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及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699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及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属于遗传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核苷酸序列的第123位碱基处的R为T或C。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可以通过3个世代获得乌嘴白羽率96%后代,提高纯白羽后代选种效率和准确率,加快白羽优质肉鸭羽色性状的纯化,同时促进优秀地方鸭遗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

A molecular marker related to white feather color of Liancheng white duck and breeding method of hybrid white feather progeny of Liancheng white d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及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遗传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及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杂交选育技术是快速改良肉鸭重要经济性状,培育满足市场需要新品种的有效手段。连成白鸭是我国著名的优质地方鸭品种,该鸭和其它鸭杂交后代会出现羽色性状分离,F1代全部为花羽和灰羽,F2代羽色性状进一步分离,出现黑羽、花羽、灰羽和白羽等多种羽色。传统选育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方法可见于已授权的专利《一种乌嘴青脚白羽肉鸭的制种方法》,但该方法仅获得了F2代白羽肉鸭群体,并未见该群体是否可以产生稳定的白羽后代,种用价值有限;还有报道利用连城白鸭和大体型肉鸭杂交获得纯白羽肉鸭新品系的方法,耗费至少6个世代,且每个世代都需要对几千只鸭进行了详细记录复杂的羽色性状(黑、白、花、灰等),此方法费时费力,且后代中仍然会出现少量的杂色鸭。传统选育方法无法快速对肉鸭杂交过程中羽色性状进行纯化,限制了连城白鸭品种用于优质肉鸭的遗传改良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及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可以通过3个世代获得乌嘴白羽率96%后代,提高纯白羽后代选种效率和准确率,加快白羽优质肉鸭羽色性状的纯化,同时促进优秀地方鸭遗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且所述核苷酸序列的第123位碱基处的R为T或C。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扩增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所述引物包括外围引物和内侧延伸引物,所述外围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外围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的外围下游引物,所述内侧延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在连城白鸭杂交后代中筛选白羽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的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连城白鸭和其它品种鸭杂交,得到杂交F1代,F1代自群交配,获得F2代;2)当F2代生长至2~3周龄时,选取乌嘴乌脚的个体,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进行筛选,选留基因型为TT型的个体,得到筛选后的F2代;3)将步骤2)筛选后的F2代进行繁殖,得到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优选的是,步骤1)所述其它鸭品种,包括北京鸭、樱桃谷鸭、丽佳鸭、奥白星鸭或沔阳麻鸭。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筛选用模板包括生长至2~3周龄的F2代乌嘴乌脚的个体的基因组DNA。优选的是,当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进行步骤2)所述筛选时,先使用外围引物扩增,获得遗传标记所在的片段,再使用内侧延伸引物进行扩增,测序,确定基因型。优选的是,获得遗传标记所在的片段后,还包括纯化的过程。优选的是,步骤3)所述繁殖前,还包括在筛选后的F2代生长至8周龄,去掉带杂羽色的F2代鸭的步骤。优选的是,步骤3)所述繁殖为按公母个数比为1:(4~5)进行配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本方法利用所述分子标记能够在连城白鸭和其他鸭品种杂交的F2代采血检测遗传标记,通过遗传标记选择纯白羽色的杂交后代,不需要记录复杂的羽色表型性状,相比之前常规的方法省时省力。传统选育方法需在5~6周龄羽毛初步长成时,通过观察羽色来淘汰非白羽杂交鸭,至少需要4~5个世代才能获得纯白羽鸭品系,耗时较长。传统选育方法也可以通过淘汰非白羽杂交鸭及其同胞半同胞家系,加快纯白羽鸭品系培育,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更大群体用于淘汰,成本较大。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技术方案可以节约大量育种时间和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可以通过3个世代获得乌嘴白羽率96%以上的后代,提高纯白羽后代选种效率和准确率,加快白羽优质肉鸭羽色性状的纯化,同时促进优秀地方鸭遗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子标记基因型检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GAGACCGTGGCTGCCAGCACGTCGCTTCCCGACCCAGCCGGCGAGTTCGACAGGAACGTGCCCCGAATCTGTGGGGTCTGTGGGGACAGGGCCACGGGCTTCCACTTCAACGCCATGACCTGR(C/T)GAAGGCTGCAAGGGCTTCTTCAGGCGAAGCATGAAGAGGAAGGCGATGTTCACGTGTCCGTTCAACGGCGACTGCAAAATCACCAAGGACAACCGGCGGCACTGCCAGGCCTGCCGGCTGAAGCGCTGCGTGGACATCGGCATGATGAAGGAG,且所述核苷酸序列的第123位碱基处的R为T或C。本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从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中克隆得到。含有TT基因型的个体羽色主要为连城白鸭相关的白色。本专利技术所述分子标记能够提供用于快速筛选连城白鸭和其它品种鸭杂交后代中具有连城白鸭“乌嘴白羽”特征的纯系鸭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其它品种鸭没有特殊的限定,选用除连城白鸭以外的鸭品种均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其它品种鸭优选包括北京鸭、樱桃谷鸭、丽佳鸭、奥白星鸭或沔阳麻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扩增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所述引物包括外围引物和内侧延伸引物,所述外围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外围上游引物(ATAAATACCTGCCTTCCTCTGC)和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的外围下游引物(TCCCCAAAGATTCGCTCAC),所述内侧延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CCACTTCAATGCCATGACCTG)。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引物的合成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基因合成公司进行常规合成即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在连城白鸭杂交后代中筛选白羽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的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连城白鸭和其它品种鸭杂交,得到杂交F1代,F1代自群交配,获得F2代;2)当F2代生长至2~3周龄时,选取乌嘴乌脚的个体,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子标记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物进行筛选,选留基因型为TT型的个体,得到筛选后的F2代;3)将步骤2)筛选后的F2代进行繁殖,得到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本专利技术将连城白鸭和其它品种鸭杂交,得到杂交F1代,F1代自群交配,获得F2代。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其它鸭品种和羽色没有特殊限定,选用除连城白鸭以外的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核苷酸序列的第123位碱基处的R为T或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城白鸭白羽羽色相关的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且所述核苷酸序列的第123位碱基处的R为T或C。


2.扩增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标记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包括外围引物和内侧延伸引物,所述外围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外围上游引物和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的外围下游引物,所述内侧延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


3.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标记或权利要求2所述引物在连城白鸭杂交后代中筛选白羽鸭的应用。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标记或权利要求2所述引物的连城白鸭杂交白羽后代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连城白鸭和其它品种鸭杂交,得到杂交F1代,F1代自群交配,获得F2代;
2)当F2代生长至2~3周龄时,选取乌嘴乌脚的个体,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分子标记或权利要求2所述引物进行筛选,选留基因型为TT型的个体,得到筛选后的F2代;
3)将步骤2)筛选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王丽霞杨宇叶胜强龚萍刘武钱运国曾慧君凌明湖李中心童新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