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包括灶台,所述灶台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灶台上设置有保温箱,所述保温箱的底壁设置有换热入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所述保温箱内设置有换热水箱,所述保温箱的内底壁与所述换热水箱的外底壁之间设置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内设置有支承柱,所述保温箱至少一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侧壁之间设置有换热间隙,所述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所述保温箱的顶壁设置有换热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烟气的热回收结构更加简单,并提高了对烟气的热回收效率。
A large gas stove for heat recovery and energy saving coo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灶,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
技术介绍
在大型餐饮服务场所常用到大锅灶,在使用大锅灶的过程中会产生废热,尤其是燃气供给的大锅灶,传统的大锅灶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在不加以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直接排走,如此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可对排走的烟气进行热回收处理的大锅灶,如一些利用回收热对水加热的大锅灶,但此类热回收结构较为复杂,其烟气换热管结合在水箱上,拆装维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提供简单高效的换回收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包括灶台,所述灶台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灶台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灶台上设置有保温箱,所述保温箱的底壁设置有换热入口,所述排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所述保温箱内设置有换热水箱,所述保温箱的内底壁与所述换热水箱的外底壁之间设置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内设置有支承柱,所述支承柱连接于所述保温箱与所述换热水箱之间,所述保温箱至少一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侧壁之间设置有换热间隙,所述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所述保温箱的顶壁设置有换热出口,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换热间隙与所述换热出口相互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流组件包括若干个组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挡流子件,所述挡流子件包括上挡流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挡流单元下方的下挡流单元,所述下挡流单元包括若干个水平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水箱外侧壁的V型挡板,相邻的两个所述V型挡板之间设置有下通风间隙,所述上挡流单元包括若干个水平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水箱外侧壁的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V型挡板为上下对称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挡板之间设置有上通风间隙,在任一个所述挡流组件内,所有的所述上通风间隙与所有的所述下通风间隙相互交错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箱的每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换热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水箱的内壁正对所述上挡板的位置均设置有上换热片,所述上换热片与所述上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水箱的内壁正对所述V型挡板的位置均设置有下换热片,所述下换热片与所述V型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箱的外壁包裹有真空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包括灶台,在灶台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锅的容纳槽,在对锅加热时,从进气口处进入空气,经过容纳槽燃烧后产生烟气,从排气口排出后由换热入口进入到保温箱内,换热水箱由支承柱支撑固定在保温箱内,烟气从换热水箱底侧的进气间隙流入换热水箱侧壁的换热间隙内,此时再从保温箱顶壁的换热出口排出,烟气在换热间隙内由下往上升时,烟气的热量被换热水箱内的水吸收,此为主要的换热阶段,换热时间的长短对换热的效果起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可延缓烟气在换热间隙内通过的时长,使得换热时间大大提高,从而烟气与水的换热更加充分,既减少了烟气排出时的热量,又提高了水温,因此,本技术对烟气的热回收结构更加简单,可方便拆出换热水箱进行更换维护,并且提高了烟气与水的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烟气的热回收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挡流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灶台、2-进气口、3-排气口、4-保温箱、5-换热水箱、6-换热入口、7-换热出口、8-支承柱、9-V型挡板、10-上挡板、11-上换热片、12-下换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包括灶台1,所述灶台1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灶台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进气口2,所述灶台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排气口3,所述灶台1上设置有保温箱4,所述保温箱4的底壁设置有换热入口6,所述排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6,所述保温箱4内设置有换热水箱5,所述保温箱4的内底壁与所述换热水箱5的外底壁之间设置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内设置有支承柱8,所述支承柱8连接于所述保温箱4与所述换热水箱5之间,所述保温箱4至少一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5侧壁之间设置有换热间隙,所述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所述保温箱4的顶壁设置有换热出口7,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换热间隙与所述换热出口7相互连通。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包括灶台1,在灶台1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锅的容纳槽,在对锅加热时,从进气口2处进入空气,经过容纳槽燃烧后产生烟气,从排气口3排出后由换热入口6进入到保温箱4内,换热水箱5由支承柱8支撑固定在保温箱4内,烟气从换热水箱5底侧的进气间隙流入换热水箱5侧壁的换热间隙内,此时再从保温箱4顶壁的换热出口7排出,烟气在换热间隙内由下往上升时,烟气的热量被换热水箱5内的水吸收,此为主要的换热阶段,换热时间的长短对换热的效果起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可延缓烟气在换热间隙内通过的时长,使得换热时间大大提高,从而烟气与水的换热更加充分,既减少了烟气排出时的热量,又提高了水温,因此,本技术对烟气的热回收结构更加简单,可方便拆出换热水箱5进行更换维护,并且提高了烟气与水的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烟气的热回收效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换热水箱5的顶侧连接有进水管,换热水箱5的底侧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用于向换热水箱5内引入冷水,出水管用于将换热水箱5内的热水排出。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流组件包括若干个组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挡流子件,所述挡流子件包括上挡流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挡流单元下方的下挡流单元,所述下挡流单元包括若干个水平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水箱5外侧壁的V型挡板9,相邻的两个所述V型挡板9之间设置有下通风间隙,所述上挡流单元包括若干个水平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台(1),所述灶台(1)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灶台(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进气口(2),所述灶台(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排气口(3),所述灶台(1)上设置有保温箱(4),所述保温箱(4)的底壁设置有换热入口(6),所述排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6),所述保温箱(4)内设置有换热水箱(5),所述保温箱(4)的内底壁与所述换热水箱(5)的外底壁之间设置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内设置有支承柱(8),所述支承柱(8)连接于所述保温箱(4)与所述换热水箱(5)之间,所述保温箱(4)至少一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5)侧壁之间设置有换热间隙,所述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所述保温箱(4)的顶壁设置有换热出口(7),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换热间隙与所述换热出口(7)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台(1),所述灶台(1)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灶台(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进气口(2),所述灶台(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的排气口(3),所述灶台(1)上设置有保温箱(4),所述保温箱(4)的底壁设置有换热入口(6),所述排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换热入口(6),所述保温箱(4)内设置有换热水箱(5),所述保温箱(4)的内底壁与所述换热水箱(5)的外底壁之间设置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内设置有支承柱(8),所述支承柱(8)连接于所述保温箱(4)与所述换热水箱(5)之间,所述保温箱(4)至少一个侧壁与其正对的所述换热水箱(5)侧壁之间设置有换热间隙,所述换热间隙内设置有挡流组件,所述保温箱(4)的顶壁设置有换热出口(7),所述进气间隙通过所述换热间隙与所述换热出口(7)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回收节能炊用燃气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组件包括若干个组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挡流子件,所述挡流子件包括上挡流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挡流单元下方的下挡流单元,所述下挡流单元包括若干个水平排列设置于所述换热水箱(5)外侧壁的V型挡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啟飞,谢桂秋,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钢联厨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