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7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所述动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工作点结构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设有压缩蓄能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缩蓄能单元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可调节,调节压缩蓄能单元的未被压缩的初始状态下的位置,从而调节压缩蓄能单元的压缩行程距离,进而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的施加压力大小。

A mold closing structure with controllable working p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合模工艺领域,主要涉及到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
技术介绍
合模是指在模具制作后期研配时对上下模中的工件用所需的压力加压进行合模。目前的合模工艺中,常用的是一体化上模和一体化下模配合作业,使上下模中间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被挤压合模。特别是在LED封装合模领域,目前的合模结构不能够调节对工件的工作点施加的压力,不能适应新的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调节对工件工作点施加的压力大小的合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能够调节对工件工作点施加的压力大小。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包括动模块,所述动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工作点结构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设有压缩蓄能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缩蓄能单元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可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压缩蓄能单元包括固定单元、弹性单元和压块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连接固定单元、另一端连接压块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连接在基座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压块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纵向穿过基座;所述固定单元的上方部分位于基座的外部;所述压块单元下方部分位于基座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安装在基座中,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螺母与弹性单元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单元为力与形变成正比的弹性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单元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数量不小于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为阵列分布。进一步地,还包括承物台,承物台对应设置在动模块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承物台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的定位结构。本技术相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施加的压力可调,动模块与第一工件接触的时候动模块中的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块单元首先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接触,动模块对第一工件施压的时候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弹性单元被压缩直至动模块的基座的下表面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在的平面相平,弹性单元被压缩所以对第一工作的工作点有一个弹力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基座中的工作点结构单元在基座的高度从而调节压块单元与基座的下表面的高度差进而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中的弹性单元被压缩的行程,这样能够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施加压力的大小。二、弹性单元的形变量和弹力成正比,能够便于通过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块单元下端与基座下表面的高度差来调节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的压力。三、适用性高,满足第一工件的工作点处于不同平面的情况的合模要求,设置多个工作点结构单元,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在基座的位置可调,使得动模块的工作点结构单元的高度与第一工件位于不同高度的工作点相适应,从而使得动模块的施力面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相适应,能够适应第一工作的工作点位于不同平面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的实施例一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的实施例二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1-动模块;11-基座;12-工作点结构单元;121-固定单元;122-弹性单元;123-压块单元;21-第一工件;211-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2-第二工件;3-承物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包括动模块1,所述动模块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中设有工作点结构单元12;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12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设有压缩蓄能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缩蓄能单元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可调节,调节压缩蓄能单元的未被压缩的初始状态下的位置,从而调节压缩蓄能单元的压缩行程距离,进而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的施加压力大小;所述压缩蓄能单元由上至下包括固定单元121、弹性单元122和压块单元123,弹性单元122的一端连接固定单元121、另一端连接压块单元123;所述固定单元121连接在基座11的位置可调节,通过改变固定单元121与基座11的连接位置所在处的高度;所述压块单元123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12纵向穿过基座11;所述固定单元121的上方部分位于基座11的外部;所述压块单元123下方部分位于基座11的外部。工作原理:在对第一工件21和第二工件22进行合模,动模块1的基座11上的工作点结构单元12的压块单元123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对合,通过改变工作点结构单元12的固定单元121连接固定在基座11的位置从而调节与之通过弹性单元122连接的压块单元123与基座11下表面的距离,使得动模块1在对第一工件21作用的时候,工作点结构单元12的压块单元123会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先作用,工作点结构单元12的弹性模块被压缩直至动模块1的基座11的下表面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所在的平面相平,弹性单元122被压缩所以对第一工作的工作点有一个由于弹性单元122被压缩而产生的弹力的作用,因此通过调节基座11中的工作点结构单元12在基座11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压块单元123与基座11的下表面的高度差进而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12中的弹性单元122被压缩的行程,这样能够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12对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施加压力的大小。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同样能够被应用到合模工艺的方向工艺——拉伸工艺中,在应用在拉伸工艺中的时候,只需要改变动模块1的运动方向即可,即在合模工艺中,动模块1的运动方向的垂直向下,而在拉伸工艺中动模块1的运动方向是垂直向上。优选地,所述固定单元121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安装在基座11中,螺母固定安装在基座11中包含利用外部螺母内嵌在基座11中和直接在基座11中设置内螺纹结构自形成螺母结构,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螺母与弹性单元122固定连接,在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12作用在第一工件21的压力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旋转螺栓调节其在螺母的进程即可达到调节工作点结构单元12在基座11中连接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弹性单元122为力与形变成正比的弹性单元122,能够能加方便计算出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211的压力大小。优选地,所述弹性单元122为弹簧,弹簧具备弹力与形变成正比的特性,而且材料容易获取且成本低,有利于节省成本。优选地,还包括承物台3,承物台3对应设置在动模块1下方,用以放置第二工件22,为第一工件21和第二工件22合模的时候提供支力面。优选地,所述承物台3上设置有第二工件22的定位结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包括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工作点结构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设有压缩蓄能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缩蓄能单元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压缩蓄能单元包括固定单元、弹性单元和压块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连接固定单元、另一端连接压块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连接在基座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压块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包括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工作点结构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设有压缩蓄能单元,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的压缩蓄能单元的初始状态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压缩蓄能单元包括固定单元、弹性单元和压块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的一端连接固定单元、另一端连接压块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连接在基座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压块单元作用于第一工件的工作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点结构单元纵向穿过基座;所述固定单元的上方部分位于基座的外部;所述压块单元下方部分位于基座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工作点的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安装在基座中,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小荣龙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晶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