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7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20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其中,轮对包括:车轴,沿横向方向延伸;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车轮;轴箱,通过第一轴承与车轴相连;所述轴箱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第一安装座;一系缓冲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轴箱之间;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车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套设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连接座;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与车轴相连以与所述车轴同步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能够减轻轨道车辆的自重。

Wheelsets, bogies and rolling st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走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是连结各城市的重要交通纽带,也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车辆还是实现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轨道车辆主要包括:车体及设置在车体下方的转向架,转向架用于对车体进行承载并实现走行和转向功能。转向架通常包括:构架、轮对、一系悬挂及二系悬挂,其中,轮对包括车轴、车轮及轴箱,两个车轮对称固定设置在车轴上,车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轴箱相连,轴箱通过一系悬挂和定位装置与构架相连,构架通过二系悬挂和牵引装置与车体相连。构架是转向架的核心骨架,传统的构架由平行设置的两个侧梁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梁之间的横梁构成,两个侧梁与横梁连接成“H”形。侧梁的体积较大,其两端沿纵向方向延伸至轴箱的上方,一系悬挂沿垂向方向设置在侧梁和轴箱之间。较大体积的侧梁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重量,进而增大了转向架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轮对、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能够减轻轨道车辆的自重。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轮对,包括:车轴,沿横向方向延伸;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车轮;轴箱,通过第一轴承与车轴相连;所述轴箱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第一安装座;一系缓冲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轴箱之间;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车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套设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连接座;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与车轴相连以与所述车轴同步转动。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如上所述的轮对。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车轴上对称设置车轮,车轴上还设置轴箱,轴箱一方面通过第一轴承与车轴相连,另一方面,轴箱通过设置在其外壁的第一安装座与转向架构架相连,在第一轴承与轴箱之间设置有一系缓冲环用于对二者之间的振动进行缓冲;另外,在车轴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外壳设置在车轴上,其上设置有用于与构架相连的连接座,外壳内的转子与车轴相连,以与车轴同步转动。采用上述驱动电机直接驱动车轴转动,无需采用齿轮箱,减轻了转向架的重量。而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轮对中,在轴承与轴箱设置一系缓冲环,不但能够实现传统转向架中一系悬挂的功能,而且轴箱直接与构架相连,因而连接梁的体积可以做的比较小,只要能满足对车体的支撑强度即可,其重量也远小于传统转向架的侧梁,有利于减小转向架的重量,减轻轨道车辆的自重。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能够应用的一种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系缓冲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系缓冲环装配在轴箱内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构架与轮对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构架与轮对装配的爆炸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引装置的爆炸视图。附图标记:1-横梁;11-拉杆连接部;111-第二枢轴孔;13-电机连接座;14-牵引槽;15-二系安装座;2-连接梁;21-连接臂;211-第一螺栓孔;22-连接件;221-第一枢轴;222-支撑座;23-螺栓;24-螺母;31-车轴;32-车轮;33-轴箱;331-第一安装座;3311-第一枢轴孔;332-第二安装座;3321-第三枢轴孔;34-一系缓冲环;341-外环;342-中间环;343-内环;35-第一轴承;36-轴端盖;4-定位拉杆;41-第二枢轴;42-第三枢轴;43-让位通孔;6-牵引装置;61-中心销;62-牵引橡胶堆;621-容纳孔;63-压板;7-空气弹簧;8-驱动电机;81-电机外壳;811-连接座;82-定子;83-转子;8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对,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中,该轨道车辆可以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该转向架具有较轻的自重,进而能够减轻车身自重,提高牵引效率。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能够应用的一种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爆炸视图。如图1所示,该转向架包括:构架和轮对,其中,构架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1和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连接梁2,连接梁2与横梁1相连。横向方向为轨道车辆的左右方向,纵向方向为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后面提到的垂向方向为竖直方向,也即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轮对包括:车轴31、车轮32和轴箱33。其中,车轴31沿横向方向延伸,即:车轴31的轴线与横梁1是平行的。一根车轴3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车轮32。车轴上还设置有轴箱33,轴箱33通过第一轴承35与车轴31相连,以使车轴31能够相对于轴箱33转动。已有技术中,受到轴箱与构架通过一系悬挂相连的限制,轴箱只能设置在车轮的外侧。而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案,轴箱33既可以设置在车轮32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车轮32的内侧。下面以轴箱33设置在车轮32的内侧为例,对轮对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轴箱33位于车轮32的内侧,即:位于两个车轮32之间。轴箱33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31,通过该第一安装座331与构架相连,具体是与连接梁2相连。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35与轴箱33之间设置有一系缓冲环34,该一系缓冲环34能够对第一轴承35与轴箱33之间的振动进行缓冲。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图4仅为示意图,仅用于展示驱动电机与轮对的装配方式,对与驱动电机没有直接连接关系的其它部件均简略示意。如图1、2、4所示,车轴31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具体包括:电机外壳81、定子82和转子83。其中,电机外壳81内设有用于容纳定子82和转子83的电机腔室,电机外壳81的轴向两端各设有与电机腔室连通的开孔。车轴31从电机外壳81一端的开孔穿过,并从另一端的开孔穿出,相当于电机外壳81套设在车轴31上。定子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对,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轴,沿横向方向延伸;/n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车轮;/n轴箱,通过第一轴承与车轴相连;所述轴箱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第一安装座;/n一系缓冲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轴箱之间;/n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车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包括:/n电机外壳,套设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连接座;/n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与车轴相连以与所述车轴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轴,沿横向方向延伸;
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轴上的车轮;
轴箱,通过第一轴承与车轴相连;所述轴箱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第一安装座;
一系缓冲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轴箱之间;
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车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包括:
电机外壳,套设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架构架相连的连接座;
转子,设置于所述电机外壳内,与车轴相连以与所述车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设置于所述车轮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箱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轴上;
所述驱动电机位于两个轴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舜张立军毕越宽李毅磊孙立梅赵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