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训练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底座、运动机构和连接底座的立架,立架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与立架通过导轨副连接,导轨副包括固定在立架上的滑轨、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滑块和能够带动滑块相对滑轨上下移动的驱动件,安装板连接有朝向前延伸的支撑臂;腰部固定座固定在支撑臂的内侧壁,该腰部固定座能够将患者的腰部固定住,使得患者无需仅仅依靠手部的力量支撑机器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通过腰部固定座首先将身体固定住,再而进行康复训练,使得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不会发生康复训练被中断的情况。
A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训练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
技术介绍
康复治疗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现有的专门用于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机,在使用时,患者依靠机器人实现站立,并通过机器人的动作实现对患者腿部的运动训练,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恢复下肢体的运动机能。但是,目前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通常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的力量去扶住机器然后再进行腿部运动训练,这样会使得那些手臂力量不够的患者,如老人、小孩等无法坚持过长的时间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导致康复训练被不断的中断,康复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该下肢康复训练机能够通过将患者的身体固定住,再而进行康复训练,实现更好的康复训练效果。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包括底座、运动机构和连接底座的立架,立架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立架通过导轨副连接,所述导轨副包括固定在立架上的滑轨、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滑块和能够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滑轨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安装板连接有朝向前延伸的支撑臂,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腰部固定座、髋关节电机、大腿连杆、小腿连杆、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脚掌支撑座,所述腰部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所述髋关节电机固定在所述腰部固定座上,髋关节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大腿连杆连接,所述大腿连杆通过第一转动副与小腿连杆连接,所述小腿连杆通过第二转动副与脚掌支撑座连接,所述大腿固定带与大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小腿固定带与所述小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一转动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大腿连杆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大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的第一缺槽,若干所述第一缺槽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插入到所述大腿连杆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缺槽内;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二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小腿连杆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小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缺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插入到所述小腿连杆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缺槽内。其中,若干所述第一缺槽和若干所述第二缺槽分别位于所述大腿连杆和所述小腿连杆的侧边,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侧边且与所述第一缺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侧边则与所述第二缺槽的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腰部固定座包括固定架和固定带,所述固定架为U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且能够将患者围住,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卡钩,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能够与所述卡钩扣合的卡扣。其中,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连接有与患者背部贴合的护垫。其中,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上还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为U型扶手或者所述扶手自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向外凸伸。其中,所述立架上还设有折叠椅。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连接有便于移动的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腰部固定座固定在支撑臂的内侧壁,该腰部固定座能够将患者的腰部固定住,使得患者无需仅仅依靠手部的力量支撑机器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通过腰部固定座首先将身体固定住,再而进行康复训练,使得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不会发生康复训练被中断的情况;2、设置腰部固定座固定连接支撑臂,支撑臂连接安装板,安装板能够相对立架上下移动,则当安装板向上向下移动的时候,能够带动腰部固定座上下移动,进而调整腰部固定座与患者腰部之间距离,使得腰部固定座达到合适的高度后安装板的驱动件停止运行,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腰部固定座能够适合任一高度的患者,适用性广,适用性能高;3、运动机构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卡块和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一缺槽的位置相对应,当需要调节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时,将第一卡块从与其原本卡接的第一缺槽内拔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一连接板直至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达到所需要的距离,此时将第一卡块通过第一通孔插入到与其对应的或者最接近的一个该第一缺槽内,则能够将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确定,这样的结构设置,其适用广,使得本康复训练机能够适应更多的人群;运动机构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卡块和第二通孔,当需要调节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时,将第一卡块从与其原本卡接的第一缺槽内拔出,然后上下移动第一连接板直至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达到所需要的距离,此时将第一卡块通过第一通孔插入到与其对应的或者最接近的一个该第一缺槽内,则能够将大腿连杆与小腿连杆之间的距离确定,这样的结构设置,其适用广,使得本康复训练机能够适应更多的人群。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下肢康复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肢康复训练机的腰部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肢康复训练机的运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包括:底座1,滚轮10,运动机构2,腰部固定座20,固定架21,固定带22,卡钩23,卡扣24,护垫25,髋关节电机26,大腿连杆27,大腿固定带270,第一转动副271,第一连接板272,第一卡块273,第一凹槽274,第一缺槽275,第一通孔276,小腿连杆28,小腿固定带280,第二转动副281,第二连接板282,第二卡块283,第二凹槽284,第二缺槽285,第二通孔286,脚掌支撑座29,立架3,折叠椅30,安装板4,支撑臂5,扶手5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运动机构2和立架3,立架3垂直连接底座1的上部,立架3上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的后侧连接立架3,安装板4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未图示)和驱动件(未图示),立架3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滑轨(未图示),该滑块固定在安装板4内,且滑块能够与滑轨滑动配合,驱动件启动时,驱动件能够带动滑块相对滑轨上下移动,使得安装板4能够相对立架3上下移动。如图1所示,安装板4上连接有朝向前延伸的支撑臂5,该支撑臂5的内侧壁上还设有便于患者在锻炼的时候手抓的扶手50,该扶手50为U型扶手50,或者该扶手50自支撑臂5的内侧壁向外凸伸。如图1-图2所示,运动机构2包括腰部固定座20,该腰部固定座20固定在支撑臂5的内侧壁,该腰部固定座20能够将患者的腰部固定住,使得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运动机构和连接底座的立架,立架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立架通过导轨副连接,所述导轨副包括固定在立架上的滑轨、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滑块和能够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滑轨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安装板连接有朝向前延伸的支撑臂,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腰部固定座、髋关节电机、大腿连杆、小腿连杆、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脚掌支撑座,所述腰部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所述髋关节电机固定在所述腰部固定座上,髋关节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大腿连杆连接,所述大腿连杆通过第一转动副与小腿连杆连接,所述小腿连杆通过第二转动副与脚掌支撑座连接,所述大腿固定带与大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小腿固定带与所述小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一转动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大腿连杆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大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的第一缺槽,若干所述第一缺槽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插入到所述大腿连杆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缺槽内;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二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小腿连杆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小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缺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插入到所述小腿连杆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缺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运动机构和连接底座的立架,立架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立架通过导轨副连接,所述导轨副包括固定在立架上的滑轨、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滑块和能够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滑轨上下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安装板连接有朝向前延伸的支撑臂,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腰部固定座、髋关节电机、大腿连杆、小腿连杆、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脚掌支撑座,所述腰部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壁,所述髋关节电机固定在所述腰部固定座上,髋关节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大腿连杆连接,所述大腿连杆通过第一转动副与小腿连杆连接,所述小腿连杆通过第二转动副与脚掌支撑座连接,所述大腿固定带与大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小腿固定带与所述小腿连杆卡扣连接;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一转动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大腿连杆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大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的第一缺槽,若干所述第一缺槽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插入到所述大腿连杆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缺槽内;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二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设有便于所述小腿连杆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小腿连杆上设有若干上下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缺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森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