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82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该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包括电源、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和测控系统,其中电源用于为后三者提供电量;测控系统的控制器与计步器相连用于计算移动小车的移动距离,人机交互模块用于遥控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包括第一警示件和第二警示件,两者结合能够起到较好较强烈的警示效果,提醒行使车辆避让,降低事故发生率,第一警示件包括折叠警示牌,第二警示件包括若干弹簧,在每个弹簧上包裹有红白荧光布条以形成红白相间的警示标志,弹簧第一末端与移动小车相连,弹簧第二末端能够向靠近弹簧第一末端方向压缩及远离弹簧第一末端方向恢复,如此设置,能够较大程度上节省警示装置面积,便于收纳放置和携带。

A road intelligent warn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道路上车辆出险或车辆发生故障后,车辆停在道路上,尤其在快速路、高速路上,极易发生二次事故,即使在车辆后面去摆放警示标志,例如城市道路50米、高速150米、夜间250米等标准安全距离,也是十分困难和缓慢、效率低,危险重重;且现有的警示标志通常为一个简单的三角标志或警示桶,警示装置不明显,很多时候不能够明显的起到提示过往车辆的作用,另有很多人不能够做到摆放那么远距离,摆放距离一般在5-10m之间,如此近的距离大多来不及起不到警示作用。此外,夜间、凌晨环卫工人清扫马路是移动作业,因来车方向也没有摆放警示标志,环卫工人也经常处于危险中甚至被车辆碰撞。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警示强烈的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且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和测控系统,所述电源用于为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和测控系统提供电量;/n所述测控系统包括控制器、计步器、无线传输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步器相连以用于计算所述移动小车的移动距离,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用于遥控所述移动小车;/n所述警示系统设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警示系统包括第一警示件和第二警示件,所述第一警示件包括折叠警示牌,所述折叠警示牌设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第二警示件包括若干弹簧,在每个弹簧的弹簧钢丝上包裹有红白荧光布条以形成红白相间的警示标志,所述弹簧的第一末端与所述移动小车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和测控系统,所述电源用于为移动小车、警示系统和测控系统提供电量;
所述测控系统包括控制器、计步器、无线传输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计步器相连以用于计算所述移动小车的移动距离,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用于遥控所述移动小车;
所述警示系统设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警示系统包括第一警示件和第二警示件,所述第一警示件包括折叠警示牌,所述折叠警示牌设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第二警示件包括若干弹簧,在每个弹簧的弹簧钢丝上包裹有红白荧光布条以形成红白相间的警示标志,所述弹簧的第一末端与所述移动小车相连,所述弹簧的第二末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以使其靠近弹簧第一末端方向压缩及远离弹簧第一末端方向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绳索、绕线盘和导向轮,所述绕线盘固设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绳索的第一末端缠绕在绕线盘上,所述绳索的第二末端绕过导向轮后与所述弹簧第二末端固设的盖板固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采用锥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系统还包括设于移动小车上的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电磁吸盘和配重件,所述电磁吸盘固设于所述移动小车上,并与所述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民李近朱袁志洲李建宇巢启闰王永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钜砼建筑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