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22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和连接块,所述织带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织带本体右端的内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本体,所述织带本体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块的内侧,且织带本体通过螺栓本体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该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在织带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损坏时,便于该织带的安装固定,且方便对织带进行更换,操作起来更加的便捷,另外使该织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同时使织带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有效的提高了该织带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
本技术涉及织带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织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专利技术运用,织带的性能也越来越多样化,织带以各种不同的纱线编织而成,在服饰、鞋材和箱包等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织带在连接时,多采用缝制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损坏后不便于对织带进行安装更换,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另外织带长时间使用后,织带的耐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织带进行安装更换,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另外织带不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大大的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和连接块,所述织带本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织带本体右端的内侧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本体,所述织带本体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块的内侧,且织带本体通过螺栓本体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和阻燃层,第一耐磨层的内侧贴合设置有第二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的内侧贴合设置有阻燃层,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均关于阻燃层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均采用考杜拉尼龙面料编织而成,阻燃层采用阻燃的三聚氰胺缩甲醛纤维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在织带本体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且连接管的纵截面呈“工”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在织带本体上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块的纵截面形状呈倒“U”字形。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连接管的内侧采用贯穿的方式相连接,且固定块横截面的面积尺寸等于连接管内侧横截面的面积尺寸。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关于弹簧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活动块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呈倾斜设置,并且活动块的横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便于该织带的安装更换,操作起来更加的便捷,另外该织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一定的阻燃性,有效的提高了织带的实用性;1、设有织带本体,第一耐磨层与第二耐磨层均采用耐磨材料编织而成,阻燃层采用阻燃耐高温的材料制得,使该织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同时使织带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有效的提高了该织带的实用性;2、设有连接块,织带本体通过螺栓本体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且连接块在织带本体上构成拆卸结构,连接块的设置,方便对织带进行更换,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3、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连接管采用贯穿的方式相连接,且连接管在织带本体上呈等间距设置,便于调节织带固定的尺寸,活动块在固定块的内侧构成滑动结构,便于该织带的安装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织带本体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管与固定块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织带本体;101、第一耐磨层;102、第二耐磨层;103、阻燃层;2、连接管;3、孔洞;4、螺栓本体;5、连接块;6、固定块;7、活动块;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连接管2、孔洞3、螺栓本体4、连接块5、固定块6、活动块7和弹簧8,织带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且织带本体1右端的内侧开设有孔洞3,孔洞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本体4,织带本体1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块5的内侧,且织带本体1通过螺栓本体4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连接块5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靠近固定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8。如图1中连接块5在织带本体1上构成拆卸结构,且连接块5的纵截面形状呈倒“U”字形,连接块5的设置,方便对织带进行更换,操作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如图1和图3中连接管2在织带本体1的内侧呈等间距设置,且连接管2的纵截面呈“工”字形结构,固定块6与连接管2的内侧采用贯穿的方式相连接,且固定块6横截面的面积尺寸等于连接管2内侧横截面的面积尺寸,活动块7关于弹簧8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活动块7远离固定块6的一端呈倾斜设置,并且活动块7的横截面呈倒“T”字形结构,便于调节织带固定的尺寸,且便于该织带的安装固定。如图2中织带本体1包括第一耐磨层101、第二耐磨层102和阻燃层103,第一耐磨层101的内侧贴合设置有第二耐磨层102,第二耐磨层102的内侧贴合设置有阻燃层103,第一耐磨层101和第二耐磨层102均关于阻燃层103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耐磨层101与第二耐磨层102均采用考杜拉尼龙面料编织而成,阻燃层103采用阻燃的三聚氰胺缩甲醛纤维编织而成,使该织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同时使织带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有效的提高了该织带的实用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时,首先根据附图1所示,连接块5的纵截面呈倒“U”字形结构,将织带本体1的一端插入连接块5的内侧,织带本体1上开设有孔洞3,将螺栓本体4贯穿连接在孔洞3的内侧,并旋拧螺栓本体4将连接块5与织带本体1进行固定,织带本体1的内侧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连接块5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6,将固定块6插入连接管2的内侧,根据附图1和图3所示,固定块6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7,且活动块7远离固定块6的一端呈倾斜设置,当活动块7与连接管2接触时,使活动块7向固定块6的内侧开始滑动,并使弹簧8发生弹性形变,当固定块6贯穿连接管2后,活动块7与连接管2失去连接,弹簧8恢复弹性形变,使活动块7滑动至固定块6的外侧,并使固定块6与连接管2进行卡合连接,完成该织带的安装,根据附图2所示,织带本体1包括第一耐磨层101、第二耐磨层102和阻燃层103,第一耐磨层101与第二耐磨层102均采用考杜拉尼龙面料编织而成,提高了该织带的耐磨性,阻燃层103采用三聚氰胺纤维缩甲醛编织而成,增加了该面料的阻燃性,这就是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使用的整个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和连接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且织带本体(1)右端的内侧开设有孔洞(3),所述孔洞(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本体(4),所述织带本体(1)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块(5)的内侧,且织带本体(1)通过螺栓本体(4)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靠近固定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和连接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且织带本体(1)右端的内侧开设有孔洞(3),所述孔洞(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栓本体(4),所述织带本体(1)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块(5)的内侧,且织带本体(1)通过螺栓本体(4)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下表面的左端焊接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下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靠近固定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1)包括第一耐磨层(101)、第二耐磨层(102)和阻燃层(103),第一耐磨层(101)的内侧贴合设置有第二耐磨层(102),第二耐磨层(102)的内侧贴合设置有阻燃层(103),第一耐磨层(101)和第二耐磨层(102)均关于阻燃层(103)的水平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耐磨层(101)与第二耐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超诚服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