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调温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3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包括被套及置于被套内的被芯,被芯内填充有羽绒,其中,被芯包括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之间间隔缝合形成多个充绒腔,充绒腔内设置平铺的调温纤维网,调温纤维网是由调温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网格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有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调温纤维主要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比如采用结晶水合盐类Na2SO4.10H20,或者是高级脂肪烃等;调温纤维交错编织成网格状的调温纤维网,调温纤维网平铺设置于被芯的充绒腔内,同时充绒腔内又填充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这样被芯具有蓄热调温功能,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

PCM warm duv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M调温羽绒被
本技术涉及一种羽绒被,尤其是一种PCM调温羽绒被。
技术介绍
相变即表现为气、固、液三态的变化以及结晶、晶型转烃、晶体熔融等物理过程,伴随着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温度不发生变化但伴随热量的释放或吸收,因而具有调解温度的作用。相变纤维是利用物质相变过程中释放或吸收潜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性开发出来的一种蓄热调温功能纤维。目前有多种相变纤维制备方法,其中微胶囊法(PCM)属于加工相变纤维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将相变材料包封在一载体系统(直径为1.0~10微米的微胶囊)中,对织物进行涂层或将微胶囊混入纺丝液中进行纺丝。但是涂层的方式,微胶囊属于单体独立,相互之间没有结合,容易造成面料在使用或清洗过程中出现涂层脱落,从而影响相变功能。如果采用共混纺丝的方式,较大的微胶囊会被过滤掉而不能进入纤维导致纤维相变焓较小,微胶囊与纤维基体相容性差导致纤维强敌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在被芯的充绒腔内部设置由调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从而使得被芯具有蓄热调温功能,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包括被套及置于被套内的被芯,被芯内填充有羽绒,其中,被芯包括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之间间隔缝合形成多个充绒腔,充绒腔内设置平铺的调温纤维网,调温纤维网是由调温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网格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有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调温纤维主要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比如采用结晶水合盐类Na2SO4.10H20,或者是高级脂肪烃等;调温纤维交错编织成网格状的调温纤维网,调温纤维网平铺设置于被芯的充绒腔内,同时充绒腔内又填充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这样被芯具有蓄热调温功能,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羽绒天然带有细孔,浸渍相变微胶囊后,相变微胶囊就与羽绒相结合,使得羽绒的调温性能更加突出。进一步优选,调温纤维包括管壁厚度小于1μm的柱形中空管,柱形中空管内设置多个相互分离且阻断的囊腔,相变材料包裹于囊腔内。柱形中空管可以采用共聚物囊壁或者是有机硅囊壁。进一步优选,调温纤维在交错编织成调温纤维网时,调温纤维交错的位置形成织结。进一步优选,调温纤维网的周边伸出到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外并相融形成边条,边条翻折至底层面料缝边外并与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共同缝合。进一步优选,被套包括表层面料和贴肤面料,表层面料和贴肤面料周边缝合,贴肤面料采用调温纱线织成,调温纱线采用棉纤维和调温纤维螺旋揉捻纺成。进一步优选,调温纱线使用的调温纤维包括管壁厚度小于1μm的柱形中空管,柱形中空管内设置有间隔封闭的柱形腔,柱形腔内设置相变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调温纤维主要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比如采用结晶水合盐类Na2SO4.10H20,或者是高级脂肪烃等;调温纤维交错编织成网格状的调温纤维网,调温纤维网平铺设置于被芯的充绒腔内,同时充绒腔内又填充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这样被芯具有蓄热调温功能,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边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被套调温纱结构示意图;图中:1、贴肤面料,2、底层面料,3、充绒腔,4、调温纤维网,5、面层面料,6、表层面料,7、边条,8、棉纤维,9、调温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包括被套及置于被套内的被芯,被芯内填充有羽绒。被套包括表层面料6和贴肤面料1,表层面料和贴肤面料周边缝合,贴肤面料采用调温纱线织成,调温纱线采用棉纤维8和调温纤维9螺旋揉捻纺成。调温纱线使用的调温纤维包括管壁厚度小于1μm的柱形中空管,柱形中空管内设置有间隔封闭的柱形腔,柱形腔内设置相变材料,相变材料采用石蜡烃。被芯包括底层面料2和面层面料5,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之间间隔缝合形成多个充绒腔3,充绒腔内设置平铺的调温纤维网4,调温纤维网是由调温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网格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有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调温纤维包括管壁厚度小于1μm的柱形中空管,柱形中空管内设置多个相互分离且阻断的囊腔,相变材料包裹于囊腔内。调温纤维在交错编织成调温纤维网时,调温纤维交错的位置形成织结。调温纤维网的周边伸出到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外并相融形成边条7,边条翻折至底层面料缝边外并与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共同缝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包括被套及置于被套内的被芯,被芯内填充有羽绒,其特征在于,被芯包括底层面料(2)和面层面料(5),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之间间隔缝合形成多个充绒腔(3),充绒腔内设置平铺的调温纤维网(4),调温纤维网是由调温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网格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有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M调温羽绒被,包括被套及置于被套内的被芯,被芯内填充有羽绒,其特征在于,被芯包括底层面料(2)和面层面料(5),底层面料和面层面料之间间隔缝合形成多个充绒腔(3),充绒腔内设置平铺的调温纤维网(4),调温纤维网是由调温纤维交错编织而成的网格状结构,充绒腔内填充有浸渍相变微胶囊的羽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M调温羽绒被,其特征在于,调温纤维包括管壁厚度小于1μm的柱形中空管,柱形中空管内设置多个相互分离且阻断的囊腔,相变材料包裹于囊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M调温羽绒被,其特征在于,调温纤维在交错编织成调温纤维网时,调温纤维交错的位置形成织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丰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