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床组结构,包括一本体、一壁橱、一调整总成及一台柜,可借调整总成的设置,依需可调整本体,或为床组、或为椅座、或配合台柜达到隔间的功效,借台柜的设置,不仅可当柜子使用,亦可形成桌子或配合本体达到隔间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多功能的结构,不仅具有床组的功能,且兼具桌子的功效;此外,利用其隔间的组合设计亦可达到更衣间的功能。其不仅功能多,且能充分利用空间,具有创造性和高度的实用性及便利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具的组合,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能广泛且能充分利用空间,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与便利性的多功能床组结构。习知的多功能床组结构,概由一床部及一床头柜组成,最多增添一梳妆台,其各部均为单独个体的设计,且功效单一;使用时,床部与床头柜必组合排列成一体使用,而梳妆台是以单独设立的方式依需要配置。故习知的多功能床组结构,其设置极占空间,且功效单纯,应用范围狭隘,不论在实用性或便利性方面,均极为不足。本创作人经过长期构思、试验,终于研制出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床组结构,不仅使用便利且收藏方便、不占空间,实为一具有高度的实用及便利功效的结构。本技术不仅功能广泛且能充分利用空间,不仅使用便利且不占空间,实为一具有高度实用及便利功效的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床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一橱柜、一调整总成、一台柜;所述的一本体是由一床部、一具有中空螺管的左固定件及一支架部所组成;一橱柜,其区隔板具有一内凹空间,可容纳调整总成的螺杆;一调整总成,其是在马达上连设一套设本体左固定件的螺杆所构成;一台柜,其内部可依需要规划设置物空间,后面则设有两导槽及两与本体支架部配合套设的导杆。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床部,分为顶部与底部,一为床垫结构,一为硬性材质。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床部,必要时,可设置一靠背部与两调节元件,以形成椅座。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床部轴承衬套设有上、下止付螺丝。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支架部的固定件,于轴身前端环绕设有珠孔。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左固定件轴身前端环绕设有珠孔。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床部,其两侧中央位置分别各设一轴承衬套,以枢接固定件轴心。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支架部两侧分别各设有轴承座,中间位置则设有一具有轴身的固定件。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本体的左固定件具有一轴身。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调整总成的马达,是可切换为正转或反转的马达。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台柜所设的置物空间,均设有供开启关闭的台柜门。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台柜右上半部的橱柜门,其底部与台柜中间的区隔板表面前缘以一铰链结构联结,另于内侧面的顶部借撑杆结构分别与台柜的两侧侧板联结,形成一上下掀启的桌面结构。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台柜右上部与右下部的橱柜门,其一侧的内侧面是以一铰链结构与台柜的边板联结,形成一左右开闭的设计。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台柜右上半部的橱柜门,是由一外框体及一内板体组成,位于外框体底部与台柜中间的区隔板表面前缘以一铰链结构联结,形成一上下掀启的桌面结构;另于内板体一侧的内侧面亦以一铰链结构与外框体的一侧内侧面联结,并借栓子结构的串接与否,使其形成一左右开闭的半活动式组合设计。前述的多功能床组结构,该台柜右上半部的橱柜门,于内板体内侧面的顶部借撑杆结构分别与台柜的两侧侧板联结。以强化桌面结构的承受力。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部位的4-4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左固定件与螺杆的结合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支架部与导杆的结合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本体一端与台柜的结合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本体形成椅座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台柜形成桌面的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11-11部位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一橱柜5、一调整总成2及一台柜3;该台柜3,其内部可依需要规划置物空间(本实施例为四个),并于各置物空间外设置有厨柜门,以封闭之。其中仅右侧上半部的橱柜门,由一外框体31及一内板体32所组成,而内板体32是借一栓子结构8的串接与外框体31结合成为一体。另如图2至图4所示,其是将室内地面4予以架高,架高地面下可形成储藏空间;另形成一可容纳本体1的预设洞41。另于第一壁面40设置一壁橱5,并使预设洞的一侧与壁橱5相切,且该预设洞41的后端42与第二壁面43尚留有适当的预留地面44。其中该本体1尚具有一支架部11及左、右固定件(12、13),该本体1的顶部为柔软的床垫结构,而底部则为硬性材质制成。另如图4所示,本体1的两侧中央部分别设有一轴承衬套14,其中,于轴承衬套14上,其上、下方分别各设有一止付螺丝15。另贴第一壁面40,设置有一壁柜5,其区隔板51尚凹设有一适当空间,可调整总成2的螺杆21,该螺杆21顶端是借一枢接装置22以固定于区隔板51内部,且螺杆21于区格板51中,其周边尚具有适当间距,以容纳左固定件12于其内移动。此外,本技术调整总成2是由一马达20及一螺杆21所构成,其中,该马达20是固定设置于预设洞41底部,靠壁橱5的一侧,该马达20可带动其连设的螺杆21旋转,且该马达20则可视需要切换为正转或反转的转向。而如图4、图5所示,支架部11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座16,该轴承座16内设置有轴承。其中,如图5所示,本技术将本体1的左固定件12的中空螺管124套于调整总成2的螺杆21上,使中空螺管124与螺杆21形成螺旋对,使左固定件12随调整总成2的马达20及螺杆21旋转产生螺旋运动,使本体1随马达20转动产生往上或往下的移动。此外,如图4、图6所示,左、右固定件(12、13)均具有一轴身(121、131),该轴身(121、131)上环绕设有若干个珠孔122。且其左固定件12,设有一中空螺管123;另,右固定件13是连设于前述的支架部11的中间位置。其中,如图6所示,本体1的支架部11是以其两端轴承座16套合于台柜3的后面34其导杆36上,借导杆36与轴承座16的套合及导向,使本体1得以顺畅、正常地上下移动。另如图4、图7所示,本技术在台柜3的后面34,以左、右分设的方式凹设两导槽35,导槽35顶端连设导杆36的杆顶,而导杆36的底端则固定于预设洞41靠台柜3的一侧,并使导杆36于导槽35内部,尚保持有一适当的间距、空间。经由上述构件的组合,本体借轴承衬套14与左、右固定件(12、13)的轴身(121、131)套合,使本体1以左、右固定件(12、13)的轴身(121、131)为中心而旋转转动。平时未使用时,则将本体1的床部10以其轴承衬套(14、15)及左、右固定件(12、13)的轴身(121、131)为中心轴,旋转180度,使床部10即成为底部朝上的状态,再切换并驱动调整总成2的马达20,使马达20连设的螺杆21旋转产生向下的螺旋运动,使本体1随马达20的转动产生往下的移动,另借台柜3导槽35的导杆36与本体1轴承座16的套合导向,使本体1得以顺畅、正常地向下移动。经由上述程序,使本体1嵌入地面4的预设洞41,形成一隐藏式结构的设计,以达到减少占用空间,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另,使用时,即切换并驱动调整总成2的马达20,使马达20连设的螺杆21旋转产生向上的螺旋运动,使本体1随马达20的转动产生往上的移动。另借台柜3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床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一橱柜、一调整总成、一台柜;所述的一本体是由一床部、一具有中空螺管的左固定件及一支架部所组成;一橱柜,其区隔板具有一内凹空间,可容纳调整总成的螺杆;一调整总成,其是在马达上连设一套设 本体左固定件的螺杆所构成;一台柜,其内部设置物空间,后面则设有两导槽及两与本体支架部配合套设的导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煌,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