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004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该技术方案采用料斗容纳待套网的散状物料,在料斗中利用占位盒分隔出2个落料口,在落料口上端,可采用滑动的盖板来选择性的对某一落料口加以封闭,落料口的下方采用导向板和挡板围成单个物料的形状,从而可将物料逐个落下;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落料口与挡板之间增设了过渡仓,利用电机、转盘、连杆等结构驱动过渡仓平移往复运动,基于这种往复运动,可控制落料进程;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挡板上利用挂耳挂接待套网的网袋,从而承接逐个落下的物料。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逐次取下装入物料的网袋、再挂上新网袋即可,而无需繁琐的手动抓取、装入等操作,因此仅需一人值守,显著降低了操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
技术介绍
火腿肠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肉类加工食品,它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辅以填充剂,然后再加入调味品、香辛料、品质改良剂、护色剂、保水剂、防腐剂等物质,采用腌制、斩拌、高温蒸煮等加工工艺制成,其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爽口、携带方便、食用简单、保质期长。在火腿肠的生产过程中,套缩肠衣是必要的工艺过程,也就是将制备好的肉糜状物料压入肠衣中,从而完成肉肠的基本成型。肠衣套缩完毕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装袋或套网,现有技术中这一过程是由人员手动操作完成的,也就是将成型后的肉肠手动装入网袋中,这一过程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机械化的套网装置,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操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肉肠的套网过程由人员手动操作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包括支架,槽架,料斗,占位盒,盖板,落料口,过渡仓,电机,转盘,连杆,导向板,挡板,挂耳,固定框,顶丝,其中,在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槽架,在槽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料斗,在所述料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占位盒,在所述占位盒的上端搭接有盖板,在料斗中、位于占位盒两侧的位置为落料口,在槽架中插接有过渡仓,所述过渡仓的上端口与落料口的下端口相连通,在支架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上端口与过渡仓的下端口相互连通,在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转盘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上的非圆心位置,连杆的另一端与过渡仓的侧壁铰接,在导向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在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挂耳,在支架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在所述固定框上丝接有顶丝,所述顶丝的末端顶压在导向板的侧端。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呈方框形状,在所述支架的下端丝接有地脚。作为优选,在落料口的上端边缘开设有水平的滑槽,盖板位于所述滑槽中。作为优选,在所述支架的底端连接有若干脚轮。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过渡仓的上端口面积大于料斗的下端口面积。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支架用于承载槽架、导向板等结构;槽架的上端用于承载料斗,槽架的内侧形状与过渡仓的外形相契合,用于使过渡仓插接于其中并能够在槽架中左右平移;料斗用于放入灌肠后待套网的香肠;占位盒将料斗的卸料通道分隔为2个落料口,占位盒上端封闭;盖板边缘搭接在落料口上端的水平凹槽中,从而使盖板可在凹槽中平移滑动,从而可根据工艺需求来选择性的封闭某一落料口;落料口用于将香肠漏下;过渡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落料口及导向板所围成的通道相连通,从而将香肠从导向板所围成的通道落下;电机用于驱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连杆往复运动,进而使槽架中的过渡仓往复摆动;由于导向板所围成的通道较小(接近于香肠自身形状)而其上方的过渡仓空间较大,因此当过渡仓不进行往复运动时,香肠大部分被堆积于过渡仓中,在上述往复运动作用下,使得香肠逐个落入导向板所围成的通道,进而落下;挡板用于封闭导向板的末端,从而与导向板共同围成矩形的通道;挂耳用于挂接待套网的网袋;固定框用于承载顶丝;顶丝用于通过顶压作用来对导向板的间距起到微调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该技术方案采用机械化的手段代替了人工逐个抓取套网的模式。具体来看,本技术采用料斗容纳待套网的散状物料,在料斗中利用占位盒分隔出2个落料口,在落料口上端,可采用滑动的盖板来选择性的对某一落料口加以封闭,落料口的下方采用导向板和挡板围成单个物料的形状,从而可将物料逐个落下;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落料口与挡板之间增设了过渡仓,利用电机、转盘、连杆等结构驱动过渡仓平移往复运动,基于这种往复运动,可控制落料的进程;与此同时,本技术在挡板上利用挂耳结构挂接待套网的网袋,从而承接逐个落下的物料。