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16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包括下模具,下模具内侧设置有模芯,模芯外侧螺栓连接设置有抽芯杆,抽芯杆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下模具前侧设置有折弯机构,折弯机构前侧设置有与下模具螺栓连接的挂线夹线块,挂线夹线块顶部设置有线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非圆形线圈的绕线,绕线简单方便,精度高,耐高温,可以保证产品要求以及品质,通过在折弯处设有推线位,避免了该结构在左侧绕线时因线缆拉不到位而导致产品不良,通过设置第三弹簧,可以将抽芯杆与模芯顶起,该模芯升起高度与下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保证线缆可以正常进入的同时不会太松。

A kind of automatic wireless wire filling and wind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现有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所谓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即初级线圈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对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要求很高,同时对模具要求也更加高,现有的无线充绕线模具模绕线时,效率低,结构不稳定,废品率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侧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外侧螺栓连接设置有抽芯杆,所述抽芯杆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下模具前侧设置有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前侧设置有与下模具螺栓连接的挂线夹线块,所述挂线夹线块顶部设置有线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左顶销杆和右顶销杆,所述左顶销杆和右顶销杆分别设置在下模具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顶销杆和右顶销杆与下模具滑动连接,所述左顶销杆和右顶销杆位于下模具内侧部分一端分别与设置在下模具内侧的左折弯销和右折弯销抵接,所述左折弯销和右折弯销与下模具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左顶销杆和右顶销杆另一端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顶环,所述左顶销杆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下模具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与下模具滑动连接的拉杆,所述拉杆外侧设置有与下模具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拉杆位于挡板与下模具之间部分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右侧顶环与下模具、左侧顶环与拉板之间均设置有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夹包括左线夹和右线夹,所述左线夹和右线夹均设置在挂线夹线块顶部,所述挂线夹线块底部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上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下模具靠近线夹一端顶部设置有切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顶销杆、右顶销杆、左折弯销和右折弯销接触面均设置有弧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芯杆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有凸台,所述抽芯杆杆壁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隔热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芯顶端设置有若干排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模具结构可以实现非圆形线圈的绕线,绕线简单方便,精度高,耐高温,可以保证产品要求以及品质;2.通过在折弯处设有推线位,避免了该结构在左侧绕线时因线缆拉不到位而导致产品不良;3.通过设置第三弹簧,可以将抽芯杆与模芯顶起,该模芯升起高度与下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保证线缆可以正常进入的同时不会太松;4.通过设置凸台,方便在取线圈时进行抽芯,通过设置隔热套,可以避免烫伤,增强装置的安全性,通过在模芯周围设置若干排气孔,可以保证装置在绕线加热时热风可以快速对模具进行加热,使线圈成型,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中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的中心剖视图。图4为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中折弯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的俯视图。图中:1-下模具,2-抽芯杆,3-模芯,4-顶环,5-挂线夹线块,6-拉板,7-挡板,8-左顶销杆,9-右顶销杆,10-拉杆,11-左折弯销,12-右折弯销,13-线夹,14-第一弹簧,31-卡簧,32-第二弹簧,33-第三弹簧,34-隔热套,131-左线夹,132-右线夹,133-切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包括下模具1,所述下模具1内侧设置有模芯3,所述模芯3外侧螺栓连接设置有抽芯杆2,所述抽芯杆2与下模具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3,所述下模具1前侧设置有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前侧设置有与下模具1螺栓连接的挂线夹线块5,所述挂线夹线块5顶部设置有线夹13,通过设置第三弹簧33,可以将抽芯杆2与模芯3顶起,该模芯3升起高度与下模具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保证线缆可以正常进入的同时不会太松。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分别设置在下模具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与下模具1滑动连接,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位于下模具1内侧部分一端分别与设置在下模具1内侧的左折弯销11和右折弯销12抵接,所述左折弯销11和右折弯销12与下模具1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14,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另一端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顶环4,所述左顶销杆8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拉板6,所述拉板6靠近下模具1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与下模具1滑动连接的拉杆10,所述拉杆10外侧设置有与下模具1固定连接的挡板7,所述拉杆10位于挡板7与下模具1之间部分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右侧顶环4与下模具1、左侧顶环4与拉板6之间均设置有弹簧。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夹13包括左线夹131和右线夹132,所述左线夹131和右线夹132均设置在挂线夹线块5顶部,所述挂线夹线块5底部设置有卡簧31,所述卡簧31上侧设置有第二弹簧32,所述下模具1靠近线夹13一端顶部设置有切刀133。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顶销杆8、右顶销杆9、左折弯销11和右折弯销12接触面均设置有弧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芯杆2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有凸台,通过设置凸台,方便在取线圈时进行抽芯,所述抽芯杆2杆壁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隔热套34,通过设置隔热套34,可以避免烫伤,增强装置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芯3顶端设置有若干排气孔,通过在模芯3周围设置若干排气孔,可以保证装置在绕线加热时热风可以快速对模具进行加热,使线圈成型,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折弯销11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内侧设有R角。该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可以实现非圆形线圈的绕线,绕线简单方便,精度高,耐高温,可以保证产品要求以及品质,通过在折弯处设有推线位,避免了该结构在左侧绕线时因线缆拉不到位而导致产品不良,通过设置第三弹簧33,可以将抽芯杆2与模芯3顶起,该模芯3升起高度与下模具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保证线缆可以正常进入的同时不会太松,通过设置凸台,方便在取线圈时进行抽芯,通过设置隔热套34,可以避免烫伤,增强装置的安全性,通过在模芯3周围设置若干排气孔,可以保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内侧设置有模芯(3),所述模芯(3)外侧螺栓连接设置有抽芯杆(2),所述抽芯杆(2)与下模具(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3),所述下模具(1)前侧设置有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前侧设置有与下模具(1)螺栓连接的挂线夹线块(5),所述挂线夹线块(5)顶部设置有线夹(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内侧设置有模芯(3),所述模芯(3)外侧螺栓连接设置有抽芯杆(2),所述抽芯杆(2)与下模具(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3),所述下模具(1)前侧设置有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前侧设置有与下模具(1)螺栓连接的挂线夹线块(5),所述挂线夹线块(5)顶部设置有线夹(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线充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包括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分别设置在下模具(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与下模具(1)滑动连接,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位于下模具(1)内侧部分一端分别与设置在下模具(1)内侧的左折弯销(11)和右折弯销(12)抵接,所述左折弯销(11)和右折弯销(12)与下模具(1)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14),所述左顶销杆(8)和右顶销杆(9)另一端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顶环(4),所述左顶销杆(8)外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拉板(6),所述拉板(6)靠近下模具(1)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与下模具(1)滑动连接的拉杆(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德俊皮之送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