其出口与入口之间的气压之差大于其出口与所述一级腔室之间的气压之差。较佳地,所述变压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次级腔室中。较佳地,所述变压管道包括一段缩径管。较佳地,所述变压管道包括一段扩径管或用于增加气流行程的弯管。较佳地,所述排水管道为等口径直管。较佳地,所述消声器筒体被布置为,设有所述毛细管的腔室的底部低于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其他部分的底部。较佳地,所述消声器筒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次级腔室外侧的填充物腔。较佳地,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次级腔室中的第一次级腔室中,其中所述第一次级腔室紧邻所述一级腔室,所述毛细管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一级腔室的底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能够在不改变消声器筒体结构的情况下保证持续排出内部的冷凝水,并避免对排气消声器原本的性能产生任何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排气消声器1:消声器筒体11:一级腔室12:次级腔室13:填充物腔14:带孔隔板2:变压管道21:缩径管3:排水管道31:连接部4:进气管5:毛细管6:冷凝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100,其包括消声器筒体1,消声器筒体1具有由带孔隔板14隔开的多个腔室,所述腔室包括一级腔室11和紧邻一级腔室11并处于其外侧的两个次级腔室12,汽车的进气管4的一端连通于一级腔室11内,而且一级腔室11中的气压高于次级腔室12中的气压。包括带孔隔板14和多个腔室在内的上述消声器筒体1的布置,使得消声器筒体1中的多个腔室整体上形成自一级腔室11向两侧的次级腔室12气压逐渐下降的气压梯度分布,这有助于降低、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从而减小噪声。应当理解的是,次级腔室12的数量并不仅限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两个,而是可以根据减噪的要求进行变更,诸如在一级腔室11的两侧分别增设更多串联且由带孔隔板14分隔的次级腔室12。还应当理解的是,布置于消声器筒体1内的出气管中的气流走向为自一级腔室11向外经次级腔室12至消声器筒体1以外的大气,因此就该气流走向而言,一级腔室11处于次级腔室12的上游。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排气消声器100还包括自一级腔室11延伸并经次级腔室12延伸至消声器筒体1外部的出气管,该出气管可分为变压管道2和排水管道3两个部分。变压管道2的入口位于一级腔室11中、出口连接至排水管道3的入口,排水管道3的出口位于消声器筒体1之外并与大气连通。应当理解的是,排水管道3的入口和变压管道2的出口基本上处于出气管的同一位置,在此将二者相互连接的这一位置称为排水管道3的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可位于紧邻一级腔室11的次级腔室12中。变压管道2被布置为使得该连接部31处与变压管道2的入口之间的气压之差大于该连接部31处与一级腔室11之间的气压之差,即,使得变压管道2首尾两端的气压降幅相比于变压管道2首尾两端所处腔室的气压的降幅更大。此外,在排气消声器100的腔室中还布置有毛细管5。如图1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毛细管5的上端开口连通至邻近排水管道3的该连接部31处,即排水管道3的邻近入口处,该连接部31处位于次级腔室12内,毛细管5的下端开口位于一级腔室11的底部。应当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毛细管5及变压管道2的布置将使得毛细管5的上端开口的气压低于下端开口的气压。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的运转使得连通进气管4的一级腔室11内具有显著较高的气压,此时,消声器筒体1底部的冷凝水6可因毛细管5的上下端开口间显著的气压差被吸入出气管内,进而因出气管的入口和出口的气压之差而经由出气管的出口(即排水管道3的出口)排出至大气。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其包括:/n消声器筒体,所述消声器筒体具有由带孔隔板隔开的多个腔室,所述腔室包括一级腔室和次级腔室,所述一级腔室与汽车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次级腔室位于所述一级腔室的外侧,而且所述一级腔室中的气压高于所述次级腔室中的气压,/n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还包括:/n自所述一级腔室延伸并经所述次级腔室延伸至所述消声器筒体外部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由变压管道和排水管道组成,其中所述变压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一级腔室中,出口连接至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述排水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消声器筒体之外,与大气连通;/n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排水管道的邻近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腔室的底部,/n其中,所述变压管道被布置为使得其出口与入口之间的气压之差大于其出口与所述一级腔室之间的气压之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其包括:
消声器筒体,所述消声器筒体具有由带孔隔板隔开的多个腔室,所述腔室包括一级腔室和次级腔室,所述一级腔室与汽车的进气管连通,所述次级腔室位于所述一级腔室的外侧,而且所述一级腔室中的气压高于所述次级腔室中的气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还包括:
自所述一级腔室延伸并经所述次级腔室延伸至所述消声器筒体外部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由变压管道和排水管道组成,其中所述变压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一级腔室中,出口连接至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述排水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消声器筒体之外,与大气连通;
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排水管道的邻近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排水管道的入口所处的腔室相邻且位于其上游的腔室的底部,
其中,所述变压管道被布置为使得其出口与入口之间的气压之差大于其出口与所述一级腔室之间的气压之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瓒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