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士海专利>正文

罐装食品、饮料自热(自冷)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662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罐装食品、饮料自热(自冷)杯,主要由内杯体(4)、外杯体(3)、杯盖(2)、倒杯形支撑圈(6)、杯底(13)、反应液袋(8)、压液器(10)和启动板(1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为由内杯体(4)、外杯体(3)所组成的双层结构,或者杯体为由内杯体(4)、外杯体(3)、中间夹一层牛皮纸复合铝箔组成的三层结构,食品、饮料罐(1)置于杯体内中央,罐盖向上,罐底朝下,食品、饮料罐(1)的罐盖卷边下部设有杯盖(2)、杯盖(2)中央的通孔卡入食品、饮料罐(1)的罐盖卷边下部环槽内,食品、饮料罐(1)的罐底卷边上部设有倒杯形支撑圈(6),倒杯形支撑圈(6)是口朝下的杯状圈,倒杯形支撑圈(6)的杯底中央的通孔卡入食品、饮料罐(1)的罐底卷边上部环槽内,从而使食品、饮料罐(1)、杯盖(2)和倒杯形支撑圈(6)连为一体;内杯体(4)和外杯体(3)置于杯盖(2)和倒杯形支撑圈(6)之间,内杯体(4)和外杯体(3)的上口嵌入杯盖(2)周边开口向下的环形槽内,而下口嵌入倒杯形支撑圈(6)下端周边开口向上的环形槽内,从而使食品、饮料罐(1)、内杯体(4)、外杯体(3)、杯盖(2)和倒杯形支撑圈(6)连为一体;倒杯形支撑圈(6)的底部设有杯底(13)、杯底(13)的下面设有启动板(14)、杯底(13)的上面设有压液器(10)和螺杆(12),压液器(10)的上面设有反应液袋(8),反应液袋(8)内盛装反应溶液,食品、饮料罐(1)的外罐壁、罐底与内杯体(4)、反应液袋(8)之间设有空腔(5),空腔(5)内盛装反应主剂。(*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罐装食品、饮料进行自动加热或致冷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公知公认的某些化学物质水化放热(加热)或水化吸热(致冷)的原理对罐装食品、饮料等进行加热或致冷的自动加热(致冷)杯。属于将化学加热或致冷原理应用于生活用品的
利用水化放热或水化吸热原理对罐装食品、饮料进行加热或致冷,必须在一个装置中进行。要达到理想的加热或致冷效果,除了要选择价格低廉、放热或吸热量大的化学物质外,对装置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对加热或致冷效果影响极大。在结构和材料方面影响加热或致冷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材料本身的热容,根据试验,材料的热容大或结构中热容大的材料用得多,往往可以吸收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或冷量的一半,不能使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充分利用,影响加热或致冷效果,所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要求材料的热容越小越好;与环境的绝热性能,如果与环境的绝热性能不好,则反应热量或冷量与环境的热交换快而与被加热(致冷)的食品、饮料热交换慢(尤其是粥类罐头),热量(冷量)也不能充分利用,无法达到理想的加热(致冷)效果;而在以上所述两种情况下,要想达到预期的加热(致冷)效果,就必须增加反应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海黄明昌严康民李宁川
申请(专利权)人:王士海黄明昌严康民李宁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