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包括带冲压头的冲压主体,还包括冲压主体下侧设置的承托主体,承托主体上侧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横向设有两个承托模具,且其中一个承托模具与冲压头相对设置,工作台下侧沿垂直于横向轴线方向设有两根贯穿承托主体可横向滑动的滑杆,两根滑杆的相对侧均横向设有直齿条,两根直齿条之间共同啮合有不脱落的半齿轮,半齿轮的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且半齿轮带动直齿条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承托模具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承托主体内设有带动半齿轮转动的动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半自动冲压机在工件加工时,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An efficient semi-automatic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
本技术涉及冲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冲压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目前所使用的冲压机包括半自动冲压机和全自动冲压机两种设备,全自动冲压机具有自动化能力高,生产速度快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零件的冲压成型中,需要使用到半自动冲压机,首先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放件在半自动冲压机工作台的模具上,再通过冲压头对工件进行冲压,在工件冲压完成后,手动取件,即完成单个零件的加工,在上述手动取件和放件的过程中,冲压头处于未加工状态,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解决了现有半自动冲压机在工件加工时,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包括带冲压头的冲压主体,还包括冲压主体下侧设置的承托主体,承托主体上侧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横向设有两个承托模具,且其中一个承托模具与冲压头相对设置,工作台下侧沿垂直于横向轴线方向设有两根贯穿承托主体可横向滑动的滑杆,两根滑杆的相对侧均横向设有直齿条,两根直齿条之间共同啮合有不脱落的半齿轮,半齿轮的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且半齿轮带动直齿条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承托模具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承托主体内设有带动半齿轮转动的动力机构。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两个承托模具上均放置有待加工工件,且其中一个待加工工件与冲压头相对,动力机构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均不与两个直齿条啮合,在冲压主体带动冲压头完成单次冲压后,半齿轮与其中一个直齿条接触,直齿条带动工作台移动,当另一承压模与冲压头相对时,快速取下已冲压的工件并更换上新的待加工工件,同时半齿轮均不予两个直齿条啮合,在冲压主体带动冲压头完成对另一承压模的冲压后,半齿轮与另一个直齿条接触,带动直齿条复位,直齿条带动工作台复位,重复上述操作,达到循环加工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在单个承托模取件和装件的过程中,冲压头持续工作,完成对另一个承托模的冲压成型。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半自动冲压机在工件加工时,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冲压主体与承托主体之间设有灯具,冲压主体的一侧设有与灯具、冲压主体、动力机构连接的电气控制盒。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承托主体上侧设有供滑杆横向滑动的开口,工作台的下侧设有四根贯穿开口的滑杆,且四根滑杆呈矩形分布,同侧滑杆共同连接直齿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滑杆呈折线形,且沿垂直于工作台横向轴线方向的两根滑杆上侧的间距小于其下侧的间距。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机构为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半自动冲压机在工件加工时,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冲压主体与承托主体之间设有灯具,冲压主体的一侧设有与灯具、冲压主体、动力机构连接的电气控制盒。灯具的设计,达到冲压主体和工作台之间的照明作用,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加工时,增加了本技术加工的安全性,(3)本技术通过承托主体上侧设有供滑杆横向滑动的开口,工作台的下侧设有四根贯穿开口的滑杆,且四根滑杆呈矩形分布,同侧滑杆共同连接直齿条。开口的设计,一方面使滑杆合理贯穿承托主体上侧,另一方面可供滑杆在承托主体上侧的横向移动,四个滑杆两两对应与直齿条连接,加强了直齿条与滑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4)本技术通过滑杆呈折线形,且沿垂直于工作台横向轴线方向的两根滑杆上侧的间距小于其下侧的间距。滑杆折线形的设计,增加了滑杆下侧之间的间距,避免滑杆之间间距过小不易布置半齿轮的问题。(5)本技术通过动力机构为电机。