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6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有助于实现所希望的散热性能的连接器配置的、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能够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光源单元(24)具备:发光元件(26);连接器(50),其用于向发光元件(26)供电,并能够与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连接;以及支承构件(46),其具备散热部(46c),并支承发光元件(26)以及连接器(50)。在光源单元(24)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状态下,发光元件(26)以及连接器(50)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散热部(46c)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外侧。

Light source units and lamp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适合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灯具的光源单元、以及具备这样的光源单元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辆用灯具的LED单元,已知有散热片以位于灯具的主体和车身之间的方式而可装卸地装配于车身的LED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46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LED等发光元件配置在灯室内而散热部配置在灯室外的散热设计,也可以称为外部散热方式。与发光元件和散热部均配置在灯室内的内部散热方式相比,外部散热方式在将源自发光元件的发热有效地排出到灯具外的方面是有利的。通常,在外部散热方式中,散热部设置在发光元件的背面侧。一般地,由于用于将发光元件安装于设备的插座在发光元件的背面侧具有用于连接电源的连接器、配线,因此若将其直接用于外部散热方式的单元,则散热部与连接器可能会在发光元件的背面侧发生干扰。若在连接器的配置位置去除散热部,则散热性能可能不足。为了确保所希望的散热性能,可能不得不使散热部大型化。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有助于实现所希望的散热性能的连接器配置的、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某一方式的光源单元是能够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光源单元。光源单元具备:发光元件;连接器,其用于向发光元件供电,并能够与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连接;以及支承构件,其具备散热部,并支承发光元件以及连接器。在光源单元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状态下,发光元件以及连接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散热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外侧。根据该方式,提供一种外部散热方式的光源单元,连接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由于散热部的配置不受连接器制约,因此容易以实现所希望的散热性能的方式设计散热部。另外,由于配置在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与连接器连接,因此能够在灯具内收纳配线连接。也能够防止在从外部向光源单元连接配线的情况下所设想到的风险、不良情况(例如,在将灯具安装于车辆时误伤外部配线等)。也可以是,车辆用灯具具有供光源单元装配的发光元件接受口。也可以是,发光元件接受口的径向上的支承构件的长度比发光元件接受口的直径长。也可以是,支承构件具有支承发光元件的支承面,连接器配置于支承面的周缘部。也可以是,支承构件具有用于将光源单元固定于车辆用灯具的灯具主体的爪部。也可以是,支承构件具有平坦部,平坦部是与支承面相邻的板状的部分,散热部形成为在与发光元件相反的一侧竖立设置于支承面以及平坦部的多个散热片。也可以是,发光元件配置于支承面的中心部。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是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具备:上述光源单元;以及与连接器连接并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也可以是,支承构件具有支承发光元件的支承面,光源单元沿支承面的周向旋转而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线束向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是与支承面垂直的方向。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有助于实现所希望的散热性能的连接器配置的、光源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概要主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的概要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的概要立体图。图4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向车辆用灯具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图5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向车辆用灯具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图6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向车辆用灯具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图7中的(a)及图7中的(b)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向车辆用灯具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概要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灯具;15:发光元件接受口;24:光源单元;26:发光元件;30:线束;46:支承构件;46c:散热部;50: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技术,而是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记述的所有特征、其组合并不一定是技术的本质内容。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易于说明和方便而设定的,除非有特别说明,就不是限定性解释。另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别某一构成和其他构成的用语。另外,在各附图中,对说明实施方式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进行省略表示。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0的概要主视图。车辆用灯具10是具有配置于车辆前方左右的一对前照灯单元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由于一对前照灯单元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构造,从而实质上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1中示出从车身前方观察位于左侧的车辆用灯具。因此,在图1中,左侧相当于车宽方向外侧,右侧相当于车宽方向内侧。车辆用灯具10具备:灯具主体12,其具有前表面开口13;以及透光罩14,其以覆盖前表面开口13的方式安装于灯具主体12。灯具主体12构成为能够安装于车身,透光罩14经由灯具主体12安装于车身。由灯具主体12和透光罩14构成灯具壳体,灯具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灯室16。灯具主体12具有通向灯室16外的发光元件接受口15。发光元件接受口15作为与前表面开口13不同的开口部而形成于灯具主体12的背面。发光元件接受口15例如是圆形的开口。灯具主体1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前表面开口13向车辆前方侧开口。透光罩14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玻璃等形成。车辆用灯具10具备第一灯具单元18以及第二灯具单元20,它们配置在灯室16内。例如,第一灯具单元18作为前照灯而发挥功能,第二灯具单元20作为示廓灯和/或日间行车灯而发挥功能。第一灯具单元18安装于灯具主体12,第二灯具单元20安装于透光罩14。第二灯具单元20配置在比第一灯具单元18更靠上侧的位置,并收纳在灯室16的上部。第二灯具单元20由透光罩14支承,并具备配置于灯室16内的导光体22。导光体22具有配置于发光元件接受口15附近的导光体入光部22a。导光体入光部22a是导光体22的前端部。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描述,车辆用灯具10具备以封堵发光元件接受口15的方式而装配于灯具主体12的光源单元24。光源单元24构成为向车辆用灯具10(具体而言是第二灯具单元20)提供外部散热。光源单元24具备与导光体入光部22a相对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26。光源单元24构成为支承作为第二灯具单元20的光源的发光元件26,并且可拆卸地装配于发光元件接受口15,例如也能称为LED插座或者LED模块。图2以及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单元24的概要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从发光元件26侧观察时所见的光源单元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能够装配于车辆用灯具,所述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n发光元件;/n连接器,其用于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电,并能够与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连接;以及/n支承构件,其具备散热部,并支承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连接器,/n在所述光源单元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状态下,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连接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所述散热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6 JP 2018-1804831.一种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能够装配于车辆用灯具,所述光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
连接器,其用于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电,并能够与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的线束连接;以及
支承构件,其具备散热部,并支承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连接器,
在所述光源单元装配于车辆用灯具的状态下,所述发光元件以及所述连接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内侧,所述散热部配置于车辆用灯具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有供所述光源单元装配的发光元件接受口,
所述发光元件接受口的径向上的所述支承构件的长度比所述发光元件接受口的直径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支承所述发光元件的支承面,
所述连接器配置于所述支承面的周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具有用于将所述光源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塚贵丈高桥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