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216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接触组件,固定所述两个接触组件的安装支架,其连接两个接触组件之间的外端面;所述接触组件包括轴杆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所述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和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连接。其对材料及工艺要求不高,组装和生产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A torsion spring bridge cont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
技术介绍
万能式断路器的桥型触头是用于连接断路器本体母排与抽屉座母排的重要部件,现有结构包括支持件、若干接触片、若干弹性装置及若干轴,其结构为四个接触片、两个轴和一个弹性装置构成一组,结构较为复杂且电连接不可靠,会导致断路器主回路有效载流能力降低,使得断路器温升过高,产品性能不佳。此外目前还有使用弹性片结构的桥型电连接装置,但是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一种弹片为外装式,接触片间设有支撑件;一种弹片为内装式,接触片中间设有隔挡,不利于散热。中国专利CN203733737U公开了一种框架断路器桥型触头,包括一个支撑件,支撑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触片组,任意一个接触片组均包括复数个接触片,接触片组的外侧各自设置有弹性装置,支撑件的上下各自设置有夹板,上下夹板的两端之间各自连接有一个轴,轴将弹性装置压紧固定在接触片组的外侧。但是该专利的弹性片为外装式,初始状态为平板式,到安装状态及使用状态的变形量较小(约为2~3mm),但是变形要求产生的终压力又较大,因此需要弹性片具有较强的刚度,这对材料及后处理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其对材料及工艺要求不高,组装和生产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接触组件,固定所述两个接触组件的安装支架,其连接两个接触组件之间的外端面;所述接触组件包括轴杆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所述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和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扭簧包括第一脚和第二脚,所述第一脚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一卡勾,所述第二脚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二卡勾,所述接触片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缘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勾卡设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卡勾卡设在第二通孔内。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的弯曲方向相反。作为优选的,所述接触片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轴杆设置在让位槽内。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接触组件上下设置,上侧的所述接触组件的轴杆位于其接触单元的上侧,下侧的所述接触组件的轴杆位于其接触单元的下侧。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接触单元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所述轴杆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皆开设有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之间设置有限位件,两个所述接触组件对称设置在限位件两侧。作为优选的,所述接触片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限位件配合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葫芦孔,所述葫芦孔包括葫芦小孔与葫芦大孔,所述轴杆的外径小于葫芦小孔的内径,所述轴杆的端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轴杆的卡槽的外径小于所述葫芦小孔的内径,所述轴杆的卡槽卡设在葫芦小孔内。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接触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断路器本体母排和抽屉座母排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装在接触片上的扭簧在桥型触头完整装配后具有初压力,桥型触头一端装在万能式断路器的抽屉座母排上,当断路器本体母排逐渐插入桥型触头另一端,由于本体母排的厚度大于两侧接触片的接触面间距,限位件两侧的接触片被挤压朝外侧动作并逐渐离开限位件,接触片动作的同时,扭簧动作并产生大于初压力的反力,当母排进一步进入桥型触头直至母排完全进入后,扭簧动作至工作状态,此时桥型触头具有终压力,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2、本技术由于一根扭簧只作用于一片接触片,当主回路出现故障电流或局部电接触不良时,桥型触头的接触片不会相互影响发生被动斥开,避免电力故障恶化,安全可靠。3、本技术接触组件包括轴杆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和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连接,该桥型触头相对于传统的桥型触头,其组装方便,缩短组装时间。4、本技术通过扭簧给接触片施力,结构更为稳固,接触片受力更加均衡。5、本技术对材料及工艺要求不高,组装和生产方便,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扭簧式桥型触头的断路器结构示意图;图7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扭簧在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初始状态;(b)为安装状态;(c)为工作状态。图中标号说明:10、安装支架;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11、限位件;12、葫芦孔;121、葫芦大孔;122、葫芦小孔;20、接触组件;21、轴杆;211、卡槽;212、限位端;22、接触片;221、安装槽;222、第一凸缘;223、第二凸缘;224、第一通孔;225、第二通孔;226、让位槽;227、接触面;23、扭簧;231、第一脚;232、第二脚;233、第一卡勾;234、第二卡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接触组件20,固定两个接触组件20的安装支架10,其连接两个接触组件20之间的外端面。接触组件20包括轴杆21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22和扭簧23,扭簧23套设在轴杆21上。如此,通过一个轴杆21上可以套设多个接触单元。扭簧23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22连接。两个接触组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断路器本体母排和抽屉座母排的厚度。本技术装在接触片22上的扭簧23在桥型触头完整装配后具有初压力,桥型触头一端装在万能式断路器的抽屉座母排上,当断路器本体母排逐渐插入桥型触头另一端,由于本体母排的厚度大于两侧接触片22的接触面227间距,限位件11两侧的接触片22被挤压朝外侧动作并逐渐离开限位件11,接触片22动作的同时,扭簧23动作并产生大于初压力的反力,当母排进一步进入桥型触头直至母排完全进入后,扭簧23动作至工作状态,此时桥型触头具有终压力,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由于一根扭簧23只作用于一片接触片22,当主回路出现故障电流或局部电接触不良时,桥型触头的接触片22不会相互影响发生被动斥开,避免电力故障恶化。如图8所示为扭簧23三个状态图,其中,(a)为初始状态;(b)为安装状态;(c)为工作状态,其中α<β<γ。扭簧23包括第一脚231和第二脚232,第一脚231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一卡勾233,第二脚232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二卡勾234,接触片22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222和第二凸缘22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称设置的两个接触组件,/n固定所述两个接触组件的安装支架,其连接两个接触组件之间的外端面;/n所述接触组件包括轴杆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所述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和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称设置的两个接触组件,
固定所述两个接触组件的安装支架,其连接两个接触组件之间的外端面;
所述接触组件包括轴杆和多个接触单元,多个接触单元平行设置,所述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片和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轴杆上,所述扭簧的两个脚分别与接触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包括第一脚和第二脚,所述第一脚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一卡勾,所述第二脚的端部弯曲形成第二卡勾,所述接触片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缘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勾卡设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卡勾卡设在第二通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的弯曲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轴杆设置在让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式桥形触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组件上下设置,上侧的所述接触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同发谢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卓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