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茂专利>正文

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73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21
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它涉及了一种服务机器人移动底盘,具有很强的通过性,可代替人类深入危险环境中开展侦查和救援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的机器人行走机构价格昂贵、系统复杂、可靠性差、维护困难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强大越障能力的通用型机器人移动底盘。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非承载式车体结构,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通过全新的底盘设计,提高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和通过能力,确保其能穿越复杂地形到达事故现场。

Universal robot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型机器人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服务机器人底盘,可搭载机器人代替人类在危险环境下工作。
技术介绍
近年来英美法德等国家军队先后装备了若干用于侦检、排险等领域的移动机器人系统,最具有代表性和装备最多的当首推PackBot510系列侦察机器人,此外美军部队还广泛装备了一种体积稍大的Talonbo侦察机器人,上装机械臂、摄像头、手爪等机构,可对前方阵地进行侦察及危险品处置。美军医学研究与物资战略计划局(USAMRMC)也研制了一种JAUS机器人,配装核化生侦检系统,并将核化生侦检传感器装载于JAUS机器人的机械臂上。法国ECA机器人公司研发的CAMELEON型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及爆炸物处理无人地面探测车辆,通过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可同时或分别开展反简易爆炸装置、化生探测、扫除地雷及标记污染地域等任务。医疗救护机器人技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军用和民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救援和转运等,此类机器人通过远程遥控制导,从而确保穿越复杂地形,将伤员及时运送到后方医院,它的出现,将显着降低战地医护人员的伤亡概率。除了战地救护外,这种机器人还能用于很多场合,特别是在发生地震、核生化袭击或有害物质泄露的危险环境中,医疗救护机器人都可以凭借非凡的载重能力与韧性一展拳脚。我国由于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等原因,在移动侦察机器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等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代表国内机器人研究水平的当属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所、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研制了一款“反恐机器人”,结构原理与美军的Pacbot系列机器人十分接近,但外形体积稍大,沈阳自动化所也研制了一款“反恐防爆机器人”,在行走机构的设计上采用一种变体轮的方式,与哈工大研制的“反恐机器人”略有不同。这两种机器人均可用于放射性物质处理、生化危机处置、爆炸物处理等,在人员遥控下能实现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排险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服务机器人行走机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困难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强大越障能力的机器人底盘。本专利技术通过全新的底盘设计,确保其能穿越复杂地形到达事故现场,实现侦查现场环境,为伤员投递药品,拖运伤员等功能。本专利技术是用于环境侦查及伤员救护的机器人底盘,由车架和行走机构组成。通用型机器人底盘为非承载式车体结构,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功能完备,性能优异,能通过草地、雪地、泥地、沙漠、沙石地等复杂地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轴侧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车体框架103轴侧图。图5是车体框架103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上层车体框架103-1结构示意图。图7是下层车体框架103-2结构示意图。图8是下层车体框架前端103-2-1结构示意图。图9是下层车体框架后端103-2-2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主要零部件:103.车体框架104-1.右履带轮机构104-2.左履带轮机构103-1.上层车体框架103-2.下层车体框架103-2-1.下层车体框架前端103-2-2.下层车体框架后端1.履带4.驱动轮36.左侧履带轮驱动电机37.右侧履带轮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所述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包括车体框架103、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一横梁22的一端与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二横梁34的一端与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将右履带轮机构104-1安装固定在车体框架103右侧,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一横梁22的另一端与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二横梁34的另一端与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将左履带轮机构104-2安装固定在车体框架103左侧。