电机作为动力源,能提供充足的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中的标记为:1-冲压主体、2-冲压头、3-电气控制盒、4-灯具、5-工作台、6-承托模具、7-承托主体、8-滑杆、9-半齿轮、10-直齿条、11-电机、12-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包括带冲压头2的冲压主体1,还包括冲压主体1下侧设置的承托主体7,承托主体7上侧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工作台5,工作台5上横向设有两个承托模具6,且其中一个承托模具6与冲压头2相对设置,工作台5下侧沿垂直于横向轴线方向设有两根贯穿承托主体7可横向滑动的滑杆8,两根滑杆8的相对侧均横向设有直齿条10,两根直齿条10之间共同啮合有不脱落的半齿轮9,半齿轮9的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且半齿轮9带动直齿条10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承托模具6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承托主体7内设有带动半齿轮9转动的动力机构。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两个承托模具6上均放置有待加工工件,且其中一个待加工工件与冲压头2相对,动力机构带动半齿轮9转动,半齿轮9均不与两个直齿条10啮合,在冲压主体1带动冲压头2完成单次冲压后,半齿轮9与其中一个直齿条10接触,直齿条10带动工作台5移动,当另一承压模与冲压头2相对时,快速取下已冲压的工件并更换上新的待加工工件,同时半齿轮9均不予两个直齿条10啮合,在冲压主体1带动冲压头2完成对另一承压模的冲压后,半齿轮9与另一个直齿条10接触,带动直齿条10复位,直齿条10带动工作台5复位,重复上述操作,达到循环加工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在单个承托模取件和装件的过程中,冲压头2持续工作,完成对另一个承托模的冲压成型。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半自动冲压机在工件加工时,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是在实施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具体是:冲压主体1与承托主体7之间设有灯具4,冲压主体1的一侧设有与灯具4、冲压主体1、动力机构连接的电气控制盒3。灯具4的设计,达到冲压主体1和工作台5之间的照明作用,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加工时,增加了本技术加工的安全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承托主体7上侧设有供滑杆8横向滑动的开口12,工作台5的下侧设有四根贯穿开口12的滑杆8,且四根滑杆8呈矩形分布,同侧滑杆8共同连接直齿条10。开口12的设计,一方面使滑杆8合理贯穿承托主体7上侧,另一方面可供滑杆8在承托主体7上侧的横向移动,四个滑杆8两两对应与直齿条10连接,加强了直齿条10与滑杆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滑杆8呈折线形,且沿垂直于工作台5横向轴线方向的两根滑杆8上侧的间距小于其下侧的间距。滑杆8折线形的设计,增加了滑杆8下侧之间的间距,避免滑杆8之间间距过小不易布置半齿轮9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力机构为电机11。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包括带冲压头(2)的冲压主体(1),还包括冲压主体(1)下侧设置的承托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7)上侧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上横向设有两个承托模具(6),且其中一个承托模具(6)与冲压头(2)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5)下侧沿垂直于横向轴线方向设有两根贯穿承托主体(7)可横向滑动的滑杆(8),两根所述滑杆(8)的相对侧均横向设有直齿条(10),两根所述直齿条(10)之间共同啮合有不脱落的半齿轮(9),所述半齿轮(9)的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且半齿轮(9)带动直齿条(10)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承托模具(6)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所述承托主体(7)内设有带动半齿轮(9)转动的动力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包括带冲压头(2)的冲压主体(1),还包括冲压主体(1)下侧设置的承托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主体(7)上侧设有可横向滑动的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上横向设有两个承托模具(6),且其中一个承托模具(6)与冲压头(2)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5)下侧沿垂直于横向轴线方向设有两根贯穿承托主体(7)可横向滑动的滑杆(8),两根所述滑杆(8)的相对侧均横向设有直齿条(10),两根所述直齿条(10)之间共同啮合有不脱落的半齿轮(9),所述半齿轮(9)的齿轮部的弧度小于π,且半齿轮(9)带动直齿条(10)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承托模具(6)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所述承托主体(7)内设有带动半齿轮(9)转动的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半自动冲压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陈生林,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奥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