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国专利>正文

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68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薄壁成型件脱模质量较低的问题。本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形成型腔,动模板上还穿设有至少一根能上下移动的顶杆,顶杆的一端位于型腔,动模板上开设有活塞腔和与顶杆一一对应设置的通孔,通孔可供相应的顶杆穿设,活塞腔和型腔通过通孔连通,动模板在活塞腔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活塞,顶杆的一端位于型腔内并将通孔打开使活塞腔和型腔连通,顶杆能向下移动并将通孔关闭使活塞腔和型腔断开。本负压注塑成型模具能提升薄壁成型件的成型质量和脱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料制品通常是采用注塑成型,对于厚度较小的塑料制品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通常型腔内的气体无法完全排出,造成了成型的塑料制品的表面不够光滑,甚至出现气泡的现象,并且由于塑料制成在成型后,容易粘粘到模具上,导致了塑料制品在脱模过程中容易损坏。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如中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1110198772.7)公开了薄壁器件模具的抽真空结构,其包括前模仁、后模仁、前模板、后模板、面针板、底针板、产品顶针,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的腔体为型腔,型腔内为待成型产品,后模仁支撑于后模板,产品顶针贯穿后模板、后模仁的顶针孔后顶装于待成型产品,产品顶针的底端紧固于面针板、底针板的结合体,底针板支撑于底板,面针板和后模板之间有空腔,两侧支撑板位于后模板和底板之间,面针板、底针板安装于支撑板、后模板和底板所形成的空腔内,两侧的盖板四周分别紧固连接后模板、底板、两侧支撑板、其中一侧的盖板安装有快速接头,快速接头连通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形成型腔(3),所述动模板(2)上还穿设有至少一根能上下移动的顶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2)上开设有活塞腔(21)和与顶杆(4)一一对应设置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可供相应的顶杆(4)穿设,所述活塞腔(21)和型腔(3)通过通孔(22)连通,所述动模板(21)在活塞腔(21)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活塞(5),所述顶杆(4)的一端位于型腔(3)内并将通孔(22)打开使活塞腔(21)和型腔(3)连通,所述顶杆(4)能向下移动并将通孔(22)关闭使活塞腔(21)和型腔(3)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形成型腔(3),所述动模板(2)上还穿设有至少一根能上下移动的顶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2)上开设有活塞腔(21)和与顶杆(4)一一对应设置的通孔(22),所述通孔(22)可供相应的顶杆(4)穿设,所述活塞腔(21)和型腔(3)通过通孔(22)连通,所述动模板(21)在活塞腔(21)内设有能上下移动的活塞(5),所述顶杆(4)的一端位于型腔(3)内并将通孔(22)打开使活塞腔(21)和型腔(3)连通,所述顶杆(4)能向下移动并将通孔(22)关闭使活塞腔(21)和型腔(3)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能带动顶杆(4)上下移动的顶杆定位板(41),所述活塞(5)连接有活塞杆(51),所述活塞杆(51)的一端连接有能带动活塞(5)上下移动的活塞定位板(52),所述活塞定位板(52)位于顶杆定位板(41)的上方,所述活塞定位板(52)能朝向顶杆定位板(41)移动并能使活塞定位板(52)与顶杆定位板(41)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2)在通孔(22)内设有密封圈(6),所述顶杆(4)能与密封圈(6)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具有密封部(42)和与密封部(42)连接的连接部(43),所述密封部(42)的竖向截面呈梯形,所述连接部(43)穿设在通孔(22)内,所述密封部(42)远离连接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国虞伟炳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国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