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202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外壁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有电柜门,所述电柜门的正面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底座的顶壁右侧焊接有槽口台座,所述槽口台座的顶壁两侧均放置有收料框,所述主体的顶壁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壁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机箱,所述机箱的正面外壁顶端嵌入式安装有PLC控制面板,所述机箱的内部底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驱动端转动连接有减速器,所述顶板顶壁靠近机箱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落纱箱,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科学合理,生产成本及后期的使用、维护成本均相对较低。

An automatic doff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落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具体为一种自动落纱装置。
技术介绍
落纱工的一切工作是围绕优质、高产、低消耗而进行,基本要点如下:一、组织紧密、行动一致,细纱落纱组是一个4—6人组成的集体,因此落纱工应服从落纱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二、合理安排、相互协作,拨纱、上机、插管、理头、压管、生头是落纱工作法的基本内容,合理组织这些工作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三、加强清洁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清洁工作应合理均匀地安排在一轮班的每落纱的间隙内进行,采用“三做”、“四定”、“五不落地”的方法;四、提高操作水平、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落纱生头是落纱工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在工作中多学习多摸索,练好操作技术,提高生头速度;五、预防人为疵点,落纱生头时防止回丝附入,严禁再生头、绕生头、捻接头、清洁工作时防止飞花带入纱条,注意锭带是否在锭盘内,防止紧捻或弱捻纱;六、加强责任心,提高质量意识,不无故离岗、脱岗,一旦发现纱的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认真执行操作法,执行落纱时间,缩短落纱停台时间,提高细纱机效率。现有的自动落纱装置普遍结构设计过于复杂,结构之间的精密度要求较高,但是,这种高精密且结构复杂的自动落纱装置需要前期较高的成本投入,以及后期较高的使用、维护费用,这样一来,对规模较小的纺织企业来说不是经济之选。因此,需要一种自动落纱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落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外壁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有电柜门,所述电柜门的正面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底座的顶壁右侧焊接有槽口台座,所述槽口台座的顶壁两侧均放置有收料框,所述主体的顶壁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壁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机箱,所述机箱的正面外壁顶端嵌入式安装有PLC控制面板,所述机箱的内部底壁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驱动端转动连接有减速器,所述顶板顶壁靠近机箱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落纱箱,所述落纱箱的顶壁通过合页连接有顶盖,所述落纱箱的正面外壁设有观察窗,所述落纱箱的内部设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右侧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轴座,所述轴座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圆周外壁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落纱辊。优选的,所述收料框共设有两个,且收料框位于落纱箱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顶板对应于落纱箱的正下方开设有下落口。优选的,所述PLC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于驱动电机、减速器,且驱动电机与减速器的型号分别为Y-160M-2、FAZ37。优选的,所述落纱箱的左侧侧壁中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优选的,转动轴远离轴座的一端穿过轴承、机箱后转动连接于减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空间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改变了现有自动落纱装置结构设计过于复杂,以及前期生产成本和后期使用维护投入较高的问题,实用性较强。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落纱箱及其正面外壁设有的观察窗,以此通过落纱箱对内腔体内部的落纱机构提供一定的外部保护,同时配合观察窗能够在工作时对内腔体进行观察,并且此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功能实用性较强。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科学合理,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和创新,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整体的原理较为简单,功能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后视图。图中:1-主体、2-电柜门、3-把手、4-底座、5-行走轮、6-槽口台座、7-收料框、8-顶板、9-机箱、10-PLC控制面板、11-驱动电机、12-减速器、13-落纱箱、14-顶盖、15-观察窗、16-内腔体、17-轴座、18-转动轴、19-落纱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主体1,通过整体结构设计的较为简单,空间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改变了现有自动落纱装置结构设计过于复杂,以及前期生产成本和后期使用维护投入较高的问题,实用性较强,主体1的正面外壁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有电柜门2,电柜门2的正面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主体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4,底座4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行走轮5,底座4的顶壁右侧焊接有槽口台座6,槽口台座6的顶壁两侧均放置有收料框7,主体1的顶壁焊接有顶板8,顶板8的顶壁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机箱9,机箱9的正面外壁顶端嵌入式安装有PLC控制面板10,机箱9的内部底壁设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右侧驱动端转动连接有减速器12,顶板8顶壁靠近机箱9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落纱箱13,落纱箱13的顶壁通过合页连接有顶盖14,落纱箱13的正面外壁设有观察窗15,通过落纱箱13及其正面外壁设有的观察窗15,以此通过落纱箱13对其内腔体16内部的落纱机构提供一定的外部保护,同时配合观察窗15能够在工作时对内腔体16进行观察,并且此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功能实用性较强,落纱箱13的内部设有内腔体16,内腔体16的右侧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轴座17,轴座17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8,转动轴18的圆周外壁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落纱辊19,通过整体结构较为科学合理,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和创新,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整体的原理较为简单,功能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对本装置的各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在检查确保无误后进行工作,然后打开电柜门2接通电源,然后通过PLC控制面板10控制开启驱动电机11和减速器12,以此由减速器12将驱动电机11的驱动动力降低后同步带动转动轴18,以此落纱辊19在转动轴18的作用下匀速转动,并使落纱辊19圆周外壁的纺纱缓慢下落至收料框7的内部,同时,通过观察窗15观察内腔体16内的落纱机构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通过PLC控制面板10对减速器12的工作参数进行具体设定,以此通过上述较为简单的结构完成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落纱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正面外壁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有电柜门(2),所述电柜门(2)的正面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主体(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行走轮(5),所述底座(4)的顶壁右侧焊接有槽口台座(6),所述槽口台座(6)的顶壁两侧均放置有收料框(7),所述主体(1)的顶壁焊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顶壁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机箱(9),所述机箱(9)的正面外壁顶端嵌入式安装有PLC控制面板(10),所述机箱(9)的内部底壁设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右侧驱动端转动连接有减速器(12),所述顶板(8)顶壁靠近机箱(9)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落纱箱(13),所述落纱箱(13)的顶壁通过合页连接有顶盖(14),所述落纱箱(13)的正面外壁设有观察窗(15),所述落纱箱(13)的内部设有内腔体(16),所述内腔体(16)的右侧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轴座(17),所述轴座(17)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的圆周外壁通过轴套固定连接有落纱辊(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正面外壁左侧通过合页连接有电柜门(2),所述电柜门(2)的正面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主体(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行走轮(5),所述底座(4)的顶壁右侧焊接有槽口台座(6),所述槽口台座(6)的顶壁两侧均放置有收料框(7),所述主体(1)的顶壁焊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顶壁左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机箱(9),所述机箱(9)的正面外壁顶端嵌入式安装有PLC控制面板(10),所述机箱(9)的内部底壁设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右侧驱动端转动连接有减速器(12),所述顶板(8)顶壁靠近机箱(9)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落纱箱(13),所述落纱箱(13)的顶壁通过合页连接有顶盖(14),所述落纱箱(13)的正面外壁设有观察窗(15),所述落纱箱(13)的内部设有内腔体(16),所述内腔体(16)的右侧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轴座(17),所述轴座(17)的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茂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力起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