应用本技术,仅需人员逐次取下装入物料的网袋、再挂上新网袋即可,而无需繁琐的手动抓取、装入等操作,因此仅需一人值守,显著降低了操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支架2、槽架3、料斗4、占位盒5、盖板6、落料口7、过渡仓8、电机9、转盘10、连杆11、导向板12、挡板13、挂耳14、固定框15、顶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支架1,槽架2,料斗3,占位盒4,盖板5,落料口6,过渡仓7,电机8,转盘9,连杆10,导向板11,挡板12,挂耳13,固定框14,顶丝15,其中,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槽架2,在槽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料斗3,在所述料斗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占位盒4,在所述占位盒4的上端搭接有盖板5,在料斗3中、位于占位盒4两侧的位置为落料口6,在槽架2中插接有过渡仓7,所述过渡仓7的上端口与落料口6的下端口相连通,在支架1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所述导向板11的上端口与过渡仓7的下端口相互连通,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转盘9与电机8的转轴相连接,连杆10的一端铰接在转盘9上的非圆心位置,连杆10的另一端与过渡仓7的侧壁铰接,在导向板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在挡板1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挂耳13,在支架1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在所述固定框14上丝接有顶丝15,所述顶丝15的末端顶压在导向板11的侧端。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支架1用于承载槽架2、导向板11等结构;槽架2的上端用于承载料斗3,槽架2的内侧形状与过渡仓7的外形相契合,用于使过渡仓7插接于其中并能够在槽架2中左右平移;料斗3用于放入灌肠后待套网的香肠;占位盒4将料斗3的卸料通道分隔为2个落料口6,占位盒4上端封闭;盖板5边缘搭接在落料口6上端的水平凹槽中,从而使盖板5可在凹槽中平移滑动,从而可根据工艺需求来选择性的封闭某一落料口6;落料口6用于将香肠漏下;过渡仓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落料口6及导向板11所围成的通道相连通,从而将香肠从导向板11所围成的通道落下;电机8用于驱动转盘9转动,从而带动连杆10往复运动,进而使槽架2中的过渡仓7往复摆动;由于导向板11所围成的通道较小(接近于香肠自身形状)而其上方的过渡仓7空间较大,因此当过渡仓7不进行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槽架(2),料斗(3),占位盒(4),盖板(5),落料口(6),过渡仓(7),电机(8),转盘(9),连杆(10),导向板(11),挡板(12),挂耳(13),固定框(14),顶丝(15),其中,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槽架(2),在槽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料斗(3),在所述料斗(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占位盒(4),在所述占位盒(4)的上端搭接有盖板(5),在料斗(3)中、位于占位盒(4)两侧的位置为落料口(6),在槽架(2)中插接有过渡仓(7),所述过渡仓(7)的上端口与落料口(6)的下端口相连通,在支架(1)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所述导向板(11)的上端口与过渡仓(7)的下端口相互连通,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转盘(9)与电机(8)的转轴相连接,连杆(10)的一端铰接在转盘(9)上的非圆心位置,连杆(10)的另一端与过渡仓(7)的侧壁铰接,在导向板(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在挡板(1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挂耳(13),在支架(1)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4),在所述固定框(14)上丝接有顶丝(15),所述顶丝(15)的末端顶压在导向板(11)的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缩肠衣自动套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槽架(2),料斗(3),占位盒(4),盖板(5),落料口(6),过渡仓(7),电机(8),转盘(9),连杆(10),导向板(11),挡板(12),挂耳(13),固定框(14),顶丝(15),其中,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槽架(2),在槽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料斗(3),在所述料斗(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占位盒(4),在所述占位盒(4)的上端搭接有盖板(5),在料斗(3)中、位于占位盒(4)两侧的位置为落料口(6),在槽架(2)中插接有过渡仓(7),所述过渡仓(7)的上端口与落料口(6)的下端口相连通,在支架(1)的顶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所述导向板(11)的上端口与过渡仓(7)的下端口相互连通,在支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8),转盘(9)与电机(8)的转轴相连接,连杆(10)的一端铰接在转盘(9)上的非圆心位置,连杆(10)的另一端与过渡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智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安次区智顺塑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