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自动变速箱和汽车技术

技术编号:246750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自动变速箱和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由内至外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第一增强层和外层,得到所述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通过缠绕形成。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利于实现连续性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得到的产品稳定性高。

Automatic gearbox oil cooling hos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utomatic gearbox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自动变速箱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自动变速箱和汽车。
技术介绍
乘用车自动变速油冷却软管尺寸一般为7.0~13.0±0.3mm,壁厚3.5~4.0±0.3mm,工作压力常见为0.8~1.0MPa,极限条件可达到1.2MPa,爆破压力要求在5~6.9MPa范围,针织工艺、锁针工艺均无法满足压力要求,传统上业内均采用编织生产工艺。采用编织工艺生产整体分为内胶挤出、编织、外胶挤出,在完成各阶段生产后均需要时间停放,属于分段式生产,在编织前需要将增强层纤维转换至特定线轴,转换时增加了增强层纤维性能损失风险,而编织机速度仅达到3~5m/min,因此编织工艺生产方式较连续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同时质量稳定低。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利于实现连续性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得到的产品稳定性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由内至外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第一增强层和外层,得到所述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n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通过缠绕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内至外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第一增强层和外层,得到所述自动变速箱油冷却软管;
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通过缠绕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所述外层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形成中层和第二增强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增强层通过缠绕形成;
优选地,采用缠绕机进行所述缠绕,所述缠绕机的转速为400-600rpm;
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强层和所述第二增强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芳纶纤维;
优选地,芳纶纤维包括P芳纶830d、P芳纶1100d、P芳纶1680d以及P芳纶2520d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缠绕时的增强层角度为49~52°;
优选地,选用8-24个锭子进行所述缠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增强层之后且在形成所述外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增强层表面形成粘合剂;
优选地,利用机针形成所述内层,在机针表面形成第一防腐层之后,再在所述第一防腐层表面形成所述内层;
优选地,利用机针形成所述外层,在机针表面形成第二防腐层之后,再在所述第二防腐层表面形成所述外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腐层和所述第二防腐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0.02-0.04mm;
优选地,所述内层的厚度为1.6-2.2mm;
优选地,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7-2.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增强层之后且在形成所述中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增强层表面形成粘合剂;
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起陈亮赵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鹏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