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包括炉头座和放置在炉头座上的炉头盖,所述炉头座包括具有中部通孔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内壳、两端分别连通外壳外侧、内壳内侧的补气管,所述炉头盖呈圆环状,其底面具有分别搭接在外壳上、内壳上的外环边和内环边,所述外环边侧壁具有若干水平且圆周阵列的燃烧孔,所述内环边底面具有若干圆周阵列的泄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能产生内外两重均匀的环形火焰,从而能对煲体均匀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效率,另外设置补气管能对内环火焰进行补气,确保燃气能充分燃烧,并能使炉体内燃气、空气混合更充分,提高燃气利用率。
An efficient burner for gas coo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煲仔炉。
技术介绍
传统的煲仔炉炉头燃烧装置包括火种及熄火保护探针、火种支架、炉体压缩管、火盖、喷嘴安装座,由于炉体的燃烧孔为竖向直通形式,只能起到常规的导气作用,因此在燃气燃烧时为竖直向上扩散燃烧,燃气和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其混合速度慢,火焰温度低、燃气无法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部分燃料也因此白白浪费;另外,直通形式产生的火焰束为单独的火焰束,形成点对点加热,加热效果并不均匀,影响煲体整体受热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加热效果好、燃气利用率高的燃气煲仔炉炉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包括炉头座和放置在炉头座上的炉头盖,所述炉头座包括具有中部通孔的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内壳、两端分别连通外壳外侧、内壳内侧的补气管,所述炉头盖呈圆环状,其底面具有分别搭接在外壳上、内壳上的外环边和内环边,所述外环边侧壁具有若干水平且圆周阵列的燃烧孔,所述内环边底面具有若干圆周阵列的泄气槽。进一步的,所述外环边底部具有第一阶梯部,所述外壳顶部具有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搭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部上而密封所述外环边和外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底面具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内环边底部具有第三阶梯部,所述内壳顶部具有第四阶梯部,所述泄气槽位于所述第三阶梯部底面,所述第三阶梯部搭接在所述第四阶梯部,且两者之间具有让所述泄气槽连通内壳内侧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对位的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补气管为四个,为沿炉头盖轴心线圆周阵列,且为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中部通孔包括位于下部的进气孔、位于上部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进气孔、锥孔且半径小于进气孔的喉道孔。进一步的,所述炉头盖顶面呈弧面突出。进一步的,所述炉头盖上部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具有突出于外环边和内环边的第一限流凸边和第二限流凸边。进一步的,所述外环边内侧壁为向上朝向炉头盖中部倾斜。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能产生内外两重均匀的环形火焰,从而能对煲体均匀加热,提高烹饪效果、效率,另外设置补气管能对内环火焰进行补气,确保燃气能充分燃烧,并能使炉体内燃气、空气混合更充分,提高燃气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炉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向剖视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头座;2、炉头盖;3、外环边;4、内环边;5、间隙;11、外壳;12、内壳;13、补气管;14、中部通孔;21、第一限流凸边;22、第二限流凸边;31、燃烧孔;32、第一阶梯部;41、泄气槽;42、第三阶梯部;43、补气口;111、第二阶梯部;112、限位孔;121、第四阶梯部;141、进气孔;142、锥孔;143、喉道孔;321、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包括炉头座1和放置在炉头座1上的炉头盖2,所述炉头座1包括具有中部通孔14的外壳11、位于外壳11内的内壳12、两端分别连通外壳11外侧、内壳12内侧的补气管13,所述炉头盖2呈圆环状,其底面具有分别搭接在外壳11上、内壳12上的外环边3和内环边4,所述外环边3侧壁具有若干水平且圆周阵列的燃烧孔31,所述内环边4底面具有若干圆周阵列的泄气槽41。本技术的炉头盖2置于炉头座1上,炉头座1安装在燃气煲仔炉设备上,其底部连通燃气煲仔炉设备输气装置,燃气煲仔炉设备上有用于承托煲体的八角炉花,本技术位于八角炉花下方,用于对煲体加热。