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57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55
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具有:一容器,该容器中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一横向隔板;一旋风分离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下方;一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将一旋风分离装置和一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一容器内,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和安装;将旋风分离与过滤相结合,去除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聚合物颗粒粉尘和液体的效率可大于99.999%。

A dust removal device for petrochemical tail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石化尾气为气体混合物,主要含有氢气、氮气、硫化氢、甲烷、碳2至碳6、碳6以上烃、少量水和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在对这种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成分例如氢气和可燃气体回收利用之前,必须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和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现有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采用水洗法,水洗不但产生大量废水、污泥,而且把气体混合物中的少量有机物洗除,既增加了污水处理难度,又把火炬气中回收利用价值高的有机物脱除,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提供一种新的石化尾气除尘装置。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容器,该容器中部连通一进气短管,该容器顶部连通一出气短管,该容器底部连通一出料管,该容器中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一横向隔板;一旋风分离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下方,该旋风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管的外壁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的相应通孔处密封地连接,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切向进气管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料口位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内;一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上方。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将一旋风分离装置和一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一容器内,结构简单,便于运输和安装;将旋风分离与过滤相结合,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进入容器内的下隔板下面的空间,首先通过旋风分离装置,将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和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中大于5μm的粉尘颗粒和微小液滴与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分离,然后通过过滤装置,再将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和微小液滴与气体混合物分离,最终去除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聚合物颗粒粉尘和液体的效率可大于99.999%。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还在该容器中下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二横向隔板,该第二横向隔板在该第一横向隔板的下方,该旋风分离装置的中部筒体的外壁与该第二横向隔板上的相应通孔处密封地连接,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切向进气管位于该第一横向隔板和该第二横向隔板之间的空间内。这样,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进入容器内的下隔板和上隔板之间的空间,而不能进入容器内的下隔板下面的空间,对从旋风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料口排出的水和聚合物颗粒粉尘不会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连通在该容器中部的进气短管为切向进气短管。这样,该容器便能够作为一旋风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具有多个旋风分离器。这样,多个旋风分离器并联,能够提高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处理量和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具有一第一级中空纤维滤料层及一第一多孔支承板、一第二级中空纤维滤料层及一第二多孔支承板和一第三级中空纤维滤料层及一第三多孔支承板,从该第一级中空纤维滤料层到该第三级中空纤维滤料层由下至上中空纤维滤料层按密度逐步从疏松到致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作进一步说明。为了解决现有采用水洗法去除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的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所带来的不但产生大量废水、污泥,要对其进行处理,而且把气体混合物中的少量有机物洗除,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具有一容器10、一旋风分离装置20和一气体过滤装置30。容器10具有一个桶体11和一顶盖12。桶体11的锥形底部具有一出料短管111。出料短管111通过一插板阀40与一料斗50连接。桶体11的中部具有一进气短管112。进气短管112与一进气管线60连接。进气管线60上安装一单向阀70。顶盖12的顶部具有一出气短管121。出气短管121与一出气管线80连接。出气管线80上安装一单向阀90。进气短管112可以切向地连接在桶体11的桶壁上。旋风分离装置20具有10个旋风分离器21、一下隔板22和一上隔板23。下隔板22和上隔板23分别密封地安装在两块圆环形板上。两块圆环形板密封地焊接在桶体11内壁上。每个旋风分离器21都具有一中部筒体211、一下部椎体212和一顶部出气管213。中部筒体211具有一切向进气管214。每个旋风分离器21的中部筒体211的外壁都密封焊接一圆环形板,圆环形板密封地安装在下隔板22的相应开口处。每个旋风分离器21的顶部出气管213的外壁都密封焊接一圆环形板,圆环形板密封地安装在上隔板23的相应开口处。下隔板22可以改变为一支撑架。当下隔板22改为一支撑架时,该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桶体11的内壁上,10个旋风分离器21安装在该支撑架上。气体过滤装置30具有一第一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1及一第一多孔支承板32、一第二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3及一第二多孔支承板34、一第三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5及一第三多孔支承板36和一多孔限位板37。第一多孔支承板32、第二多孔支承板34、第三多孔支承板36和多孔限位板37分别密封地安装在四块圆环形板上。四块圆环形板密封地焊接在桶体11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经进气管线60、单向阀70和进气短管112进入容器10的桶体11内的下隔板22下面的空间,或进入容器10的桶体11内的下隔板22和上隔板23之间的空间,然后,经各个旋风分离器21的切向进气管214进入相应的旋风分离器21的中部筒体211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大于5μm的粉尘颗粒和微小液滴与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分离,在重力作用下落到相应的旋风分离器21的下部椎体212的内壁上,沿内壁向下滑动从下部椎体212底端出口排出,落到容器10的桶体11的锥形底部的内壁上,沿内壁向下滑动经出料短管111和插板阀40排入料斗50,分离出大部分粉尘颗粒和微小液滴后的气体混合物经旋风分离器21的顶部出气管213排入容器10的桶体11内的上隔板23和气体过滤装置30的多孔支承板32之间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采用多个旋风分离器21,对气体混合物中大于5μm的粉尘颗粒分离效率高达98.8%以上,如不考虑液体的挥发,对微小液滴的分离效率高达99.9%以上,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序气体过滤装置30的负荷,从而大大延长气体过滤装置30的检修周期。特别是在石化尾气气体混合物中瞬间含有大量聚合物颗粒粉尘进入本专利技术石化尾气除尘装置时,采用多个旋风分离器21作用尤为明显,可以说采用多个旋风分离器21完全适用于极端恶劣的工况条件。然后,气体混合物向上穿过气体过滤装置30的第一多孔支承板32上的孔进入第一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1,继续向上穿过气体过滤装置30的第二多孔支承板34上的孔进入第二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3,再向上穿过气体过滤装置30的第三多孔支承板36上的孔进入第三级中空纤维滤料层35,最后向上穿过多孔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一容器,该容器中部连通一进气短管,该容器顶部连通一出气短管,该容器底部连通一出料管,该容器中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一横向隔板;/n一旋风分离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下方,该旋风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管的外壁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的相应通孔处密封地连接,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切向进气管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料口位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内;/n一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容器,该容器中部连通一进气短管,该容器顶部连通一出气短管,该容器底部连通一出料管,该容器中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一横向隔板;
一旋风分离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下方,该旋风分离装置的顶部出气管的外壁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的相应通孔处密封地连接,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上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切向进气管将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空间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连通,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底部出料口位于该第一横向隔板下面的空间内;
一气体过滤装置,该气体过滤装置设置在该容器内,在该第一横向隔板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化尾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该容器中下部内壁密封地设置一第二横向隔板,该第二横向隔板在该第一横向隔板的下方,该旋风分离装置的中部筒体的外壁与该第二横向隔板上的相应通孔处密封地连接,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切向进气管位于该第一横向隔板和该第二横向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施淑飞吴兆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源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