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14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有:建园、定干、培育主枝、培育侧枝等,具体是采用五主枝法来获得更佳的受光效率,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方法,采用五主枝能够合理增加迎光面积,增加光利用率,并且树体下部透气性、透光性好,树形易控制,结果枝不外移,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此外本法适合以山地环境的桃树种植,适合合作社等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树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桃作为国内优质果品之一,个大、味甘、汁多、香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风味,享誉国内外,栽培历史悠久,是山东肥城的特产以及代表性果树,桃树是很喜光的树种,其萌芽力和成枝力都很强。一年抽生多次副梢,树体容易郁密。目前我国桃树大部分采用的是两主枝开心形、三主枝开心形,但这两种树形前期产量低、后期结果表面化、结果部位过低、枝叶果多下垂,地表湿度大易滋生病害,且不利于行间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低下。肥城市多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桃树种植也大多分布于山地间,现有的Y字形等修剪方式虽能够时单独树株接受光照,但易造成投影面积大,导致树体下部因光照不足而造成郁闭外移,因此,需要一种适宜在山地种植的桃树的树体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建园至树体修剪均对山地条件进行优化,最终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园: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顺山做畦,畦宽为3m,畦高40~60cm,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5m株距顺山修建鳞状平台,台高40~60cm,种植根径1cm以上的桃树;(2)定干:定干高度为50~70cm,定干高度以上的副梢不抹去;(3)培育主枝:选择距离地面70~100cm高度内的5根主枝,包括A、B、C、D、E五根主枝其中A、B分别朝向东南和西南,相邻主枝之间水平夹角大致呈72°,所述A、B与主干夹角为40~50°,C、D、E与主干夹角为25~40°;(4)培育侧枝:控制主枝的粗度为主干的1/5~1/3,种植当年夏季进行修剪时,剪去主枝上过粗过长的枝梢,保留距离主枝末梢40cm以内的侧枝,侧枝长度为10~15cm时喷施多效唑,次月再喷施1~2次;冬季修剪时按照疏密程度修剪过密的侧枝,保持侧枝之间间隔15~20cm。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在主干50cm以下的西南和东北方向各培养一个牵制枝,以控制树体营养生长。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主枝A、B的长度为B、C、D的55%~9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侧枝与其所在的主枝的角度为50°~60°。优选的,还包括在桃树生长过程中控制树冠高度在2.5~3.5m,冠径为2.5~3.5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方法,采用五主枝能够合理增加迎光面积,增加光利用率,并且树体下部透气性、透光性好,树形易控制,结果枝不外移,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此外本法适合以肥城桃为主的山地生长环境,适合合作社等生产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园: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顺山做畦,畦宽为3m,畦高40~60cm,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5m株距顺山修建鳞状平台,台高40~60cm,种植根径1cm以上的桃树;(2)定干:定干高度为50~70cm,定干高度以上的副梢不抹去,在主干50cm以下的西南和东北方向各培养一个牵制枝,以控制树体营养生长;(3)培育主枝:选择距离地面70~100cm高度内的5根主枝,包括A、B、C、D、E五根主枝其中A、B分别朝向东南和西南,相邻主枝之间水平夹角大致呈72°,所述A、B与主干夹角为40~50°,C、D、E与主干夹角为25~40°,主枝A、B的长度为B、C、D的55%~95%;(4)培育侧枝:控制主枝的粗度为主干的1/5~1/3,种植当年夏季进行修剪时,剪去主枝上过粗过长的枝梢,保留距离主枝末梢40cm以内的侧枝,所述侧枝与其所在的主枝的角度为50°~60°,侧枝长度为10~15cm时喷施多效唑,次月再喷施1~2次;冬季修剪时按照疏密程度修剪过密的侧枝,保持侧枝之间间隔15~20cm。最终在桃树生长过程中控制树冠高度在2.5~3.5m,冠径为2.5~3.5m。以本法在肥城市新城镇尚西里村选取一块山地桃园进行试验,坡度为26.3°,依本法做畦种植30株,30株为传统Y字形法为对照组,其余肥水管理等均相同,两组树冠高度均控制在3m左右,定植第3年,结果后经过换算,本法亩产可达1.5吨/亩,而对比例仅为1.2吨/亩,且采用本法果实受光均匀,果实SSC达13.6%以上,结果枝的果实分布均匀合理,无外移,使得折枝率降低12.8%,由此可见,效果显著。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专利技术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建园:/n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顺山做畦,畦宽为3m,畦高40~60cm,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5m株距顺山修建鳞状平台,台高40~60cm,种植根径1cm以上的桃树;/n(2)定干:/n定干高度为50~70cm,定干高度以上的副梢不抹去;/n(3)培育主枝:/n选择距离地面70~100cm高度内的5根主枝,包括A、B、C、D、E五根主枝其中A、B分别朝向东南和西南,相邻主枝之间水平夹角大致呈72°,所述A、B与主干夹角为40~50°,C、D、E与主干夹角为25~40°;/n(4)培育侧枝:/n控制主枝的粗度为主干的1/5~1/3,种植当年夏季进行修剪时,剪去主枝上过粗过长的枝梢,保留距离主枝末梢40cm以内的侧枝,侧枝长度为10~15cm时喷施多效唑,次月再喷施1~2次;/n冬季修剪时按照疏密程度修剪过密的侧枝,保持侧枝之间间隔15~2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地桃园稳定的树体结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园:
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顺山做畦,畦宽为3m,畦高40~60cm,坡度>30°的山地,以5~6m为行距、5m株距顺山修建鳞状平台,台高40~60cm,种植根径1cm以上的桃树;
(2)定干:
定干高度为50~70cm,定干高度以上的副梢不抹去;
(3)培育主枝:
选择距离地面70~100cm高度内的5根主枝,包括A、B、C、D、E五根主枝其中A、B分别朝向东南和西南,相邻主枝之间水平夹角大致呈72°,所述A、B与主干夹角为40~50°,C、D、E与主干夹角为25~40°;
(4)培育侧枝:
控制主枝的粗度为主干的1/5~1/3,种植当年夏季进行修剪时,剪去主枝上过粗过长的枝梢,保留距离主枝末梢40cm以内的侧枝,侧枝长度为10~15cm时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孙宇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康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