本技术使用时,燃气和空气从中部通孔14通入炉头座1内,炉头座1与炉头盖2之间构成燃气空气混合腔,燃气和空气在燃气空气混合腔内混合,混合气体同时从燃烧孔31向外喷出和从泄气槽41向内喷出,燃气煲仔炉设备的点火器点火即可使喷出的混合气体燃烧产生明火火焰,而对煲体进行加热。本技术对饭煲进行加热时,从燃烧孔31处水平射出的混合气体产生的明火火焰在气体受热作用下向上扩散,明火火焰包围外环边3均布,形成圆环形火焰,而从泄气槽41处混合气体产生的明火火焰沿内环边4内周均布,形成另一圆环形火焰,两道均匀的圆环形能使煲体均匀受热,提高传热效果。本技术往中部通孔14通入燃气和空气后,两种气体受到补气管13外壁阻碍而混流,从而使得两种气体在燃气空气混合腔内混合得更充分,从而使得各部分火焰大小均匀。混合气体燃烧需要外界空气中氧气辅助才能保证混合气体中的燃气能完全燃烧,沿内环边4内周均布的明火火焰燃烧产生上升气流,外界空气从补气管13底部通往内环边4中部,从而确保内环边4内燃气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气使用效率。优选地,所述外环边3底部具有第一阶梯部32,所述外壳11顶部具有第二阶梯部111,所述第一阶梯部32搭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部111上而密封所述外环边3和外壳11;如图4所示,第一阶梯部32阶梯底面与第二阶梯部111外阶梯顶面紧密接触,从而密封了外环边3和外壳11之间的空隙,防止燃气从两者之间泄漏而影响燃气利用率。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部32底面具有防滑纹321,如图6所示,所述防滑纹321为若干圆周阵列的凹槽,设置防滑纹321可增加外环边3与外壳1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从而防止燃气燃烧过程中气体流动而导致炉头盖2窜动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内环边4底部具有第三阶梯部42,所述内壳12顶部具有第四阶梯部121,所述泄气槽41位于所述第三阶梯部42底面,所述第三阶梯部42搭接在所述第四阶梯部121,且两者之间具有让所述泄气槽41连通内壳12内侧的间隙5;如图5所示,混合气体从燃气空气混合腔流经间隙5后从泄气槽41处通往内环边4内侧进行点火燃烧。优选地,所述外壳11底部具有用于安装对位的限位孔112;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孔112为两个,燃气煲仔炉设备上可设置两个能与限位孔112契合的限位凸块,从而限定炉头座1的安装位置,简化本技术在燃气煲仔炉设备上的对位安装过程。优选地,所述补气管13为四个,为沿炉头盖2轴心线圆周阵列,且为朝向炉头盖2中部向上倾斜设置;向下倾斜设置有利于上升气流通入炉头盖2中部进行助燃。优选地,所述外壳11的中部通孔14包括位于下部的进气孔141、位于上部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14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进气孔141、锥孔142且半径小于进气孔141的喉道孔143;由此,外壳11外形类似于矮脚杯型,所述进气孔141用于连接燃气煲仔炉设备的通气部分,燃气、空气经过喉道孔143进入锥孔142中进行扩散,上大下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座(1)和放置在炉头座(1)上的炉头盖(2),所述炉头座(1)包括具有中部通孔(14)的外壳(11)、位于外壳(11)内的内壳(12)、两端分别连通外壳(11)外侧、内壳(12)内侧的补气管(13),所述炉头盖(2)呈圆环状,其底面具有分别搭接在外壳(11)上、内壳(12)上的外环边(3)和内环边(4),所述外环边(3)侧壁具有若干水平且圆周阵列的燃烧孔(31),所述内环边(4)底面具有若干圆周阵列的泄气槽(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座(1)和放置在炉头座(1)上的炉头盖(2),所述炉头座(1)包括具有中部通孔(14)的外壳(11)、位于外壳(11)内的内壳(12)、两端分别连通外壳(11)外侧、内壳(12)内侧的补气管(13),所述炉头盖(2)呈圆环状,其底面具有分别搭接在外壳(11)上、内壳(12)上的外环边(3)和内环边(4),所述外环边(3)侧壁具有若干水平且圆周阵列的燃烧孔(31),所述内环边(4)底面具有若干圆周阵列的泄气槽(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边(3)底部具有第一阶梯部(32),所述外壳(11)顶部具有第二阶梯部(111),所述第一阶梯部(32)搭接在所述第二阶梯部(111)上而密封所述外环边(3)和外壳(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部(32)底面具有防滑纹(3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煲仔炉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边(4)底部具有第三阶梯部(42),所述内壳(12)顶部具有第四阶梯部(121),所述泄气槽(41)位于所述第三阶梯部(42)底面,所述第三阶梯部(42)搭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锐西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