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87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包括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弹簧和拉线,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源、报警灯、正极金属管以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负极金属管,所述正极金属管、报警灯、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所述负极金属管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弹簧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金属管位于正极金属管上部;所述拉线依次穿过负极金属管的管道和正极金属管的管道,拉线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拉线的下端与受力装置装置固定连接。

Alarm device for pile head of pil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桩基灌注
,具体涉及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钻孔桩基础是基础工程建设中较为宽泛的基础形式。钻孔桩一般为水下灌注,桩头高度较难控制,按照传统控制方法,易造成桩基桩头超灌过多,或灌注高度不足,造成破桩难,接桩难,且延误工期,浪费成本,增加了管理人员压力。现有技术中判断桩头高度一般采用人工方式,依赖感观,可靠性差,人员依赖性大,投入的管理人员多,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可控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采用简单的支撑架、电路结构、受力装置,将电路的通断与灌装位置联系在一起,当灌装到达目标位置时,报警灯发出警示,能够及时掌握钻孔桩的灌装高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包括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弹簧和拉线,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源、报警灯、正极金属管以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负极金属管,所述正极金属管、报警灯、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所述负极金属管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弹簧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金属管位于正极金属管上部;所述拉线依次穿过负极金属管的管道和正极金属管的管道,拉线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拉线的下端与受力装置固定连接;当混凝土灌注未达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向下拉伸弹簧,带动正极金属管向下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分离;混凝土灌注达到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在混凝土的推动力和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正极金属管向上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接触产生电连接,使报警灯报警。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干电池。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横杆和支撑立杆,所述报警电路和传力装置均设置在支撑立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上端固设有弹簧挂钩,所述弹簧挂钩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受力装置包括配重块、吊耳、浮球以及对称固设在配重块两侧且用于固定浮球的浮球固定框,所述吊耳固设于配重块上表面且与拉线下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采用简单的支撑架、电路结构、受力装置,将电路的通断与灌装位置联系在一起,当灌装到达目标位置时,报警灯发出警示,能够及时掌握钻孔桩的灌装高度,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配置简单的电路机构即可实现报警功能,零件替换方便,维护成本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极金属管和负极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横杆和支撑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配重块和浮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包括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弹簧3b和拉线3c,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源2a、报警灯2f、正极金属管2d以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负极金属管2e,所述正极金属管、报警灯、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所述负极金属管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弹簧3b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金属管2e位于正极金属管上部;所述拉线依次穿过负极金属管的管道和正极金属管的管道,拉线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拉线的下端与受力装置固定连接;当混凝土灌注未达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向下拉伸弹簧3b,带动正极金属管2d向下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2e分离;混凝土灌注达到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在混凝土的推动力和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正极金属管向上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接触产生电连接,使报警灯报警。所述电源2a为干电池。所述正极金属管为正极铜管,所述负极金属管为负极铜管,铜的导电性好且不易被腐蚀。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横杆1b和支撑立杆1a,所述报警电路和传力装置3均设置在支撑立杆1a上。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3b上端固设有弹簧挂钩3a,所述弹簧挂钩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受力装置包括配重块4a、吊耳4b、浮球4c以及对称固设在配重块两侧且用于固定浮球的浮球固定框,所述吊耳4b固设于配重块上表面且与拉线3c下端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浮球固定框包括六个固定框平筋4d和两个固定框立筋4e,所述固定框平筋和固定框立筋连接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浮球4c固定在该长方体框架结构内。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支撑架采用25mm*25mm且壁厚2mm的方管,一个支撑立杆,高度为600mm,两个支撑横杆,长度为200mm,与支撑立杆焊接为十字形支撑架,报警电路由报警灯、干电池、正极电线2b、负极电线2c、正极铜管和负极铜管组成,干电池采用三节6V电池串联,固定在支撑架上,正极电线连接干电池正极,通过报警灯,连接正极铜管,正极铜管固定在支撑架上,负极电线一端连接干电池负极且另一端连接负极铜管,传力装置由弹簧挂钩、弹簧、拉线组成,弹簧挂钩固定在支撑架上,弹簧上端挂在弹簧挂钩上,弹簧下端与拉线固定连接,拉线穿过正极铜管的管道孔和负极铜管的管道孔,负极铜管与拉线固定连接,受力装置包括浮球、配重块、吊耳、浮球固定框组成,浮球两个,外直径70mm,配重块为宽45mm、厚30mm、高150mm的钢块,固定框用直径6mm盘圆焊接,浮球固定框将浮球固定在配重器的两侧面,对称居中布置,吊耳设置在配重块顶部,吊耳与拉线连接,根据空孔深度调整拉线的长度。将支撑架落在平台上,将受力装置悬吊在设定桩头停灰面的位置上,弹簧在拉线的拉力下拉伸,正极铜管和负极铜管分离,混凝土上升到受力装置的高度后,托动受力装置,拉线拉力减小,弹簧收缩,正极铜管和负极铜管间距减小,接触,电路接通,报警灯闪光报警,此时停止灌注,撤销工装后可用于下个桩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弹簧(3b)和拉线(3c),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源(2a)、报警灯(2f)、正极金属管(2d)以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负极金属管(2e),所述正极金属管、报警灯、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所述负极金属管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弹簧(3b)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金属管(2e)位于正极金属管上部;所述拉线依次穿过负极金属管的管道和正极金属管的管道,拉线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拉线的下端与受力装置固定连接;当混凝土灌注未达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向下拉伸弹簧(3b),带动正极金属管(2d)向下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2e)分离;混凝土灌注达到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在混凝土的推动力和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正极金属管向上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接触产生电连接,使报警灯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灌注桩头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报警电路、传力装置以及受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弹簧(3b)和拉线(3c),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源(2a)、报警灯(2f)、正极金属管(2d)以及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负极金属管(2e),所述正极金属管、报警灯、电源的正极依次串联,所述负极金属管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弹簧(3b)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负极金属管(2e)位于正极金属管上部;所述拉线依次穿过负极金属管的管道和正极金属管的管道,拉线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拉线的下端与受力装置固定连接;当混凝土灌注未达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向下拉伸弹簧(3b),带动正极金属管(2d)向下运动并与负极金属管(2e)分离;混凝土灌注达到报警位置时,所述受力装置在混凝土的推动力和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正极金属管向上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强安学波王世波崔猛猛安刚建黄景新宋宝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