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84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属于塑料实验室测试设备领域,其包括辊轮、油加热器、热油泵以及储油箱,辊轮内设置有外芯油流道、内芯油流道以及若干油循环流道;外芯油流道、内芯油流道以及辊轮同轴布置;油循环流道以内芯油流道为中心环向均匀布置;循环油在油循环流道中流动时,各油循环流道之间、油循环流道的各段之间会相互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各油循环流道能够均匀的为辊轮加热,整个辊轮两侧和中间的温度都保持稳定,辊轮各个区域的温度稳定,控制精度高,使得二辊试验机的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two roll te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料实验室测试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二辊试验机作为一种塑料片材生产的实验室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片材的材料试验,用于对生产塑料片材的各类添加剂的性能进行测试。目前常见的二辊试验机在辊轮的温度控制上,大多数采用在辊轮内部放置一条电热管的方式来进行温度控制,这种方式尽管成本不高,加热效果良好,但是辊轮两端和中心的温度大小差异较大,如果塑料片材为PVC等热敏感材料,则这样的温度差异会严重影响试验效果,不利于添加剂性能的精准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辊轮、油加热器、热油泵以及储油箱;所述油加热器包括油容器以及电热器,所述电热器的电热管置于所述油容器内,所述油容器的进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进油口,出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出油口;所述辊轮内加工有外芯油流道、内芯油流道以及若干油循环流道;所述外芯油流道、所述内芯油流道以及所述辊轮同轴布置,所述外芯油流道为围绕所述内芯油流道布置的环向流道;所述油循环流道以所述内芯油流道为中心环向均匀布置,每根所述油循环流道均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循环流道由三段直道部以及两段弯道部组成,三段直道部依次等距离平行布置,中间位置的直道部分别通过两段弯道部与其它两段直道部连接,直道部沿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内芯油流道作为进油通道,其进油口与所述热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其出油口通过内流道与所述油循环流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循环流道的出油口通过外流道与所述外芯油流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外芯油流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储油箱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加热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加热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循环油在油循环流道中流动时,各油循环流道之间、油循环流道的各段之间会相互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各油循环流道能够均匀的为辊轮加热,整个辊轮两侧和中间的温度都保持稳定,辊轮各个区域的温度稳定,控制精度高,使得二辊试验机的试验结果更加准确。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油循环流道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辊轮,2-内芯油流道,3-内流道,4-油循环流道,5-外流道,6-外芯油流道,7-储油箱,8-油加热器,9-热油泵,10-电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辊轮1、油加热器8、热油泵9以及储油箱7;油加热器8包括油容器以及电热器,电热器的电热管10置于油容器内,油容器的进油口作为油加热器8的进油口,出油口作为油加热器8的出油口;辊轮1内加工有外芯油流道6、内芯油流道2以及若干油循环流道4;外芯油流道6、内芯油流道2以及辊轮1同轴布置,外芯油流道6为围绕内芯油流道2布置的环向流道;油循环流道4以内芯油流道2为中心环向均匀布置,每根油循环流道4均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图2示出的油循环流道4的结构,其由三段直道部以及两段弯道部组成,三段直道部依次等距离平行布置,中间位置的直道部分别通过两段弯道部与其它两段直道部连接,直道部沿辊轮1的长度方向布置。内芯油流道2作为进油通道,其进油口与热油泵9的出油口连接,其出油口通过内流道3与油循环流道4的进油口连通,油循环流道4的出油口通过外流道5与外芯油流道6的进油口连通,外芯油流道6的出油口与储油箱7的进油口连接,储油箱7的出油口与油加热器8的进油口连接,油加热器8的出油口与热油泵9的进油口连接。本实施例所述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该装置运行之前,需要先将储油箱7内的部分油经过油加热器8加热后泵至辊轮1内的各油管中,使得内芯油流道2、外芯油流道6、内流道3和外流道5填满。图1中的箭头指示的是油循环路径,在该装置运行时,热油泵9会将辊轮1内部管道中的循环油吸入储油箱7中,再由储油箱7进入油加热器8中加热,随后再进入内芯油流道2;内芯油流道2中的热油通过内流道3流入油循环流道4,油从内芯油流道2流出后,通过外流道5进入外芯油流道中,之后被吸至储油箱7中,完成油路循环。在本实施例中,油循环流道4的数量可根据温度要求以及辊轮1大小等实际情况调整。图2中箭头方向为油循环流道4中的油走向。各油循环流道4内的油能够间接均匀的为辊轮1加热;循环油在油循环流道4中流动时,尽管其在三段直道部的两侧的温度都会有差别,但是各部之间会相互进行温度补偿,使得整个辊轮1两侧和中间的温度都保持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储油箱7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进入辊轮1的循环油量稳定。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拓展方案,针对油循环流道4的结构尺寸设计,其直道部的长度与辊轮1的长度之差小于3cm;油循环流道4与辊轮1的内筒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0.5c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油循环流道4能够更加均匀高效的为辊轮1的筒壁部分加热。按照上述实施方式,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辊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加热器、热油泵以及储油箱;/n所述油加热器包括油容器以及电热器,所述电热器的电热管置于所述油容器内,所述油容器的进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进油口,出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出油口;/n所述辊轮内加工有外芯油流道、内芯油流道以及若干油循环流道;/n所述外芯油流道、所述内芯油流道以及所述辊轮同轴布置,所述外芯油流道为围绕所述内芯油流道布置的环向流道;/n所述油循环流道以所述内芯油流道为中心环向均匀布置,每根所述油循环流道均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油循环流道由三段直道部以及两段弯道部组成,三段直道部依次等距离平行布置,中间位置的直道部分别通过两段弯道部与其它两段直道部连接,直道部沿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布置;/n所述内芯油流道作为进油通道,其进油口与所述热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其出油口通过内流道与所述油循环流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循环流道的出油口通过外流道与所述外芯油流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外芯油流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箱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储油箱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加热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油加热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泵的进油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辊试验机用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辊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加热器、热油泵以及储油箱;
所述油加热器包括油容器以及电热器,所述电热器的电热管置于所述油容器内,所述油容器的进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进油口,出油口作为所述油加热器的出油口;
所述辊轮内加工有外芯油流道、内芯油流道以及若干油循环流道;
所述外芯油流道、所述内芯油流道以及所述辊轮同轴布置,所述外芯油流道为围绕所述内芯油流道布置的环向流道;
所述油循环流道以所述内芯油流道为中心环向均匀布置,每根所述油循环流道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衍鹏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澄海区欧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