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及线束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线束配置于车辆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将线束向车辆安装时,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那样,有时在将线束固定于车身板之后在其上安装内装构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车辆的侧梁配置线束的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是在将收纳有电线的保护器固定于车身板之后在保护器上覆盖防磨板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9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电线可能会产生振动,有时需要防振动措施。此外,车辆组装工厂中的作业工序可能会增多,与设置保护器相对应,也存在配置空间变窄或重量增加的可能性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适合于将线束配置于车辆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线束具备:车辆搭载部件,搭载于车辆;及电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车辆搭载部件被粘接。第二方式的线束以第一方式的线束为基础,其中,所述车辆搭载部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具备:/n车辆搭载部件,搭载于车辆;及/n电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车辆搭载部件被粘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9 JP 2017-2161881.一种线束,具备:
车辆搭载部件,搭载于车辆;及
电线,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车辆搭载部件被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车辆搭载部件具有由硬质塑料形成的硬质部,
所述电线粘接于所述硬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热应力应对结构部,该热应力应对结构部防止电线由于以所述电线与所述硬质部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为起因的热应力而损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夹于所述电线与所述硬质部之间且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接层,
所述弹性粘接层兼作为所述热应力应对结构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其中,
作为所述热应力应对结构部,形成有将所述电线与所述硬质部的粘接部位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而成的断续粘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作为所述热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卷心优,平井宏树,水野芳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