所述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由履带1、内支撑杆2、外支撑杆3、驱动轮4、第一从动轮5、第二从动轮6、驱动轴7、第一轮轴8、第二轮轴9组成,所述驱动轴7固接于驱动轮4的轴心位置,所述驱动轴7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1和轴承10-2,所述轴承10-1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后段,所述轴承10-2基座固定在外支撑杆3后段,所述第一轮轴8安装在第一从动轮5轴心位置,所述第一轮轴8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3和轴承10-4,所述轴承10-3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中段,所述轴承10-4基座固定在外支撑杆3中段,所述第二轮轴9安装在第二从动轮6轴心位置,所述第二轮轴9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5和轴承10-6,所述轴承10-5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前段,所述轴承10-6基座固定在外支撑杆3前段,所述履带1将驱动轮4、第一从动轮5和第二从动轮6包围,使其均与履带1内表面接触,所述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驱动轴7与右轮万向节45输出端固接,所述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驱动轴7与左轮万向节44输出端固接。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车体框架103包括设备箱11、车体上层结构103-1、车体下层结构103-2,车体上层结构103-1的铝板18两端分别与车体下层结构103-2的第一铝板38、第二铝板39后端固接,车体上层结构103-1的短横梁16两端分别与车体下层结构103-2的第一立柱25、第二立柱23上端固接。所述车体上层结构103-1由面板12,第一纵梁13,第二纵梁14,短横梁15、16,铝板18、部件17、21,加固件19、20组成,所述面板12两边分别固接于第一纵梁13、第二纵梁14上部。所述第一纵梁13前端通过直角连接件与短横梁15、16垂直固接,所述第二纵梁14前端通过直角连接件与短横梁15、16垂直固接,所述第一纵梁13后端、部件17、铝板18一端依次叠加固接,加固件19一端固接铝板18,另一端固接第一纵梁13后端,所述第二纵梁14后端、部件21、铝板18另一端依次叠加固接,加固件20一端固接铝板18,另一端固接第二纵梁14后端。所述车体下层结构103-2包括前端框架103-2-1和后端框架103-2-2,所述后端框架103-2-2的第一铝板38、第二铝板39分别固接于前端框架103-2-1的上横梁31下部。所述前端框架103-2-1由第一立柱25、第二立柱23、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34、前加强部件24、右加强部件26、左加强部件27、后加强部件35、第三立柱30、第四立柱33、上横梁31、支撑件32、底板21组成,所述第一横梁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机器人底盘,用于搭载机器人进行环境侦查及伤员救护的移动底盘装置,由车体框架(103)、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组成;/n其特征在于:/n通用型机器人底盘为非承载式车体结构,车体框架(103)由车体上层结构(103-1)、车体下层结构(103-2)组成,通用型机器人底盘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各有一个驱动轮(4)两个从动轮(5、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机器人底盘,用于搭载机器人进行环境侦查及伤员救护的移动底盘装置,由车体框架(103)、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组成;
其特征在于:
通用型机器人底盘为非承载式车体结构,车体框架(103)由车体上层结构(103-1)、车体下层结构(103-2)组成,通用型机器人底盘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各有一个驱动轮(4)两个从动轮(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一横梁(22)的一端与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二横梁(34)的一端与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将右履带轮机构(104-1)安装固定在车体框架(103)右侧,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一横梁(22)的另一端与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所述车体框架(103)的第二横梁(34)的另一端与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固接,将左履带轮机构(104-2)安装固定在车体框架(103)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履带轮机构(104-1)和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驱动轴(7)固接于驱动轮(4)的轴心位置,所述驱动轴(7)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1、10-2),所述轴承(10-1、10-2)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后段,所述第一轮轴(8)安装在第一从动轮(5)轴心位置,所述第一轮轴(8)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3、10-4),所述轴承(10-3、10-4)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中段,所述第二轮轴(9)安装在第二从动轮(6)轴心位置,所述第二轮轴(9)两端分别套入轴承(10-5、10-6),所述轴承(10-5、10-6)基座固定在内支撑杆(2)和外支撑杆(3)前段,所述履带(1)将驱动轮(4)、第一从动轮(5)和第二从动轮(6)包围,使其均与履带(1)内表面接触,所述右履带轮机构(104-1)的驱动轴(7)与右轮万向节(45)输出端固接,所述左履带轮机构(104-2)的驱动轴(7)与左轮万向节(44)输出端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车体上层结构(103-1)的铝板(18)两端分别与车体下层结构(103-2)的第一铝板(38)、第二铝板(39)后端固接,车体上层结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茂
申请(专利权)人:苏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